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29158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31
《隧道渗漏水病害的预防与治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隧道渗漏水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韩忠存 张文强(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洛阳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9) 摘 要:渗漏水病害是危及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的一种常见的病害,本文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病害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隧道 渗漏水 预防 治理 1、前言 隧道渗漏水是国内外隧道常见病害之一,有关资料统计,1990年,日本建成通车的公路隧道6705座,总长1970Km,其中运行条件恶化隧道占隧道总数的23.9%,其中大部分为衬砌开裂渗漏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我国铁路
2、隧道5000多座,总长2500Km,其中因渗漏水影响运营的达1502座,占隧道总数的30%左右。 隧道渗漏水主要表现为拱部漏水、边墙淌水、施工缝、变形缝及混凝土裂缝渗漏水,隧底道床及路面积水和隧底翻浆冒泥等。 由于隧道渗漏水,增加了隧道内空气的湿度,造成钢轨、通讯、照明等设施的损坏,据铁路工务部门统计,渗漏水隧道钢轨的使用周期约为正常状态下的一半;由于道床及路面积水,特别是隧底翻浆冒泥,直接危及隧道的使用功能,造成不应有的交通事故;隧道渗漏水还加快了衬砌混凝土的碳化速度,特别是有腐蚀性的地下水,破坏
3、了混凝土的结构,减少了隧道的使用寿命;隧道渗漏水还可能降低地下水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寒地区隧道,渗漏水的危害更大,由于冬季渗漏水结冰,形成冰柱,侵入限界,造成行车事故,年复一年的冻融循环,破坏了混凝土结构,更有甚者,隧道渗漏水结冰,堵塞了整个隧道,使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隧道报废。 由于隧道渗漏水的普遍性和严重的危害性,引起了工程界的高度重视,不少专家学者和科研单位,对此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中铁隧道集团公司科研所也结合工程实践,对隧道渗漏水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地整治了
4、多座隧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隧道渗漏水发生的原因分析 隧道渗漏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存在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分析隧道渗漏水发生的原因,以利于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整治。 2.1隧道的开挖使地下水渗流场发生了改变,隧道周边的地下水集中向隧道方向排泄 多年来,赋存于地层中的地下水按照由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渗透、补充、排泄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的正常渗流场和循环系统,通过正常的循环系统,保持了地下水的基本稳定。 隧道的开挖,在原有地层中形成了一个“空洞”,破坏了原地下水的平衡状态,形
5、成了地下水的低压力区,改变了地下水的地下径流方向,向着开挖后的隧道方向汇集。研究表明,隧道开挖后,在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围岩松动区,在此范围内,由于地层的原始地应力的调整,围岩产生变形,裂缝张开,从而使地下水沿张开裂缝流入隧道,而在离隧道开挖轮廓线较远处,地层未受到扰动,地下水的径流路线仍按原来的规律进行(如图1)。 在可溶岩地段,一旦隧道开挖时揭开溶管、溶隙、溶洞和暗河,岩溶水就会大量涌入隧道。 由于地下水径流路线的改变使流入隧道附近的地下水量增多,给隧道渗漏水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2隧道
6、防排水设计上存在诸多漏洞 长期以来,人们对隧道渗漏水的病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在隧道设计上存在重结构、轻防水的倾向。就拿现行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来讲,在长达112页的规范中,“防水与排水”一章仅有区区4页,而且大都是原则性的条文;在隧道设计时,许多设计人员对结构强度、刚度及稳定度进行多次计算、验算(这是很必要的),但除了水沟断面尺寸外,很少有人对防排水进行计算,即使在高水压地段水压值的计算,也只是考虑结构设计的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对隧道防水最薄弱的底部,即使软岩或遇水易软化的岩石(如泥岩),既不设
7、仰拱,又不铺底,放任地下水侵入道床,形成翻浆冒泥,危及行车安全。施工缝、变形缝处理材料只是按工程类比法(有些比较还并不同类)选用,很少按材料性能、地下水压力等进行计算。所有这些,都给隧道渗漏水埋下了隐患,致使有些隧道出现漏水病害后,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互相扯皮,质量难以保证。 可喜的是,目前铁道部已对隧道渗漏水病害给予了高度重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已着手修改,“防水与排水”一章的内容增加了很多,有些应用效果不好或尚未完全成熟的防水材料未纳入,防水的重点部位给予了加强,各设计部门也重视了隧道防排水设计,
8、这对预防隧道渗漏水是个好兆头。 2.3隧道施工质量控制不佳,是隧道渗漏水发生的主要因素 2.3.1防水混凝土未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 在隧道结构防水中,防水混凝土是防水的主体,只要让主体达到防水效果,其他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但是在目前的防水混凝土施工中,违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1)不按设计配合比配制防水混凝土,特别是随意加水的现象并不罕见。 (2)不按规定浇筑混凝土。在浇筑高度大于2m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浇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