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213427
大小: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7
《辐流式沉淀池地设计全参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辐流式沉淀池1.设计数据(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2)池径不宜小于16m。(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4)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进出水的不是方式可分为: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②周边进水中心出水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7)池径小于20m,一般采用中心转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
2、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8)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超过3m/min,一般采用1.5m/min.(9)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10)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11)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沉淀效率较高的池型,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其设计表面负荷可提高1倍左右。2.计算公式辐流式沉淀池取池子半径1/2处的水流断面座位计算
3、断面,计算公式如(1),周边进水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如(2)(1)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2)F=Qmax/n.q(Q=最大设计流量n=池子个数q=表面负荷)②池子直径(D/m)D=③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m)h=q.t(t=沉淀时间)④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n×t⑤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V=SNT/1000(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一般采用0.3-0.8)N=设计人口数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或者V=(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
4、污泥容重,p0=污泥含水率)⑥(以下为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④池长(L/m_)L=vt.3.6(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⑥池子个数(或分格数)(n/个)n=B/b(b=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度)⑦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V=SNT/1000(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一般采用0.3-0.8)N=设计人口数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或者V=(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Z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0=污泥含水率)⑧池子总高度H=h
5、1+h2+h3+h4(1.超高3.缓冲层4.污泥部分高度)⑨污泥斗容积V=1/3H4(f1+f2+)⑩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L1+L2)/2×H4×b(L1=梯形上底长L2=梯形下底长H4=梯形高度)二、斜板(管)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它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斜板(管)沉淀池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次沉淀池中,其处理效果稳定,维护工作量也不大,斜板(管)沉淀池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更为普遍,
6、因为在城市污水的二次沉淀过程中,当固体负荷过大时,其处理效果不太稳定,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斜板(管)设备在一定条件下,有滋生藻类等问题,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按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斜板(管)沉淀池可分为同向流、异向流、侧向流三种形式,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1.设计数据(1)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需要压缩沉淀池占地等技术经济要求下,可采用斜板(管)沉淀池。(2)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一般可比普通沉淀池的设计表面负荷提高1倍左右。对
7、于二次沉淀池应以固体负荷核算。(3)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20m,斜管孔径一般采用50-80mm.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斜板(管)斜长一般采用1.0-1.2m.(2)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5-1.0m.(3)斜板(管)倾角一般采用600。(4)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一般采用0.5-1.0m(5)在池壁与斜板的间隙处应装设阻流板,以防止水流短路。斜板上缘宜向池子进水端倾斜安装。(6)进水方式一般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多槽出水,在池面上增设几条平行的出水堰和集
8、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质,加大出水量。(7)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重力排泥。每次排泥次数至少1-2次,或连续排泥。(8)池内停留时间,初次沉淀池不超过30min,二次沉淀池不超过60min.(9)斜板(管)沉淀池应设斜板(管)冲洗设施。斜板(管)填料国内许多厂家生产有定型产品,一般规格尺寸可直接选用。2.计算公式(1)池子水面面积F=Q/(nq×0.91)(2)池子平面尺寸D=a=(3)池内停留时间t=(h2+h3)×60/q(4)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V=SNT/1000(S=每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