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

ID:30499927

大小:27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30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_第1页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_第2页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_第3页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_第4页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技术背景在国内外采矿工程领域中,极软岩层巷道支护技术是难题之一。随着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地质环境更加复杂,越发复杂的地应力导致矿井灾害和重大恶性事故增多、矿井生产成本急剧增加。因此,对深部开采过程中的支护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深部与浅部的明显区别在于深部巷道的特殊环境,即深部巷道的高地应力和巷道围岩条件恶化。由于高水平应力极软岩环境,使得深部岩体的基本行为、组织结构特征均发生变化,也是导致极软岩巷道发生事故根本原因所在。特别是在高水平应力极软岩巷道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巷道围岩变形将会非常剧烈,最终将

2、导致巷道失稳破坏;破坏后的极软岩巷道围岩将更加破碎,裂隙更加发育。因此,极软岩巷道掘进与支护也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对高水平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理论、破坏机制与支护技术进行研究,对我国矿井巷道安全支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然而,对于极软岩层巷道围岩工程控制效果如何,不但取决于支护形式的选择,而且受到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地质条件等所制约。集团公司以鱼卡公司2750东大巷为工程背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室内实验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对巷道的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高阻让压、大刚度、高强度”耦合支护可以有效的控制极软岩巷道围岩的强烈变形,并实地进行工业性试验,解

3、决了极软岩巷道的支护难题。二、极软岩层巷道支护技术现状与难题1.我国软岩巷道支护情况研究现状我国软岩巷道支护系统研究工作始于1985年,在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经验,在锚喷支护技术方面取得逐步发展。归结为如下几方面的理论。(1)岩性转化理论是陈宗基院士于6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同样矿物成分、同样结构形态,在不同矿井环境条件下,会产生不同应变应力,可以形成不同的本构关系。(2)锚喷-弧板支护理论认为对软岩巷道围岩总是强调卸压是不行的,卸压到一定的程度,要坚决顶住。锚喷代表“柔”,弧板(钢筋混凝土)代表“刚”。(3)松动圈理论指出:在非常坚硬围岩的裸体巷道,围

4、岩松动圈都接近于0,此时巷道的弹塑性变形虽然存在,但不需要支护。但对于极软岩层巷道,所以说松动圈越大,收敛变形越大,支护难度越大。(4)主次承载区支护理论认为:巷道开挖后,在围岩中形成拉、压区域,压缩域在围岩深部,体现了围岩的自撑能力,是维护巷道稳定的主承载区。(5)应力控制理论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变部分巷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并改善围岩内的应力及能量分布,人为降低支撑压力区的承载能力,使支撑压力向围岩深部转移。(6)“转化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为核心的一种新的软岩巷道支护理论。包含了从软岩的定义、软岩的基本属性、软岩的连续性概化,到软岩变形力学机制的确定、软岩支护载荷的确定和软

5、岩非线性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等。2.极软岩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在极软岩支护方面尽管已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践,但从理论研究和支护技术方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实测地应力问题。大量的实测结果表明,在工程影响范围内岩体初始应力场都是很不均匀的。不仅如此,由于应力测定实际是由应变或位移测定值是通过线弹性理论计算出来的,但是线弹性假设用到岩体中过于简单,并且,围岩应力及支护载荷之间关系的确定问题也没有解决。(2)支护对策。高水平应力极软岩巷道与一般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不同(常规分析为顶压大居多,高水平应力软岩巷道为水平压力大),应采取适应于高水平应力极软岩的支护对策。(3)对高水平

6、应力极软岩巷道(围岩既具有一般软岩的力学特性,同时节理裂隙极为发育)的研究不够深入,其支护问题还远未解决。三、极软岩层巷道支护原理研究1.锚网索耦合支护理论锚网索耦合支护就是针对软岩巷道围岩由于塑性大变形而产生的变形不协调部位,通过锚网—围岩以及锚索-关键部位支护的耦合而使其变形协调,实现支护一体化、荷载均匀化,从而实现巷道稳定。松动圈支护理论认为:在现有的支护条件下,试图采用支护手段阻止围岩的松动破坏是不可能的;支护的作用是限制围岩松动圈形成过程造成碎胀的有害变形。2.锚杆与围岩的作用机理在不同的阶段,锚杆与岩体相互作用机理有所不同。在早期阶段,由于巷道顶板破坏范围较小,此时锚

7、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顶板下部岩体的错动和离层失稳的发生;在中期阶段,岩层产生了一定的变形,由于岩石的流变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岩层强度不断降低,当锚杆深入稳定岩层时,其悬吊起主要地位,同时由于锚杆的径向和切向约束,阻止破坏区岩层扩容、离层及错位;在后期阶段,围岩变形加大,锚杆受力增大,设计合理情况下,只要锚杆不产生破坏,围岩的稳定层仍在锚杆的控制范围内,仍可起悬吊作用。若岩层上移,使锚杆完全处于破坏岩层内,则锚杆和破坏岩体仍可形成承载圈,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四、极软岩层巷道支护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