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03958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对校企深层次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校企深层次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 摘要: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是保证各大院校长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手段,同时是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专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当前,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保障,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学校、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解决。本文从实际出发,具体探索如何完善与规范校企之间的深层次长效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途径。 关键词:校企深层次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合作是一种使校企双方实现共赢的机制。首先,这是各大院校培养专业化优质人才的最佳方式,也是给企业不断提供新鲜血液的关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还处在发展阶段,但以素质教育为根
2、本,技能教育为核心,促进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一直延续至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从我国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职业教育水平其实未能赶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校企合作深度依旧不够,不成体系。且校企之间的合作多以短期为准,校企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仍需我们共同研究探索。 1.校企合作现状4 校企之间的合作按照程度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院校根据企业所需的相关专业方向在企业设立学生实习基地,成立相关的实习指导委员会,实现校企之间的初步合作;第二个层面是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并且承包企业的人员培训任务,由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制订高效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以多元投资体的形式成立董事会,实现校企
3、之间的中层面的合作。最后是校企合作渗透,校方将学科研发成果变为企业产品,为双方提高效益,企业为学校建设进行相关投资,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如此实现深层次合作。目前我国的校企间合作通常只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即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对于长期深层次合作还存在许多障碍。 2.校企深层次合作长效机制所面临的问题 2.1缺乏共赢机制。 缺乏共赢机制是校企合作最普遍的现象,如在经济不是很景气的时期,企业对于学校特派的实习生不提供就业岗位,由于自身实力不强、师资力量不强和学生职业操作水平不高等因素,学校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缺乏话语权,这就使得校企深层次合作进程受限。 2.2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大部
4、分企业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应该传授的内容,也是职业院校应尽的责任,企业只是提供实习基地而已。职业院校认为学生在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就算是校企合作。这种对校企合作过于浅显的认识,导致双方都没有意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以实现双方共赢。 2.3缺乏相关政策支持。4 虽说我国院校都十分注重校企间的合作,许多学校开展了试点项目,但是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行业的鼓励政策均未健全与完善,政府并未成立相关部门统筹负责推进校企合作进程,许多情况下都是学校单方面在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培训机会。这种现象使得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更加难以实现。 3.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长效机制的解决途径 3.1学校提高
5、办学能力,工学交替。 学校在企业面前有更多话语权的最直接途径是提高学校的能力,为满足企业需求打造专业人才,如此才能解决校企之间差异明显的供求矛盾问题。目前无论是校企之间的生产设备、文化,还是教学人员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必须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学校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为核心目标,让学生有能力进入企业接管相关业务,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实际应用课程,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校企之间制定共同的人才评价标准。如此学生才有更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加强校企合作,为双方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与发展机会。 3.2将校企文化有机结合。 校企间的文化之所以很难
6、实现有机结合,是因为校园内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的从业价值取向大不相同,校企文化要更深层次地融合,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中,如学校可以通过将一个班级模拟成一个企业的模式引领学生一步步适应当前社会,再从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观层面影响学生。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中的生活节奏和职业观念,在教学改革的同时使学生适应企业文化,如此更易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双方共赢。 3.3制定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和鼓励性政策。4 国家需要通过法律手段给予校企深层次合作在制度上的保障,从而进一步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长效机制的完善,通过立法规范校企合作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还要设立相关保障机构,促进校企之间
7、更深层次的交流。此外,除了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外,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或者学校可以定期让部分教师带薪去合作的企业实习熟悉环境,而企业在职员工也可以有计划地去学校参加工作培训,促进校企共同进步。 关于校企之间深层次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大环境来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必须在政策的支持下,提高校企双方参与合作的热情,校企双方同时发挥优势,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制订共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