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经典文本 设计跌宕情节

借鉴经典文本 设计跌宕情节

ID:30547814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借鉴经典文本  设计跌宕情节_第1页
借鉴经典文本  设计跌宕情节_第2页
借鉴经典文本  设计跌宕情节_第3页
借鉴经典文本  设计跌宕情节_第4页
资源描述:

《借鉴经典文本 设计跌宕情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借鉴经典文本设计跌宕情节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中有很多情节家喻户晓,堪称经典――诸葛亮七擒孟获,成功平定南中叛乱;宋江带兵三打祝家庄,最终末战告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结果师徒冰释前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后来竟救了巧姐。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些经典情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为什么经典名著中的情节要写得波澜迭起,跌宕起伏呢?首先,这是生活客观实际的需要。马克?吐温也认为真实的事情比虚构的故事更希奇。其次,这是读者阅读心理的需要。写文如看山,读文似游览。行文时情节如山势连绵起伏

2、,如山头峰回路转,如山路九曲连环,才会更大地激发读者的兴趣,引领他们徜徉在柳暗花明的惊喜中不能自拔。  那写作时怎样才能设计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呢?下面就让我们借鉴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文本,管中窥豹,一探究竟。  一、无风起浪――矛盾法  其实生活中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了生活的趣味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了生活的多样性。生活中的矛盾可能隐藏的比较深,矛盾爆发的时间比较长,将之加工成文学作品时,要想情节跌宕起伏,就必须将生活中的矛盾尖锐化、集中化。吴敬梓先生非常擅长“无风起浪”,他在《范进中举》(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就多用

3、矛盾。范进年老,苦读35载却一直未能中举,这是“想中却中不了”4的矛盾;范进家贫无钱参加乡试,丈人富裕却不借钱给他,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矛盾;范进多年名落孙山却一朝榜上有名,这是“年年失落与夙愿得偿”的矛盾;中举前范进在丈人面前唯唯诺诺,中举后丈人在范进面前低声下气,这是“前恭后倨与前倨后恭”的矛盾……作者巧妙地将诸多的矛盾集中在一篇文章中,通过前后矛盾的激化转变,不仅塑造了典型的人物性格、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  二、有巧成书――巧合法  巧合法,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让情

4、节起伏曲折的写作方法。这种写法让人物或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之突然产生或解决矛盾。巧合,既能更强烈、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因其戏剧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增添作品的审美魅力。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曾经说过,一个作品布局的巧妙不在于有激动力或者令人可爱,决不在于引人入胜的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作品的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他在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就运用巧合。菲利普先生一家乘船去英国旅行,女儿们虚荣心作祟,学贵妇吃牡蛎,竟巧遇多年未见的弟弟――正在卖牡蛎的于勒

5、,本来一心认为于勒已经成为富人的菲利普夫妇看见他穷困潦倒的样子,如见瘟神,只顾寻思脱身之计,哪里还有什么手足之情?亲情在金钱面前一文不值。无巧不成书,文学作品中多用巧合法来推动情节发展,但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巧合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过于夸张违背常理只会弄巧成拙。  三、尺水兴波――悬念法4  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往往在章节的末尾都会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卖个关子,真是吊足了看客的胃口。无独有偶,中国传统相声里有一种艺术叫“三番四抖”,即在相声表演时,用铺垫、衬托的方法埋下包袱,对人物、故事、气氛进行渲染,当包袱抖搂开时就会引人发

6、笑。像这样的“关子”和“包袱”就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悬念。悬念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在阅读小说、欣赏戏剧或观看电影时,那种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关切的紧张心情。优秀的作家会抓住人们的这种好奇心理,对作品中的某人、某物或某种现象、情景等,加以铺垫渲染,意在吸引读者,让他们带着疑问去寻求答案,最后揭开谜底,使人顿觉豁然开朗。萧乾的《枣核》(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就是一篇巧设悬念的成功范例。为什么几颗小小的枣核竟能反映爱国这样重大的主题?为什么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竟这样引人入胜?八字以概之――构思精巧,悬念迭生。美国友人索

7、要枣核,却闭口不提原因,用途蹊跷:开篇设悬念;老友阔别多年异地重逢,不是寒暄,而是“劈头”问枣核,故弄玄虚:“见面”加深悬念;故交相遇不忙叙旧,却领我踏访后花园,难道是在炫耀在美国生活的富足:悬念悬而不解;直到在最后在缩小的“北海公园”中才得知要枣核是为了种枣核,寄托自己的思乡情,至此才解开悬念。作者巧妙地利用“枣核”层层设疑,有张有弛,真正做到了“尺水兴波”。  四、出人意料――突转法4  突转法本是戏剧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往往通过情节的突然转变,制造出人意料的戏剧性。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事情,但作者在叙述时往往前因后果都交代得

8、很清楚,因此情节突转时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四幕第一场“法庭辩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公爵和巴萨尼奥轮番的求情和劝说下,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