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9337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1
《中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教育途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教育途径探索 摘要:现在学生中一些感受不到父母对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对父母不理解,不知道或漠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不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不懂得关心、体贴、回报父母,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不太礼貌,甚至顶撞父母;更有至者做出忘恩负恩,伤害父母的事,自我为中心,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感恩意识缺失。笔者通过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不难发现,当代青少年学生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意识的匮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为此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方面因素出发,针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
2、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其旨意是通过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从而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材。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奉献;缺失 一、感恩意识的内涵解析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意识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与“心”、“精神”同义,它是专门作为表示思想意义的概念。感恩意识则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思想,有正
3、义之感。缺乏感恩他人的意识,就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道德。8 感恩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其中儒家赋予感恩意识的内涵最为深刻。而对父母的感恩则是儒家文化最为强调的内容,在反映孔子思想的《论语》中,多次提及孝,“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舆”“事父母,能竭其力”“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孝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程度,其内在本质就是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只有具备了感恩意识,其“仁心”和“德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当代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往今来,子女是否感恩孝敬父母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
4、准之一。但是,通过笔者的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不难发现,当代学生感恩现状不容乐观。 据报道,济南一女孩因为母亲没有给她买衣服,两人在公交车上发生争执,女儿嚷到:“你为什么不给我买啊?”随后,竟掀住母亲的衣领,对母亲大打出手,当有乘客劝阻时也被其破口大骂。 上个月,温州电视台报道:乐清一位老太太膝下有四子,个个住高楼大厦,而她却无立锥之地,不堪承受痛苦而上吊身亡。 更有甚者,湖南省有位13岁的中学生用菜刀砍死了正在沉睡的父亲。在接受审讯时他说:“这是他(父亲)批评我、骂我的报应。” 近年来,在校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动辄轻生,这不仅是对
5、自己生命的漠视,更是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不孝。这样的案例虽然只是个别,却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8 去年9月笔者在我校2012届600多学生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发省:有68.5%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的竟是‘家长’。”对生养了自己的父母的生日,有57.1%的学生在答卷中表示不清楚,其中有28.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饭,有44.5%的同学偶尔会为含辛茹苦的父母盛饭,另外有39.6%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为父母盛过饭。更令人
6、遗憾的是,被调查者中竟然有68.7%的同学不知道父母爱吃的是什么。如果父母突然下岗或者失去工作,同学们会做何反应?有27.6%的同学表示无所谓,照常过自己的生活。令人不安的是,有10.9%的同学会抱怨或者埋怨自己的父母,而不是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学生平时与父母长辈说话的态度怎样?选择态度一般甚至态度生硬的占了总数的73.7%。今年国庆节放假时,有63.4%的同学把最多的时间留给了同学或者同龄朋友。有46.5%的同学经常觉得父母说话太多。有74.2%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在家里做家务。有46.3%的同学偶尔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有35.9%的
7、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与父母分享过自己的感受。 显而易见,上述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已忽视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感恩长辈的教育,致使我们对这一重要的伦理道德已深感陌生,甚至产生可怕的后果。 三、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浅析 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更应有感恩之情。古人尚能“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现代社会应有的感恩之心,为什么如此麻木,如此冷漠,如此让人心寒?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社会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8 1、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家庭感恩教育缺失是青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主要因素
8、。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刚刚开始懂事的孩子首先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