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浅谈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ID:30208018

大小:67.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7

浅谈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_第1页
浅谈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_第2页
浅谈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_第3页
浅谈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_第4页
浅谈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对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初上教坛,笔者便触目惊心:现在的一些中小学生太脆弱了,他们长大后,该如何去面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带着这种疑问,笔者翻阅了大量的报章和网页,一系列小中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种种不安证明了笔者惊叹的理由:案例一:家住哈尔滨东站一13岁学生王某,热衷于网上游戏。在家受母亲的袒护,父亲则无能为力。几天前,父亲说他几句,他把房门一摔,哭喊道:“再说我,我就不回这个家了!”母亲马上拉着他的手说:“儿子,咱们出去溜达溜达。”此后,他每当受到父亲责备时,常常想到“出走”。案例二: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喝农药

2、自杀。案例三:哈尔滨一所小学某单亲家庭的女生,因与同桌男生发生一点小矛盾,竟在自习课中给妈妈写了一张留言条,突然冲向窗台,从三楼跳下。案例四:安徽某校初二同班一男生和一女生因早恋被家长发现遭批评后,竟双双离家出走。这写案例不胜枚举。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低下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大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而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迫在眉睫。所谓挫折教育,就是增强青少年儿童心理素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承受和抵御挫折的打击。我们知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以及加入WTO,“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

3、”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高创造力和个性健康的人才。而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整体素质就难以发展到高水平。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指出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及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发展,

4、乃是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健康,关系到祖国建设的宏伟大业,更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培养一代新人的大事。“挫折教育”,近年来正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盛行,它的核心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自觉磨练、刻苦锻炼,培养他们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这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而目前在我国,挫折教育还是显得苍白无力。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同时我们也知道,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我觉得,没有挫折的考验,便没有不屈的人格。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

5、懦夫之分。古人有句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而巴尔扎克也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受到挫折,只要正确对待,对培养人的承受力是有好处的。而从社会学观点看,我们正处于竞争时代、信息时代,如果一个人没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就不可能具备适应新时期的“抗挫素质”,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呢?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磨练,加强对青少年儿童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进行挫折教育,笔者认为必须

6、理顺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小学生“挫折教育”的背景分析:1、家庭方面:这一代中小学生是真真正正的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娇娇宝贝,是温室里的花朵,是父母娇生惯养的产物。而父母,对独生子女过度的溺爱的情况非常普遍;再者,父母年轻化,缺乏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偏差。笔者曾接触过许多家长,他们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在学习上的期望值过高的心态。他们忽略了子女的资质和接受能力,不切实际地给子女提出了过高的学习要求,致使子女产生极度焦虑、恐惧心理,以致于害怕学习,害怕学习上的失败,学习上稍微有挫折就会

7、惊慌失措,心理承受能力不断下降。而另一种情况,就是许多家长对子女生活上照顾之过分周到,许多完全可以由孩子本人承担的事情却由父母包办代替。父母的过分溺爱,使得孩子适应能力差,难以完善和协调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相对较弱,害怕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对挫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久而久之,独生子女的惰性、专制便显现出来。他们日常生活在顺境中,无忧无虑,一旦遇上逆境,哪怕是一点点不顺心的事,便会产生逆反心理,要么灰心丧气,要么离家出走等等。2、人际方面:有些家长不懂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