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208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美术新旧课程标准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术新旧课程标准比较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的比较 (一)新课程性质与老课程性质的差异 本次美术新课标的颁布针对课程性质与课程价值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更全面具体地阐明了当代美术教育的新思潮。它将“具有人文性质”的原美术课程进行改革,开宗明义,认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凸显其“视觉性”特征,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根本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这样更加突出了学科本体在理解美术教育上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同时确立了美术教育的立足点。 (二)新课程性质相对与老课程性质的优越性 新课程性质从过去单纯培养学生
2、对人文历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感知阶段,从美术教育出发,全方面培育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和审美情操。以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标,时刻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刺激,从而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目的。4 新课程标准同时强调美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愉悦性,使学生学到具体的美术操作技能的同时完成对美术作品的赏鉴和感悟。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的同时享受美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愉悦。这是培养一个拥有自信心、包容心、道德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要前提。 二.基本理念的比较 (一)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上的改
3、动 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原有的实验基础为指导方向,指出了美术课程所具备的四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美术新课标基本理念中尤为强调的一点,其原因是由基础教育的本质所决定。 (二)面对基础教育提出新课标的意义 基础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合格的公民、劳动者、专门人才为目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入学权利,关注生命价值与意义提升。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为避免对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解释教育本质,把握基础教育的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术课程标准应遵循基础教
4、育的宏观指导方向进行完善和改革。新课表将“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基本理念中的重中之重其意义是不可忽略的。教育主体从老师向学生转变的同时,不仅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产生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积极态度,从而为培养心理发展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比较 (一)三个维度提出的意义 相对于旧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明确的提出了美术课程应具备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纳入课程总目标的基本陈述中。4 这更加明确了学校的美术教育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
5、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在正确的并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还要做到恩施并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维度的提出,不仅深层次刻画了美术教学观念,也成为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三个维度的提出对美术教师的要求 三个维度遵循了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基本原则,围绕教育目的、教育手段提出。强调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与过程,通过对美术的学习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以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感,端正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为目的进行课程的安排和组织。使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日后迈入社会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安排美术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 四.教学建议的比较 (一)积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及其意义 “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比2011版和2001版的课程标准,修订后的标准新增添了“积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这一核心要义。其意义在于使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有美术教育的权利。 (二)积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主要从围观和宏观两方面对教师做出了要求。 1.从微观角度出发对教师提出的要求4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
7、生的程度和情况对学生展开多样的教学形式。有针对有目的组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对其进行培养,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原则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有计划地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进一步深化对美术的学习与教育。 2.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针对边远山区和农村教育设施不发达、教育水平落后和教师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念要求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要做到尊重学生求学的态度,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对每个没有学习条件的辍学学生以不放弃、不抛弃为原则进行规劝和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