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8795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31
《中小学教师信息伦理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小学教师信息伦理现状及其应对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案例1:某校在办公平台上传530名学生信息时泄密,造成多名家长遭遇电话诈骗。(《新快报》2007年11月5日)案例2:某校办公室内老师偷看黄片,学校大屏幕直播20分钟。(《贵州商报》2008年11月5日)案例3:某市55位中小学教师为评职称,网上抄袭论文被查处。(《新华日报》2011年5月24日)以上案例都涉及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教师的信息伦理。信息伦理,指的是以“善”为目标,以非强制力为手段,调整在信息生产、传播、利用和管理等信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准则。[1]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权、知识产权、信息存取、信息责任、信息技术的使用和信息的
2、授权等。其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是信息技术的价值指导,它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设定善的价值坐标。信息技术本身的价值是中性的,而人的行为则具有明确的价值倾向性。只有在信息伦理的指引下,信息技术才可以生成善的价值。正如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所说:“技术的发展,对善和恶都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9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教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信息技术在为教师工作提供有效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伦理问题。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具有较高信息伦理素养的意义重大。教师的信息伦理除了一般信息伦理所具备的特征外,还具有示范性和服务性,即教师的信息活动及其所蕴含
3、的信息伦理对学生的信息活动及其信息伦理的建构起着表率作用,信息活动的宗旨是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示范性和服务性是教师专业特征在教师信息伦理上的体现。教师在获取、加工、处理、创造、传输信息的过程中是否恪守信息伦理、遵循信息法律法规,不仅影响其自身,更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伦理的形成。上述案例,就是因为教师信息伦理水平较低而带来了相应的不良后果。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除了具有优良的传统道德品质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可以说,信息技术越是发展,越是要求教师的“道德自律”,越是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伦理素养。正因如此,世界各国对教师的信息伦理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美国《国家教
4、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将“促进和示范数字化公民和职责”的伦理要求作为五项标准之一,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也将“社会责任”作为四大指标之一。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信息伦理的研究较多,而对教师信息伦理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教师信息伦理素养的重要性,笔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伦理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较深入地了解了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伦理现状,并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伦理水平的路径和措施进行了探讨。二、对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伦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研究对象9广东省湛江市4所小学、8所中学的340名教师。从各个学校随机抽取教师,取样时兼顾教师性别、年龄、学历、职称、
5、学科等方面的分配,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340份,有效问卷340份。教师基本情况:男教师190名,女教师150名,小学教师156名,中学教师184名,平均年龄39岁;语文教师102名,数学教师80名,英语教师46名,信息技术教师15名,其他课程教师97名;专科及以下学历者63人,本科254人,硕士22人,博士1人;职称上,初级64人,中级208人,高级68人。(二)研究工具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参考国外有关信息伦理素养的要求,如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美国ACRL信息素养标准、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计算机伦理十戒”等,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自行设计中小学
6、教师信息伦理调查问卷。问卷由背景变量、测试题两部分组成。测试题共19个题目,分别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基本情况、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尊重他人、信息保护和安全、对低俗网络文化的态度几方面设计,每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调查主要以发放问卷进行,部分教师通过电子邮件问卷调查,部分教师在问卷结束后还进行了深度交流。调查结果利用SPSS11?5forwindow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数据处理。(三)分析1.中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情况表1中小学教师上机上网时间及目的从表1和表29可知,中小学教师每天上机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的居多,每周上网时间5~10小时的占了近85%,而且教师上机和上网的目的主
7、要都是为了教学和学习。这说明大部分教师都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持路径,信息技术已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密不可分。2.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表2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从表2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相对比较明确。而对于教学中没有网络“若有所失”和“无法忍受”的教师有41.8%,说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网络依赖”倾向,值得关注。在对网络信息法规和伦理认知方面,教师了解很少,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