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454226
大小:68.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30
《镇农技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农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镇农技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农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农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记山东省日照市**区三庄镇农技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是山东省日照市**区三庄镇农技站站长,他小学毕业,靠刻苦自学取得了中专、大专学历,靠立志一生献身农技事业的赤心和刻苦攻关的拼搏精神,取得了一系列农业科研成果,因工作成绩突出被破格晋升为农艺师、高级农艺师,成为日照市乃至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小有名气、深受当地农民信赖喜爱的农业专家和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无怨无悔立志为农 1966年,**小学毕业,在村里当了一名普通的农科
2、队队员,在农科队工作期间,他看到广大农民由于缺乏农业科技知识,耕种粗放,劳动强度大,但农作物产量低,始终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农村缺乏农业科技知识的现实问题触动了他年轻的心,他暗暗地下定决心,立志要学到农业科技知识和本领,回报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让大地丰收、让农民富裕。凭着一腔热血和对农业科技的执著追求,他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在田间地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干就是十几年。那时,日照县大部分村种植棉花,但产量很低,亩产不过几十斤,**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大胆试验施用新农药“矮壮素”控制徒长,创造出了当时亩产60公斤
3、的全日照县最高纪录。1980年,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被选聘到三庄镇农技站工作。就在这年冬天,**在卫生部门工作的父亲退休了。按照当时国家政策,他可以接班到卫生部门工作。“放下锄头当医生”,这是多少人盼望的好事,面对工作的选择,当时,**也曾犹豫过,虽然他也非常崇尚医务工作,但他内心深处更热爱奋斗了十几年的农技事业。尽管家人反对,尽管周围的村民都不理解,他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为扎根农村的一名普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日照市**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村经济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
4、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区西部山区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最大限度地增加山区农民收入?这是**同志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为了把**区西部山区主要种植的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新技术、新品种“搞”到手,他跑遍了农业科研院所: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农科院等,经常有他的身影。他的质朴无私、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大学教授、科研人员。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万勇善教授、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禹山林所长等一些知名专家,常来**区三庄镇指导农业科技工作。在各级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一些试
5、验、示范、推广和攻关项目陆续“落户”三庄镇:花生病虫害统防统治,小麦花生“双七开发”、“双八攻关”,小麦、玉米、花生“三○”工程,到2007年的山东省黄淮海开发项目等等,垂直引进,就地转化,在全日照市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从1980年开始实验、示范、推广花生地膜覆盖,到后来的脱毒地瓜、马铃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推广应用,各种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等,无不倾注着张佃文的心血。为了有效控制花生田蛴螬、苹果食心虫、玉米螟等危害,减少农药污染与残留,2007年在试验示范基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0台,有效控制面积600亩。
6、为了调查摸清害虫的发生规律,进入春季以来,他每天早晚2次,风雨不误,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现在三庄镇花生地膜覆盖达到100%,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达90%以上。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更是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还是在1974年他在农科队时开始承担山东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到现在已经30多年,可以看出科研单位对张佃文的信任和肯定,他也是“近水楼台”。花生丰花1号、花育21号、22号,玉米鲁单50、农大108、郑单958,小麦鲁麦19号、21号等新品种在**区乃至日照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多年以
7、来,在**的主持下,承担各级科技攻关、示范开发项目15个,加上自选的课题,试验示范项目多达几百个,每一个数据的考察、记载,张佃文都亲自把关,汇总后还要进行大量的分析、论证,工作量、劳心费力程度是常人难以体会的。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他在三庄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田500亩,良种繁育田5500亩,推广新技术20余项、新品种55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力求突破 多年来,**利用自学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生产中出现的
8、难题,开展科研攻关,花生网斑病、花生蛴螬的综合防治、控制花生徒长等等技术难题,相继被他攻克。他先后有11项课题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励,在专业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4篇,有12篇获国家、省级论文奖。 从事农业的人都知道,育成一个作物新品种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基层,可以用“比登天还难”来形容。但张佃文就有那么一股“犟”劲,硬是在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