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件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概况(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2)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3)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贫乏。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有利条件(1)我国的丰水区:流域广、水量大,人均、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流量稳定: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3)调水距离近。①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②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思考讨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华北平原地区相比,哪个地区缺水更为
2、严重?为什么?提示:华北平原地区缺水更为严重。尽管华北平原地区降水量多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但因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需水量大,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可自流供水,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2.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3.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思考讨论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都可自流供水吗?提示:不是。南水北调中线和西线工程由于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供水;东线工程,黄河以北地区由
3、于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①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②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2.不利影响(以东线工程为例)(1)对调出区的不利影响。①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影响水质。②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2)对沿线地区的不利影响。①影响水生生物生长。②低洼处
4、易发生土壤盐碱化。③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思考讨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深远影响有哪些?提示:①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将很大程度上改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大大缓解当地人地关系的紧张状况;②有利于解决该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挖掘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扩大发展的机会,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③对于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探究一探究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主题活动材料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探究一探究二(1)三条调水路线的具体走向分别是
5、怎样的?提示:①东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经京杭大运河到达华北。②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经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到达京津。③西线:从金沙江、雅砻江,穿越巴颜喀拉山到达黄河上游(西北、华北)。(2)北方地区缺水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提示:春季(或春末夏初)。(3)南水北调东、中两条路线可以利用地势自流的是哪条路线?现在配套设施最好的是哪条路线?提示:南水北调中线可以自流。东线有京杭运河作依托,配套设施最好。(4)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措施,除跨流域调水外,还有哪些措施?提示: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解决水资源因时间分配不均的矛盾;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6、等。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1.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背景及条件探究一探究二2.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的差异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3.南水北调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1】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富营养化是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主要威胁。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下表为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表。读图表,分析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比较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不同点。(2)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的利与弊。(3)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
7、负面影响?并说明理由。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径流量大小、含沙量多少及有无结冰期等方面。第(2)题,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地势南高北低,可全线自流且水量稳定,但需新开挖河道,工程量大。第(3)题,从表中土地利用类型分析,耕地中的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污染;城镇中的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水域中的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都会对水源区的水质产生负面影响。2.思路展示:首先,明确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内容,然后结合汉江、渭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的地形区和气候区等
8、要素加以回答。其次,仔细审题,以南水北调东线方案为参照物,分析中线工程的利与弊。最后,在明确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前提下,分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分析其成因。探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