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6607
大小:1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我们展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化平台。《标准》中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得以大大提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落实《标准》提出的要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 一、发挥示范作用 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尽管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对仪器的操作步骤也比较清楚,但一旦接触实验仪器,仍会束手无策。因此,实验前教师应对如何正确操作仪器进行示范,必
2、要时强调说明不按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尤其在学生进行操作时,要抓住典型事例向学生反复示范。例如,九年级学生做电学实验,初学阶段很容易将电表“+”、“-”号接反。可以在学生实验前,先做示范操作,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表正接线柱用红纸做上特殊标记,然后用红色导线把电源的正极与电表的正接线柱连接起来,用黑色导线将电表的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接(电路中有小灯泡)。5 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可巡回视导,发现有接错的再进行示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使用天平拿取砝码时,镊子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拿取盛有水银的烧杯时,应用左
3、手托底,不能用手提住烧杯口以免杯底破裂,如果在细长玻璃管中装水银、翻转玻璃管时,不可用双手持玻璃管的两端,而应以手挟持管的中部;做静电实验时,需要用手持绝缘柄时,应以两三个手指握持,而不应从掌心握持,并且应持离导体最远的一端,以防漏电;用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臂、电表旋钮及启动开关时,应以另一只手扶持器件。 二、培养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的起点。 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
4、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从而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制订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被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做好演
5、示实验5 在没有专职实验员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对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排除。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操作要规范,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精心设计与组织分组实验。过去进行物理实验时,总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目的、原理及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就行。新课程标准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
6、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四、注重实验创新 在提倡创新的教育下,教师在物理实验方面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学校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程计划,适当地增设实验或者改进实验。对教材中现场操作有困难的实验,要变换方法进行。对教材中的实验缺陷,要适当补充步骤使之完美。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增添实验的趣味性。例如,为了让学生体验大气压,可以每桌配置两只塑料挂衣钩,将其背侧紧压在一起,然后同桌面向相反方向拉钩,结果费很大劲才
7、能拉开。或者,可以将一张塑料卡片盖在一只灌满水的玻璃杯杯口,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手移开后,纸不会脱落,水也落不下来。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实验,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实验的神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丰富实验资源 《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