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61189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31
《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欣赏 【摘要】山水画同人物画不一样。人物画讲究用笔精确,细腻传神,他的束缚很大,而山水画特别是写意山水画追求的是笔墨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和激情宣泄。讲究用笔用墨,讲究皴法。讲究急缓顿错,讲究一波三折,讲究韵味,就像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其实艺术的高境界是相同的。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意境 从文学史上看,意境一词,最早见于诗论,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中已见端倪。初唐末到中唐初的王昌龄,在他所写的《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物境,情境三境说,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他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之
2、外,乃得真味。”到清末民初,王国维进一步总结了我国古典诗论成就并结合西欧美学成果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意境说。 从我国绘画史上看,唐以前的主要成就在于人物画,因而绘画理论中的“形”,“神”等问题占主导地位。对意境理论进行比较专门的研究,至明代笪有光,才在其所撰的《画笙》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一词。他不仅发展了荆浩的“真境”说而提出“实境”,“真境”,“神境”论;而且还对郭熙所触及到的“意”与“境”的概念及其互相关系,有了进一步发挥,已经论述到山水画意境范畴的一些基本问题。可以说,山水画意境说,是从笪有光才开始正式提出。7 山水画意境具有这样三个特征:一是意境是主体和客体,意和象,情和
3、景的统一,它熔铸在理想化和感情化的艺术表现中,意是主体的属性,包括画家的思想感情,其中感情是主要元素。境中包含象和景,而景是主要的。景是象的组合,景能引起画外之画的联想,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核心要素,两者互相融合,契合无间才能造成完美的意境,意境中的景是情化了的景,意境中的情是物化了的情。二是,具体而意象化了的空间境象,这种空间境象使观者为之感染并引起自身生活感受共鸣和联想,从构成意境的客体来说,不是所有客体都能构成意境,惟有景物中最美,最感动人的情化了的精髓部分,才能够引起人的联想。三是,意境能够表达出画家丰富深邃的思想感情,从构成意境的主题方面说,意境表现是思想感情要素更好
4、深邃和含蓄,意境不但要表现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要达到诗的境界,必须能使观众有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 李泽厚曾用“无我之境”概括北宋山水画意境,用“有我之境”概括元代山水画意境。所谓“无我之境”是指情感比较内蕴的意境画面,以超然物外的心绪,表达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能唤起人们一种肃穆、景仰、敬畏等感觉;所谓“有我之境”,就是感情色彩外露的,主观情感强烈的画面风格。杜甫《春望》的前四就属于这种意境画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 在许多绘画作品中都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和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给
5、人以想象的自然景物,体现出自然中的形象;又将自然中的情趣美,耐人寻味的意蕴美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去,使作品显示出更深的内涵和更幽远的意境美。中国山水画意境的显现,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也是意和境的有机结合。在我们看似非常普通的生活之事,在名家的笔墨之下却是另一番景象,其意新然,耐人寻味。其内涵深远。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就是不但要把事物的形神传达给观众,更重要的是画家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也传染给观众,因此中国绘画艺术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感情用事”。用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说观察生活时首先需要画家自己
6、具有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以及浓郁的兴趣,而不是作冷冰冰的无动于衷的旁观。而西画观察事物只限于对象的形、色、明、暗,它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中国山水画却相反,我们的先辈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观察方法:如冷暖观、动静观、面面观、前后观、上下观、表里观,以大观小、以小观大、无所不观等方法。这些观察方法都是呈散点状、移动状,没有固定的视点和视线。对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观察,然后综合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里的印象,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境界,这也是中国绘画所要追求的最高目的。 怎样才能获得优美的画面意境呢?李可染先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绘画史关于意境的理论,并对如何创造和表现意境作了具体的拓
7、展。 李可染说“意境产生于全面深入地认识对象和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画家的思想感情,一个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但思想感情的产生有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所以,李可染强调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要身临其景,长期观察。深刻认识对象的精神实质,即认识和把握了“神”7,这样就能达到以形写神,以神传意的目的。这种感受既包含客观事物的精神实质,又包含画家主观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产生了情景交融的意境感受。 以理观景是中国山水画另一观察事物的法则,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