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

ID:30439368

大小:88.8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29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_第1页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_第2页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_第3页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_第4页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环境因子: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温度的生态学作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温度的变化可引起环境中其她生态因子的改变。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纬度: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度大,太阳辐射量也大,辐射量的季节分配要比高纬度地区均匀。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这种递减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可用此来划分相应的植被气候带。地形特点:不同的坡向,热量的分布也

2、不均匀,一般南坡比北坡大,封闭的谷地和盆地,往往会出现逆温现象。积温:植物整个收获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形态方面的适应:植物:北极和高山植物的芽和叶片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生有蜡粉盒密毛,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这种形态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温度,减轻严寒的影响。动物: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球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相对较小少。Allen规律:恒温动物生体的突出部位如四肢、尾巴和外耳在低温环境中

3、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一种适应。恒温动物的另一形态适应是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增加毛和羽毛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加皮下脂肪的厚度,从而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生理方面的适应:植物: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动物:靠增加体内热量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体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热中性区宽、下临界点温度低和在临界点温度以下的曲线斜率小。行为方面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休眠:有利于增加抗寒能力。迁移:可躲避低温环境。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是生物进化的过度

4、环境,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所。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酸性土植物,是指只能生长在酸性或强酸性土上。在碱性土和钙质土上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的植物。钙质土植物:适应于生长在含有高量代换性的钙、镁离子而缺乏代换性氢离子的钙质土或石灰性土壤中植物,在酸性土壤中不能生长。盐土对植物的影响: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伤害植物组织,引起细胞中毒,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妨碍气孔关闭,导致植物干旱枯萎。碱土对植物的影响:土壤的强碱性能毒害植物的根系,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结构破坏,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一种分类:旱生盐土植物,湿生盐土植物。第二种分类:聚盐性

5、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种群的动态研究的变化规律: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的分布、种群的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种群调节。种群的增长模型:一、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呈指数式增长。种群离散增长模型:当"入"1种群上升,=1时种群稳定,0入1时种群下降,=0时,雌体没有繁殖,种群在下一代中灭亡。种群的连续增长模型:,她与密度无关。二、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增加的两点假设: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按比例下降。这种种群的增长是呈S型。

6、她有两大特点:1、曲线接近K值,即平衡密度。2、曲线上升是平滑的。逻辑斯谛方程:分为五个时期: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加速期:随个体的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时,密度增长最快。减速期:个体超过K/2时密度增长逐渐变慢。饱和期:种群数达到K值而饱和。她的意义:1、她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2、她也渔捞、,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3、模型中两个参数K、r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种群的空间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可分为三类:均匀型、

7、随机型、成群型。均匀分布产生的原因:种群内个体的竞争,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随机型:每一个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她个体的分布。成群分布:自然界最常见,成因:生境不均匀、繁殖特性和种子的传布方式、动物的社会行为。成群分布可分为:均匀群、随机群、成群群。格局规模:丛块的大小以及丛块占调查面积的比例。格局强度:丛块间的相对密度差或丛块内与间隙的相对密度差。格局纹理:丛块间空隙的大小则反应了格局的纹理的粗细。丛块的大且相隔远,称纹理粗糙,反之则称纹理细密。繁殖成效:生物个体现时的繁殖输出与未来繁

8、殖输出的总和。繁殖成效的特点:是衡量个体在生产子代方面对未来世代生存与发展的贡献。是物种固有的遗传特性,但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