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234081
大小:79.96 KB
页数:93页
时间:2018-12-28
《材料一,夫在(共10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夫在(共10篇)包33中XX——XX学年第二学期期中II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国家推行重商政策的结果B.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C.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2.观察下图,该图反映出明朝末期江南地区的农业A.投资与市场联系B.重视技术革新C.专业化程度较高D.注重精耕细作3.汉代京
2、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当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4.在《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3、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农业税相对较稳定B.工商杂税增长说明商品经济发展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5.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山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6.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由此可知,明代A.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B.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C.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D
4、.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7.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
5、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8.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B.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C.采用中外合资经营D.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
6、划9.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901年以后的10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都陆续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在这10年间,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这说明A.政府引导民间投资轻工业B.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C.民间投资以交通业为重点D.轻重工业比例渐趋于合理10.国民政府实业部企图以“整理”为名,将申新“收归国有”,荣宗敬总经理拼死斗争。申新“收归国有”的实质是A.转为国营经济B.直接投资,加入官股C.实行计划经济D.被官僚资本吞并11.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
7、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这反映了我国工商业A.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C.公有制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12.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D.对外开放进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