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262092
大小:38.65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2-28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 江苏省无锡市XX年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 A
2、.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 2.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
3、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3.“雾霾”在中国古代也有多次记载。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曾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亲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以期感动上苍。乾隆应对“霾灾”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思想的影响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4.XX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珐琅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B.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 C.轻盈精湛的丝织
4、品是常见的商品D.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列出了(来自:写论文网: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以下项目,据此判断他研究的朝代应该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6.“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顾炎武 7.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各中学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师生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但
5、由学生开发的校本课程难免有些错误。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中错误的是 A.道光帝听说外国军队威胁京津,非常愤怒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B.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在镇江战役中英勇抗击 C.英法美俄四国组成联军,火烧圆明园 D.签订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8.何启、胡礼垣在《劝学篇》中说道
6、, “民权者,其国之君仍世袭其位;民主者,其国之君 由民选立,以几年为期。吾言民权者,谓欲使中国之君世代相承,践天位于勿替,非民主之国之谓也”。下列人物的政治主张与此二人最接近的是 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9.上海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如果要给以下老照片设置一个主题,确切的应是 A.传统与现代的对立B.保守与激进的冲突 C.趋新与倒退并存D.中西文明的交融 10.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
7、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11.某报报道:“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
8、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未铲除殆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人??当然接踵而生,毫不足怪。”这则报道应出自下列哪一份报刊? A.《中国丛报》B.《万国公报》C.《民报》D.《新青年》 12.右图漫画名称为《救火器的误用》,用来表达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看法最 为恰当 A.晚清政府镇压“武昌起义” B.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五四运动” C.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南京国民政府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