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名词解释(1)

组胚名词解释(1)

ID:30190057

大小:93.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7

组胚名词解释(1)_第1页
组胚名词解释(1)_第2页
组胚名词解释(1)_第3页
组胚名词解释(1)_第4页
组胚名词解释(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胚名词解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分布与腺体的颈部及体部的上半部分,胞体较大,呈三角形或圆锥形,基部较宽,核圆,常有双核,居中,胞质嗜酸性细胞内分泌小管:为细胞游离端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并迂回分支,腔面可伸出许多微绒毛。微绒毛系统:为滑面内质网样的结构。线粒体丰富,较大,高尔基体发达。功能:①合成、分泌盐酸,②分泌内因子。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为分支管状腺。由壁细胞,主细胞(胃酶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幽门腺:分布于幽门部宽4—5cm的区域,为分支较多而弯曲的管状粘液性腺,有少量壁细胞,还有很多G细胞,产生胃泌素,可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还能促进

2、胃肠粘膜细胞增殖,使粘膜增厚。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数量多,分布于腺体的体部及底部,胞体呈柱状,核圆,位于基底部。顶部胞质在切片中呈空泡状,基底强嗜碱性。细胞游离面有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顶端胞质内含大量的酶原颗粒,核上方高尔基体发达,核周胞质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分泌胃蛋白酶原。小肠腺:又称"利氏腺"。分布于全部小肠的粘膜层内。小肠腺的分泌液是组成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吸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微绒毛,周围有一层细胞衣,为糖蛋白,内含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酶。微绒毛有利于食物的吸收,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进入毛细血管,甘油、脂肪酸在吸收细胞内再形成乳糜颗粒后进入乳糜管。小肠绒毛:为固有层和上皮

3、共同凸向肠腔形成的叶状结构,游离在肠腔内的团状结构是绒毛的横切面.,绒毛的中央,可见管腔较大,由单层内皮构成的中央乳靡管,即毛细淋巴管.管周围有散在的平滑肌束.,小肠绒毛的作用是可增大小肠吸收的面积。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底部,细胞呈锥体形,顶部胞质充满粗大嗜酸性的分泌颗粒,电镜下,胞质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与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其分泌颗粒含有防御素、溶菌酶,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功能。中央乳糜管:在小肠绒毛中轴的中央有1—2条纵行的、以盲端起始的毛细淋巴管,主要转运肠上皮吸收的脂肪。胃底腺的微细结构答:呈分支管状,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越接近贲门部

4、的胃底腺中主细胞越多,越毗邻幽门部的腺中壁细胞越多。为什么说小肠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答:其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其结构特点是管壁有环形皱襞,粘膜有许多绒毛,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肠腺,其开口位于绒毛根部之间。绒毛和肠腺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关系密切。构成肠腺的细胞有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柱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与绒毛上皮相似,接近绒毛的柱状细胞与吸收细胞相似,绒毛深部的柱状细胞微绒毛少而短,不形成纹状缘,小肠的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蠕动,移行性复合运动。胰岛:胰的内分泌部。窦周隙:为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一狭窄间隙。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

5、之间,局部质膜凹陷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而形成的微细小管,并以盲端起于中央静脉的附近,呈放射状走向肝小叶的周边,出肝小叶后汇合成小叶间胆管。肝血窦:是相邻肝板之间的腔隙,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库普弗细胞:定居在肝血窦的巨噬细胞。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呈多角形,小叶的中央有一条圆形中央静脉的横切面,管壁由内皮细胞成。门管区:在几个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中,有三条伴行的管道断面:小叶间动脉:管腔小而规则,内皮细胞稍突向管腔;管壁较厚,由平滑肌纤维组成。肝小叶的光镜结构答:呈多面棱柱状。在肝小叶中央有一纵行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略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素(板)。肝细

6、胞素之间是肝血窦。肝血窦腔内有枯否细胞,具有吞噬功能。相邻两肝细胞之间有胆小管。胆小管可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汇集至肝小叶周边的小叶间胆管内。肝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及功能答:LM(光镜):多面体形;核大而圆,居中,常染色质丰富,部分有双核或多倍体核;胞质嗜酸性,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团块  EM(电镜):(1)有三种功能面→血窦面  →胆小管面  →细胞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2)细胞器发达  粗面内质网:合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脂蛋白和补体等血浆蛋白  滑面内质网:参与生物转化和代谢,如胆汁合成、脂类代谢、糖代谢、激素代谢和有机异物的转化  高尔基复合体:参与蛋白的加工和胆

7、汁排泌  线粒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丰富(3)含糖原、脂滴、色素等内涵物。胆汁合成及排出途径的组成结构答:合成:血液中的不溶性胆红素或直接吸收于肝细胞内,或经星形细胞转运入肝细胞内。经肝细胞的作用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可溶性胆红素,或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排泄;或释放入胆小管内,与胆盐、胆固醇等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排出:胆小管---肝小叶中央----肝小叶周边-----汇入赫令管----汇入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胰外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