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ID:30168061

大小:63.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7

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_第1页
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_第2页
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_第3页
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_第4页
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第一花木网资讯: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其材质较强,纹理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树干可割树脂,提取松梨及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拷胶。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由于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下面将其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简要介绍如下。  1.育苗技术  1.1育苗

2、地的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和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1.2施肥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

3、2-3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梨或人工进行搅拌使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1.3种子处理来源:花木网  为促使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播种5-7天,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60t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到种子有50%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34.5%。  1.4作床一般采用高床作业  床高10-15厘米,小步道宽50厘米,床面1米,长10米。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床面平坦,以

4、免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1.5播期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  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是很重要。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9℃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大兴安岭林区适期为五月中旬。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温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上面搂起0.5―1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3―4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厘米,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樟子松种源少,种子珍贵,要节约合理用种。通常每

5、亩播8-10斤。  1.6播种地管理  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是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关键。风沙严重的地区,如育苗地无防护林或防护林稀疏,则必须在播种区四周及中间设置防沙障,防沙打幼苗。  1.7苗期管理  在苗木生长期中应着重水肥管理,方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增强抗性,达到丰产。  2.容器大苗培育  2.1育苗地选择  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蚀,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围可设保护障。  2.2作床  苗床宽1米,长度不限,床深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为便于管理,每两床中间应留宽50厘米122t的过道。  2.3容器规格  通常采用塑

6、料袋,厚约0.3毫米,袋高35厘米,直径18厘米-20厘米。每平方米可育大苗25株。  2.4容器苗装袋的操作方法  就地取土装袋,采用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的操作方法。一铺:就是把袋平放,装土1/3,使根系舒展;二盖:就是再投人1/3的土盖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窝根,使苗木处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满:就是把土装满;五墩:双手抱袋、墩实;六靠牢:就是把装好苗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相互靠紧靠牢,以防透风。  2.5技术要点  为确保育大质量,提高成活率,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一是要选用顶芽饱满,须根完整的壮苗装袋

7、,剔除弱苗、无顶芽苗和撸根苗。二是容器袋下部必须打孔4个―5个。小孔直径1厘米左右,如不打孔通气透水,苗木多会窒息死亡。三是苗床容器袋间隙用土填满,防止透风,及时浇灌透水抗旱保活,及时薅草,精心培育,以利生长。  3.移植造林  3.1造林规格  用2年生裸根苗集中育大,在田间采用大垄作业,株距1米,垄间交错配置,每公顷可栽植15000株,按保存率60%计算。可保留9000株。造要按1次成林要求,合理密度4米×5米或5米×5米,每公顷需苗400株-500株.也就是说,1公顷集中育大的苗木可移植造林18公顷-22.5公顷。  3.2造林季节  采

8、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3月上旬-4月下旬或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  3.3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