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ID:3024102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9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_第1页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_第2页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专题研究]周保卫  约3768字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本文试着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描述,以充分了解我党的智慧结晶。  [关键词]工农武装割据;农民;理论智慧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内许多人在从事工人运动和统一战线的工作中,提出了“怎样做中国革命”的问题,为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和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中国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复兴中国革命大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一次历史性抉择。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革命上层,小资产阶级脱离了革命,只有工人农民和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分子仍然坚持革命斗争。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遭到重大挫折,革命运动被迫转入地下,党在全国范围领导了数次起义,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的余地,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就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坚持和发展起来。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但如何存在和发展?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必要的主观条件。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便不能造成

3、割据局面。在革命的武装中,必须要有相当力量的红军作骨干。如果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将难以打败敌人的军事“围剿”,红色政权则不能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指出,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1]。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还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中国革命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并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受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南方地区,如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这是大革命时全国工人农民运动最发达的地区。中国共产

4、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在这些地区发生,许多根据地也首先在这些省建立。红色政权为什么首先出现在南方?大革命的广泛影响,造成了较好的群众基础。红色政权首先出现在南方的原因,就是因为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在这些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造成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因此,革命力量转入农村后容易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

5、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是开辟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是有机的统一体。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红军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日益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主要战略基地,中共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也日益深入。要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必须着眼于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深刻分析,立足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及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是普遍真理,但是如何实行暴力革命却没有统一的模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

6、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冲破禁区,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党内一些同志之所以长期固守“城市中心论”的观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上的教条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别结论和外国的革命经验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抄。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成长的这段时间里,我党发生了三次“左”倾错误,每次都照搬俄国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把俄国经验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然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即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最后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在于他们立足于国情,敢于冲破禁区,勇于探索真理,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

7、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的结果。1929年9月,周恩来在《九月来信》中关于中国革命应“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的论断,已包含着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探索。[2]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农民问题》、《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等著作。此期间,他还担任全国农民运动的领导工作,起草文件,发表演讲或报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