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磨难的超脱者

历经磨难的超脱者

ID:3055718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历经磨难的超脱者_第1页
历经磨难的超脱者_第2页
历经磨难的超脱者_第3页
历经磨难的超脱者_第4页
资源描述:

《历经磨难的超脱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经磨难的超脱者  天才文人创作的一生经常被人们形容为对人生意义价值的追寻历程,苏轼的一生更是阅历丰富。关于他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常被后人崇尚赞叹。他那竹杖芒鞋,吟啸徐行风雨中,而回首一笑,渺然如梦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且看他是如何以超然的心态,伫立于苍茫宇宙之中而不逝。  一、苏贤良到阶下囚  1.才华横溢,仕途坦荡  嘉佑元年,21岁的苏轼与弟苏辙随父亲到达汴京。次年,苏轼、苏辙科考中进士。1060年2月,由欧阳修推荐,二苏参加了一次皇帝特别下诏举行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度考试,苏轼考入第三等(一二等皆为虚设)。苏轼进士极第,制科高等、名震天下、仕途顺

2、利、兄弟同朝,受皇上宰相老师的赏识,朋友学生子弟的仰慕,名望地位显赫,这是何等的意气飞扬。  2.乌台诗案,身心倍受打击  苏轼的不幸是父母双亡,发妻早逝,更为不幸的是仁宗逝世,苏轼的“优游浸渍”建立起来的关系,换了皇帝后,几乎全归无效,新皇帝重组政治核心集团。元丰二年,苏轼到湖州就任,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4。苏轼几乎被定成死罪,濒临杀头,且看苏轼于狱中之作《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

3、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由此看出苏轼的绝望与沉痛,后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屡次为苏轼求情;神宗也怕激起更严重的臣僚斗争,所以做出顺水推舟的决定。这样苏轼出狱后,被贬黄州,做了有名无实的团练副史,其实就是被流放。  二、从痛苦走向洒脱超然的黄州四年  谪居中的苏轼愁闷孤独而又心怀清高,内心十分痛苦与寂寞。后来有一穷书生马正卿,为他向官府请下十亩荒地,位于黄州城东,于是便有了“东坡”。苏轼又在东坡盖了几间房子称为雪堂。苏轼过起了“耕种自济,养生自保”的农人生活。在播种与收获之中,在沉重的体力劳动之中,苏轼暂时忘却了痛苦,忘却了功名志世,他的内心从大自

4、然中获得了本真的自由与快乐。也许是他觉得一切都已无所谓,外界的东西都不用去想,也许是他已不再有先前的志向与追求,有点无奈有点悲伤,进而抛开一切走向淡泊。他在黄州期间,钻研佛道,对人生、对现实有了飞跃性的理解,对自然、宇宙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此间还身受庄子的影响。  “乌台诗案”前,苏轼的诗风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富詹流利,丰满生动,内容上,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探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  好在黄州有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长江,有乱石穿空的赤壁,有折戟沉沙的战争传说。这一切都为处在生命低潮之中的苏轼创造了重新认识人生的有利条

5、件。前赤壁赋所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浸透了作者对人生的苍凉感受,表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体验与思考,把有限的生命个体融入无限的大自然当中,物与我一体,共享明月清风的诗意。  在自然山水的抚慰下,苏轼立足于现实,又以超越现实的审美为精神指归,正是以这样的自适心态,苏东坡对外在与内心都无所计较,心灵与形体都获得了自由,解除了痛苦,超越了痛苦。有如此心态才能写出人间之绝唱《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百日三贬,无往而不是,进退自如,宠辱

6、不惊。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被诏汝州,后哲宗继位,苏轼被召还朝,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学士,上至礼部尚书。然而新兴势力压制王安石集团和尽废新法后,苏轼再次向皇帝提出建议。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九年之中他反复几次入朝、外任,饱尝宦海沉浮之苦。在此时,苏东坡的生活内容、兴趣转向酿酒、制药、参禅和陶诗,他的心境更为淡泊旷达,他的心胸更为豁达宽广。  四、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用这句词来概括东坡高旷的人格再适合不过。4  苏轼是一个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积极入世做过高官,曾金殿议政,北门拟召,也曾下入死牢,雨打风吹。  哲宗绍

7、圣年间,苏轼苏辙先后贬谪岭外相逢于梧州附近。路旁有卖叫汤饼的面食,粗恶不堪,子由只得放下筷子,东坡却全部咽下,笑着对兄弟道:“你现在还想品滋味不成?”如此看来,一个人只有有所悟,对人生的凄风冷雨才能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通才,他在诗、词、文、书画、文学理论等方面都很卓越,他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他一生的艺术也正阐释了他旷达、洒脱、从容的一生。正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