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

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

ID:30165540

大小:310.5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27

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_第1页
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_第2页
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_第3页
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_第4页
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基于货币结构分析视角吴军董志伟涂竞摘要:长期积累的高额流动性存量、如此之高的货币信贷投放,却未引发明显的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的经典公式受到“中国之谜”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的需求层面,分析潜在通货膨胀的流动性压力的形成渊源,并由货币结构分析视角,在定义有支付能力需求、有效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采用了2000年12月~2010年8月的月度数据,证明了在广义货币M2存量偏高、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强的前提下,M1增长率高于M2增长率、M1占M2比率提高,则表现出沉淀或累

2、积的有支付能力返归,向有效需求转化,预示着通货膨胀可能会由潜在转化为现实的结论,进而提出了发生明显通货膨胀将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开始改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趋于好转的推论。关键词: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需求货币结构一、问题提出2010年,各国针对金融危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世界经济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即所谓的“后危机时期”。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启动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

3、子经济刺激措施,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最直接的严峻挑战。然而,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层面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是对中国实体经济层面的冲击。因此,通过需求扩张政策、依靠财政与信贷高投入而实现的经济回升,其基础不稳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同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加之危机之前已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导致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强。2009年投放了9.6万亿的贷款,以同比31.7%的增速而居近20

4、年来的高位;2009年末,GDP同比增长8.7%,CPI下降0.7%,但CPI年底出现上升。2010年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毫无悬念地保持了继续上行的态势,以2.8%的涨幅创下了18个月来的新高本文所引数据均为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经济数据。。针对这样的情况,中国经济管理当局年初就确定了控制在3%以内的通货膨胀目标、-11-7.5万亿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和17%的广义货币M2增长率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这样的金融调控框架。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明松实紧”的货币政策,两度提高金融机构存

5、款准备率,并增发了近5000亿元央行票据;中国银监会也启动所谓的“宏观审慎监管”,通过下调贷存比、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和指导性信贷规模控制等措施,参与或协助紧缩性的宏观调控。其结果,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8.2%,比去年同期少增16.2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5%,比去年同期少增10个百分点。然而,“明松实紧”的货币政策并未能如愿抑制住通货膨胀,5月和7月两度突破3%的通胀目标控制线,经济增长率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季下滑,出现经济“第二次探底”的预期。经济下滑、加之通货膨胀率超越警戒线,是否预

6、示有“经济滞胀”征兆?于是金融的宏观调控处于“两难”境地。于是,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的问题:通货膨胀是否是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问题的主要方面?在容忍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前提下,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能容忍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多少?显然,这一系列问题取决于对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强弱的判断。从需求面看,潜在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危机前形成的过剩的流动性存量和2009年扩张性货币政策所释放出的大量流动性。近年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但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王建国(2006年)通过从货币需求和

7、货币供给角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M1与物价间关系较为紧密,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具优势。何起东(2006年)从实践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定标做为货币政策新框架的理论基础和选择约束。并得出一般性结论通货膨胀率定标可以引导公众预期,改善竞技运行环境。何宝,周宁宁(2010年)通过重点分析货币供应量指标M2结构,发现只有“真实交易货币”能直接对物价起推动作用,分流进入资本市场的货币对物价只形成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出缺口和货币因素在内的的计量模型,发现真实交易货币对CPI的影响更

8、强。陈彦斌、唐诗磊、李杜(2009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M0、M1、M2均对我国通货膨胀没有影响,不能预测通货膨胀,因而在短期内不能单纯采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但是即使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没有影响,也无法否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意义,同时意味着不能任意地发行货币。本文采集了2000年12月~2010年8月的M1、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数据,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