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163912
大小:21.4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7
《实验报告,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实验报告,表格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
2、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
3、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0——比重瓶的质重,g;ms——(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4、;msl——(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ρ——粉体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分析天平;烧杯。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4.取300ml的浸液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
5、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七.实验心得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以往的实验都是比着实验书本操作,而本次实验实验方案则是自己自主完成的,毫无经 ??12?(4 ((4(转载于:写论文网:实验报告,表格) ?/ ?平均-?真值 ?*100%?% ?
6、真值 验可谈,但是实验过程中享受到了独立自主的乐趣。这种实验课堂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对实验的探索能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继续下去,会有更大的收获。 光电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XX年11月24-25日 一、实验目的 1.干涉的实验目的 1)组装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等厚、等倾干涉条纹记录。 2)观察干涉条纹反衬度随光程差变化。了解光源干涉长度的意义,检查防震台稳定性。 3)比较平面波和球面波产生干涉条纹的区别。 2.衍射的实验目的 1)验证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的若干规律。目的-
7、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2)掌握测量利用光电元件测量光强的方法。 3)用Matlab模拟夫琅禾费衍射现象。 二、实验仪器 1.干涉实验仪器 He-Ne激光器,反射镜,衰减器,分光光楔,扩束器,显微物镜镜头,光阑,CCD,配备相关软件的计算机,白板。 2.衍射实验仪器 He-Ne激光器,反射镜,
8、双凸透镜,狭缝,圆孔,一维光栅,衰减器,CCD,计算机。 三、基本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非定域干涉条纹 本仪器是用分裂振幅的方法产生双光束干涉以实现光的干涉。从激光器岀射的光束经过准直扩束器系统,形成一束宽度合适的平行光束。这束平行光射入分光棱镜之后分为两束。一束由分光棱镜反射后到达发射镜,经反射后透过分光棱镜,形成岀射光束,这是第一光束;另一束透过分光棱镜,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