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03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doc

中国全史-03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doc

ID:30330348

大小:398.50 KB

页数:94页

时间:2018-12-29

中国全史-03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doc_第1页
中国全史-03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doc_第2页
中国全史-03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doc_第3页
中国全史-03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doc_第4页
中国全史-03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全史-03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全史-03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国全史》 039/一百卷 史仲文胡晓林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本卷提要  本卷内容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时间断限大致为自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 年)到陈后主祯明三年亦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年),出于体例的考虑,隋朝文学未纳入本卷叙述范围。  具体内容共包括1.社会政治思想文化背景;2.诗歌创作及主要诗人;3.辞赋及骈文;4.志怪与志人小说;5.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6.南北乐府民歌。除概论和结语外,以朝代为基本单位,共分八章叙述。  叙述上采用点线

2、面相结合方式,对代表性作者及其作品进行重点分析,兼及同时代的文学群体及前后源流影响。其余各种文学体裁,亦着重阐明其具体创作手法与艺术特色,并从历史与文化高度对其作出评价。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发展中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在400 年乱世的贫瘠土壤里,生长发育了中古时期最灿烂的文化,而其中文学方面的成就尤令人瞩目。文坛上,不仅可见许多文学形式产生、发展,奠定了后世创作的基础,而且有些体裁,在当时已经达到巅峰,其绚丽精美,非但空前,亦为后世所难以企及。  此时期文学发展最可称道者

3、略有四点:其一,是诗歌艺术汇源导流,走向成熟。魏晋南北朝诗歌在承袭《诗经》、《楚辞》、汉代民间乐府和古诗19 首优良创作传统基础上,思想上又为后世开创了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建安风骨传统;体式上完成了古诗从四言、骚体到五言乃至七言的发展过渡,尤其五言诗在形式上完全成熟,成为古代诗人沿用千年的正统诗体;内容方面则开辟了咏怀、咏史、游仙、招隐、玄言、田园、山水等丰富多采的题材;诗坛上涌现的曹操、曹植、嵇康、阮籍、陆机、左思、郭璞、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庾信等作者,均属古代最伟大诗人之列。  其二是骈文的

4、创作成就。魏晋南北朝的骈文,是一种艺术水准很高的精美文体,代表了当时社会人们对文章写作的审美追求。骈文虽注重形式美,却并非空洞没有内涵,它以作诗的方法作文,使文章具有诗的独特韵昧和魅力。骈文音节和谐,用典考究,对偶工整,说理因难见巧,精辟有致;抒情清新含蓄,意深辞美;骈赋则铺陈典雅,绮丽华瞻。其中上乘之作,较之先秦诸子、两汉政论及以后的唐宋散文名篇,并无逊色。  其三是志怪和志人小说(或曰佚事小说)兴盛发展。在汉代小说已有雏形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在思想、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拓展。它们或用各种

5、灵怪奇异的浪漫主义手法,折射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习;或用精悍短小的篇幅,清新隽永的语言,从各个方面生动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士大夫阶层的言行风貌,其作品不仅兼有文学和历史两方面的宝贵价值,而且对唐代以后不同体裁小说的产生和成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四是文学批评肇始发端,影响后世。在这一时期各种文学形式丰富发展,文学在受到普遍重视的基础上,文学批评出现繁荣景象。文人思辨能力空前提高,审美意识自觉发扬,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著述体裁、审美内涵、发展流变、作用价值及作者优劣,都有系统精到的分析,形成许多新颖

6、深刻的文学观点,不仅推动了当时的文学创作,也为下一代文学的发展拓清了道路。  放在历史、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展示的成就,一方面是对《诗经》、《楚辞》以来的古代文学成果如汉大赋、乐府歌辞、杂言小说、古诗19 首等篇章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特定时代环境下的特定产物。  正如人们所注意到的,历代文学创作的繁荣,常出自正与奇两种原因。  凡国家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稳定,文人生活优裕,精神较少压抑,能自由选择出处,臧否时政,文学一般都发展昌盛,如盛唐北宋之例;相反,在朝政昏

7、乱,战祸绵延,民生凋敝,文学之士的生存和精神自由都面临威胁之时,也可能激起文土强烈的创作冲动,写出最出色的文学作品,从而出现文学创作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恰好是后一种情况的典型例子。  如果更具体地探寻魏晋南北朝文学繁荣的动因,《文心雕龙·时序》篇有关建安文学的一段著名议论颇有概括性:"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析而言之,这400 年历史中的"世积乱离",生民多艰,使得思想上崇尚理想而内心世界敏感复杂丰富的文人士大夫,在目睹乱世里百姓转死流亡的悲惨命运并面临理想破灭,道义沦丧,

8、人的生命与精神都受到摧残的现实境遇时,常常选择文学活动作为他们寻求安慰解脱,对昏乱的时政进行积极或消极反抗的重要手段。这一做法当然首先是由文学原本具备的美善刺恶抒情言志,以俾政治教化的传统功能所决定的。许多理想主义诗人,本着"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性情,以风其上"(《毛诗·序》)的宗旨,以激烈的情怀反映现实,针砭流俗,抨击黑暗,抒发忧生忧世之慨,表达用世之志,宣泄政治情感,创作了许多诸如《诗》中变《风》变《雅》一类慷慨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