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224640
大小:33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8
《人体地人机学全参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 为了使各种与人有关的机械、设备、产品等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能地工作,实现人一机优势的最优结合,并使人在使用时处于安全、舒适的状态和无害、宜人的环境之中,现代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人体的各种人机学参数。因而,不论是安全工程师还是现代机械、设备、产品开发设计者,了解一些有关人体的人机学参数及其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掌握有关设计所必需的人机学参数的性质和使用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安全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机学参数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尺寸和人体功能尺寸;人的视觉特征及其参数;人的体部指数;人体的体积、表面积和比重;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参数等。第一节
2、人体尺寸及其测量一、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人体测量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安全设计、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例如,各种操作装置都应设在人的肢体活动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其高度必须与人体相应部位的高度相适应,而且其布置应尽可能设在人操作方便、反应最灵活的范围之内。其目的就是提高设计对象的宜人性,让使用者能够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从而减少人体疲劳和误操作,提高整个人机系统的安全性和效能。二、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 国标GB3975-1983规定了人机工程学使用的中国成年人和青少年
3、的人体测量术语。该标准规定,只有在被测者姿势、测量基准面、测量方向、测点等符合以下要求,测量数据才是有效的。 1、被测者姿势 (1)立姿。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两足前端分开大致呈45度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2)坐姿。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屈大致成,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2、测量基准面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人体测量基准面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
4、轴(铅垂轴、纵轴和横轴)来决定的。人体测量中设定的轴线和基准面如图2-1所示。 (1)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3)冠状面。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冠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4)水平面。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称为水平面。水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5)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 (
5、1)在人体上、下方向上,称上方为头侧端,称下方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对于上肢,将挠骨侧称为挠侧,将尺骨侧称为尺侧。 (5)对于下肢,将胫骨侧称为胫侧,将腓骨侧称为腓侧。 4、支承面和着装 立姿时站立的地面或平台以及坐姿时的椅平面应是水平、稳固的,且不可压缩。要求被测量者裸体或穿着尽量少的内衣(例如只穿内裤和汗背心)测量,在后者情况下,在测量胸围时,男性应撩起汗背心、女性应松开胸罩后进行测量。
6、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5、基本测点及测量项目国标GB3975-1983规定了有关中国人人体测量参数的测点及测量项目,其中包括:头部测点16个,测量项目项12项,其中躯干和四肢部位的测点共22个,测量项目69项,其中立姿40项、坐姿22项、手部和足部6项以及体重1项。具体测量时可参阅该标准的有关内容。 此外,国标GB5703-1985又规定了中国人人体参数的测量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的人体参数测量,该标准对上述81个测量项目的具体测量方法和各个测量项目所使用的测量仪器作了详细的说明。实际测量时,必须按照该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其测量结果方为有效。三、人
7、体尺寸测量用的主要仪器 人体尺寸测量中所采用的人体测量仪器有:人体测高仪、人体测量用直脚规、人体测量用弯脚规、人体测量用三脚平行规、坐高椅、量足仪、角度计、软卷尺以及医用磅秤等。国家对人体尺寸测量专用仪器制订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而通用的人体测量仪器可采用一般的人体生理测量的有关仪器。(1)人体测高仪 人体测高仪主要用来测量人的身高、坐高、立姿和坐姿的眼高以及伸手向上所及的高度等立姿和坐姿的人体各部位高度尺寸。(2)直脚规 人体测量用直脚规主要用来测量人体上两点间的直线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