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7806
大小:11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31
《鉴赏诗歌,重在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鉴赏诗歌,重在实效古代诗歌鉴赏是安徽省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一般赋分值为8分。这项内容是高三语文教师必须进行专题复习的板块之一,也往往是学生考试得分不理想的题目。它既是复习迎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按学生的话说,你老师不讲便罢,越讲越让我糊涂。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复习诗歌鉴赏,让学生少犯糊涂呢?笔者以为,教师要总结规律,重在实效。下面以写景类诗歌常设题为例,简要谈谈自己在诗歌鉴赏复习时的一点浅陋的做法,求教于大方之家。诗歌鉴赏中写景类题目往往为命题者所青睐,在2012年全国高考各省市命题中屡屡出现,是诗歌鉴赏中的“常青树”。将这一内容扎实复习好,对学生大有益处。笔者从命题侧
2、重点的不同,分三个方面来谈复习时的做法:一、意象与意境类此类题目在2012年高考中,四川、山东、江西三省都采用了,现以四川卷为例。(一)考题回放(2012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10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
3、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设置“考题回放”,目的是让学生先做,教师再重点讲解。之所以选2012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真题,是因为:一、高考题是专家精心命制,经过深思熟虑的,是试题中的精品,值得信赖。二、时间跨度近,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并且代表着将来高考命题的方向。选用这样的题目进行复习训练,可谓是
4、真刀真枪,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二)教材验证教师在分析讲解答案时,一定将课内教材上出现的有关意象与意境的内容进行验证。这样,为了打通课内外关节,让学生把“已知”与“未知”10联系起来,学会把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笔者讲解此类题目时,经常举的课内例子有三:一是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是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分析讲解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的过程,大家都熟悉,不再赘述。(三)总结规律1.明确概念及关系:(1)所谓“意象”,就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如果分开来说,“意
5、”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意,“象”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作者意中之象,不同于纯客观存在的物象,它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形象。(2)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2.明确答题步骤(1)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10(3)剖析作
6、者思想感情3.常见的错误(1)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2)对于意象的选取不知变通。如“渚清沙白鸟飞回”中,有学生找意象时,不知将“鸟飞”变化成“飞鸟”。(3)对意象的理解一层不变。见到“明月”,就想到“思乡”,见到“犬、鸡”,就代表“田园气息、归隐情怀”。学生常常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4)对于意境的特点找不到恰当的词,准确地去表述。4.真题强化教师要精心寻找同类型的题目,集中让学生训练。所谓真题,就是指选取最近三年高考试题,或者是安徽各校联合考试试题(皖南八校试卷,江南十校试卷等)。主要是从质量上有保证,防止一些质量低下的试题
7、耽搁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所谓强化,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二、情与景关系类此类题目在在2012年高考中,上海市和江苏省都采用了,以上海卷为例。(一)考题回放(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10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