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14269
大小:7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30
《对应气候变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对气候变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初探1周瑾洪亮平【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一系列气候问题频繁发生,给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城市建设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作为人口及物资高密度的集聚地,是人们生存及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源头,同时也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切入点。在这一背景下,现行城市规划的编制思路正开始向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转变,而控规作为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重要层次和直接管理城市建设开发的主要依据,对于城市建设减排及增加气候灾害抵抗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控规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路径,对控规编制的程序和成果提出了初
2、步的构想,旨在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并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技术支撑。【关键词】气候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技术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1引言1900年至2009年期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约0.7℃,且升温速度整体呈加速趋势:在过去5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每十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0.13℃,几乎两倍于前半个世纪的这一数值0.07℃2。有证据表明,城市建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气候变化也对城市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带来了高碳排放量,同时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中心区人口
3、过于密集、交通拥堵等问题,加之现行城市规划缺乏对气候变化因素的系统性考量,导致了我国多数城市在气候适应性方面存在很大不足。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承接宏观到微观的重要层面和衔接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的重要环节,以量化指标和控制要求直接指导城市建设,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结合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提出新的控规编制框架,以减缓城市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积极适应极端气候的规划控制要求,指导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2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控规编制思路转变2.1从资源配置向空间管控的转变控规是在中微观层面落实宏观层面总体规划对土地空间、基础设施等资源配置的要求,主要
4、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然而从减缓气候变化的角度来考虑,满足无限制的城市发展及物质需求供应显然与低碳排放的规划目标背道而驰。解决思路应向空间管控方向转变,具体包括限制城市能耗的几个重要环节的需求量:①土地利用方面严格控制人口和用地规模,通过土地混合使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方式提高土地使用率,减少交通和居民生活压力;②通过整合土地及交通、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调控手段引导小汽车交通向公共交通方式的转变;③从能源使用节约的角度出发,通过科学技术手段预测规划区能源需求,合理进行能源及水资源供应,并积极倡导可再生资源的利用。2.2从被动防灾向主动适应的转变传统规划理念应对城市灾害往往采取不断增强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调相关设计标准等被动式的防灾规划方法。根本解决途径应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等脆弱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城市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①在空间管制方面增加气象评估因素,积极控制宜受灾地区的建设开发量;②通过控制手段恢复及建立生态安全格局,积极提高城市河湖湿地、绿地系统的调节机制,提倡非工程型防洪排涝等设施的建设;③开发强度较大且具有脆弱性的的确应适当提高工程建设和防灾标准;④规划分布性的能源、供水管网,积极分散集中供应设施受到极端气候灾害的冲击。2.3从单一编制技术向集成创新技术的转变传统型控规的规划编制技术较单一,无论在用地方案设计、市政设施需求量预测、方案评估以及成
6、果编制方面,基本都是通过相关标准以及规划经验进行考量。应对气候变化的控规是集成创新编制技术的规划,通过学科内外相关技术、国内外实践经验的集成与借鉴指导控规的编制,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倡分布式、微能源,雨水综合利用、微冲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等先进技术理念的应用;②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模型、通风道模型等模拟技术手段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③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控制性指标体系,在原有控规控制指标要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补充,直接指导城市建设中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落实。这些创新技术手段同时对控规编制中前期资料收集、相关数据处理分析、规划方案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是城市规划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3控
7、规编制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路径3.1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3.1.1减缓气候变化减缓城市气候变化主要通过减少碳排放来实现,具体途径包括能源使用减排、能源供应减排和增加碳汇三个方面: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公共交通、建筑建造和废弃物处理减少城市在城市建设和交通方面的能源消耗和碳排量;通过对能源供应设施规划中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法减少能耗;对多种形式的有效绿地规划以增加绿地碳汇量。表1控规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领域措施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