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404321
大小:73.5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9
《信用社(银行)信联社信贷支农事迹材料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信用社(银行)信联社信贷支农事迹材料根植大别山铺就致富路全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以规范服务为基点,唱响支农主旋律,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的“双赢”之路。今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334808万元,占辖区金融机构发放农贷总额的95%,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全市农业生产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取得
2、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比1999年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15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实力也大大增强。截至2001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净增各项存款60443万元,占年计划的134.3%,余额达617855万元。当年新增各项贷款65291万元,其中新增农业贷款57791万元,占当年新增各项贷款的88.5%。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25.51个百分点,其中“双呆”占比较年初下降1.41个百分点,分别较省办分配计划多下降20.02个百分点和
3、0.64个百分点。全市农村信用社盈余面达73%,盈亏相抵后,净盈余28万元,同比减亏增盈1746万元,在全省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创新支农手段,深化服务内涵“农兴社强”是信用社发展史上一条至关重要的根本经验。实践证明,信用社背离了支农方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去年初以来,信阳市信合办积极引导全市农村信用社立足市场定位,深入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每个信贷员联系100个农户,向农户送资金、送科技、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活动,不断创新手段,深化内涵,提高支农综合服务水平。
4、到去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2100余名信贷人员共联系农户165138个,同时发放农产小额贷款信用证2.38万本,从而初步建立了农村信用社最基本的综合服务对象和资金信用网络。首先,开展信贷人员联系百户活动。按照省信合管理办公室的支农精神,该市农村信用社每个信贷员在所包片的责任区内,根据农户的经营项目、市场前景与信用状况,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主动联系100个新农户。全市2000多名信贷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联系20万农户,作为信用社最基本的“三送”(送资金、送科技、送信息)对象和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
5、。同时印制了《信阳市农村信用社信贷员联系百户活动手册》,详细载明农户姓名、地址、年龄、经营项目、家庭收入、小额贷款信用证的发放情况和“三送”笔记,要求信贷员每联系一个农户必须如实记载上述明细,并有联系户签名和村委会意见,建立健全了联系百户活动层层考核机制。为使联系百户活动深入开展,市信合办、各联社、各信用社还分别建立联系示范点工程,即市信合办选一个联社为联系点,各联社选择一个信用社为联系点,各信用社选择一个行政村为联系点。每级组织定期检查、督促、指导联系点开展联系百户活动情况,并促使联系点成为全
6、市、全县、全乡的示范点,及时总结、推广示范点的典型做法,在全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浓烈氛围。其次,开展送科技、送信息活动。为进一步深化支农内涵,从根本上促进社农“双赢”目标的彻底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市农村信用社在开展联系百户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向所联系的农户实施送科技、送信息活动。市信合办、联社、信用社及广大信贷人员充分运用网络、报刊、图书、广播、电视或茶余饭后得到的科技信息知识,及时留心做好笔记,或定向传递给有关农户,或由联社汇总编印,散发到农户手中
7、。在为农户提供经济后盾的同时,多渠道、多手段为农户当好科技顾问和信息参谋,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步伐,提供了可靠的智能依托。师河区联社针对辖区几家“信阳毛尖”茶场仍属手工作坊作业的现状,多方打听先进制茶设备的购买渠道和市场价格,并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或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支持64户茶农购买炒茶机,聘请炒茶技术人员,提高了“龙潭”、“车云”等4个品牌的“信阳毛尖”的炒制水平、工艺水平和成品效率,提高了茶叶产成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在今年中国信阳茶叶节“信阳毛尖”展销会上,他们所炒制的绿茶
8、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每市斤茶叶由原来的150元提高到450元,仅此一项,64名茶农累计售茶增收30000余元。据统计,到去年末,全市各联社共印发“利,技知识问答”24期,发送农户份数达180555份(张、册),受到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围绕结构调整,突出支农重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十五”期间党和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课题,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而最现实的农民经不起产业结构调整失败的打击。针对辖区一些农民观念陈旧、不想调整,信息不灵、不知调整,缺乏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