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449635
大小:88.0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30
《建构·反思·反映: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建构·反思·反映: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反映是双重决定的,没有自在客体就不会有观念客体,没有概念结构对自在客体的分解,也不会有观念客体。思维的建构就是指思维通过概念、范畴关系把自在客体转化为观念客体的进程;反思思维直接产生于思维内在的逻辑与非逻辑的矛盾,其作用在于,批判、否定原有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思维圈,并形成新的建构性思维,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
2、、思维圈;思维反映存在不仅通过实践及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而且通过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形式,通过特定的主体坐标系来进行,并通过实践反思的形式不断发展,反映是在主体、客体、反映形式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依据自己的反映形式对客体的部分信息进行加工的信息变形过程。【关键词】建构/反思/反映/思维/存在【正文】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20世纪认识论变革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对人的思维的建构性及其与反映论关系的揭示。“图式”、“范例”、“格式塔”、“概念结构”、“模式”等等概念一下子涌进了认识论领域,它给
3、了直观的反映论以致命的打击。但由此认为思维的建构性毁灭了反映论,却是一种错误。思维的建构性只是揭示出认识是反映、反思与建构的统一,它造成了一次反映论革命,但并没有否定反映论本身。在我们看来,认识的确是对外部信息的加工,没有外部的信息,认识无以形成。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认识何以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又必须到思维的建构、反思中去寻找,从而揭示出认识的社会性、历史性和结构性。本文拟就建构、反思与反映三者的关系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一、思维的建构性及其实质思维的建构性问题
4、是20世纪认识论争论的热点之一。我们认为,思维建构性作为一个理论问题产生,标志着人们对认识结构认识的深化,即从认识的二维结构拓展到三维结构。在康德哲学产生之前,思维的建构性这一理论问题还没有凸现出来。人们只把思维理解为简单的二维结构,而且在二维结构中只存在一个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这以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们,“一个只知道自然界,另一个又只知道思想”,他们或者用自然界来说明思想,或者用思想来说明自然界。众所周知,旧唯物主义走的是“自然界—→思想”的道路,反过来,唯心主义走的则是“思想—→自然
5、界”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的道路,一个决定,一个被决定,简单明了。20世纪初,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把思维简单地归结为行为刺激—→反应的两项式,这就是著名的S—→R(刺激—→反应)二项式图式。与此相反,现代认识论围绕着对人的主体性的研究,使S—→R的二项式变为S—→O—→R的三项式结构,其中出现了一个中项(O)。由此,原来人们所理解的由自然界到思想或者由思想到自然界的模式被打破了,形成了这样的三项式,即自在客体—→主体—→观念客体。这里,主体及其思维结构成了自在客体与观念客体之间的转换器,自
6、在客体经过主体的转换形成了观念客体,其中主体是主动的,是信息转换的加工、调节系统。这个三项式的结构,实际上凸现了思维的建构性问题:(1)观念客体的形成,一方面受到自在客体的决定,表现为输入系统,另一方面又受到主体的思维结构的决定,只有这两方面同时起作用,才有作为输出系统的观念客体;(2)在这三项中,主体表现为唯一的主动者,它以自己已经具有的思维结构去选择、处理输入系统,形成输出系统,从形式上和功能过程来考察,这仿佛是主体在建构着客体,即主体以自己的思维结构分解、过滤、转化着自在客体的信息,建构成观念客体。
7、从哲学史上看,思维的建构性问题最初是由康德以“先天形式”、“图式”、“统觉”等观点提出来的。康德认为,在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上有三种观点,即洛克的经验论是“自然发生论”,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是“预成发生论”,而他自己主张“新生论”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即构造论。按照康德的观点,构造一个概念,意即先天地提供出来与概念相应的直观,如构造等腰三角形,既不能“只追踪他在图形中已见到的东西”,也不能“死盯着这个图形的单纯概念”。换言之,构造既不能只从经验出发,因为经验不能提供普遍有效性,也不能只从单纯
8、概念出发,因为单纯概念不能提供扩充的知识,从根本上说,构造是“通过他自己按照概念先天地设想进去并予以展现的那种东西(通过作图),把图形的种种特性提取出来”(注:转引自姜丕之、汝信主编《康德黑格尔研究》第二辑,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1页。)。因此,“构造”是理性的创造物,它“按照概念先天地设想并予以展现”,包含四个环节:(1)构造不能从经验、概念出发,而要从理性出发,但它又不能离开经验、概念;(2)构造是按概念来设想直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