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的emi与开关电源的pcb设计规范

开关电源的emi与开关电源的pcb设计规范

ID:30159212

大小:116.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7

开关电源的emi与开关电源的pcb设计规范_第1页
开关电源的emi与开关电源的pcb设计规范_第2页
开关电源的emi与开关电源的pcb设计规范_第3页
开关电源的emi与开关电源的pcb设计规范_第4页
开关电源的emi与开关电源的pcb设计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关电源的emi与开关电源的pcb设计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开关电源的EMI干扰源集中体现在功率开关管、整流二极管、高频变压器等,外部环境对开关电源的干扰主要来自电网的抖动、雷击、外界辐射等。•  1.开关电源的EMI源  开关电源的EMI干扰源集中体现在功率开关管、整流二极管、高频变压器等,外部环境对开关电源的干扰主要来自电网的抖动、雷击、外界辐射等。  (1)功率开关管  功率开关管工作在On-Off快速循环转换的状态,dv/dt和di/dt都在急剧变换,因此,功率开关管既是电场耦合的主要干扰源,也是磁场耦合的主要干扰源。  (2)高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的EMI来源集中体现在漏感对应的di/dt快速循环变换,因此高频变压器是磁场耦合的重要干扰

2、源。  (3)整流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的EMI来源集中体现在反向恢复特性上,反向恢复电流的断续点会在电感(引线电感、杂散电感等)产生高dv/dt,从而导致强电磁干扰。  (4)PCB准确的说,PCB是上述干扰源的耦合通道,PCB的优劣,直接对应着对上述EMI源抑制的好坏。  2.开关电源EMI传输通道分类  (一).传导干扰的传输通道  (1)容性耦合  (2)感性耦合  (3)电阻耦合  a.公共电源内阻产生的电阻传导耦合  b.公共地线阻抗产生的电阻传导耦合  c.公共线路阻抗产生的电阻传导耦合  (二).辐射干扰的传输通道  (1)在开关电源中,能构成辐射干扰源的元器件和导线均可以被

3、假设为天线,从而利用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理论进行分析;二极管、电容、功率开关管可以假设为电偶极子,电感线圈可以假设为磁偶极子;  (2)没有屏蔽体时,电偶极子、磁偶极子,产生的电磁波传输通道为空气(可以假设为自由空间);  (3)有屏蔽体时,考虑屏蔽体的缝隙和孔洞,按照泄漏场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处理。  3.开关电源EMI抑制的9大措施  在开关电源中,电压和电流的突变,即高dv/dt和di/dt,是其EMI产生的主要原因。实现开关电源的EMC设计技术措施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尽量减小电源本身所产生的干扰源,利用抑制干扰的方法或产生干扰较小的元器件和电路,并进行合理布局;  (2)通

4、过接地、滤波、屏蔽等技术抑制电源的EMI以及提高电源的EMS。分开来讲,9大措施分别是:  (1)减小dv/dt和di/dt(降低其峰值、减缓其斜率)  (2)压敏电阻的合理应用,以降低浪涌电压  (3)阻尼网络抑制过冲  (4)采用软恢复特性的二极管,以降低高频段EMI  (5)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以及其他谐波校正技术  (6)采用合理设计的电源线滤波器  (7)合理的接地处理  (8)有效的屏蔽措施  (9)合理的PCB设计  4.高频变压器漏感的控制  高频变压器的漏感是功率开关管关断尖峰电压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漏感成为解决高频变压器带来的EMI首要面对的问题。  减小高

5、频变压器漏感两个切入点:电气设计、工艺设计!  (1)选择合适磁芯,降低漏感。漏感与原边匝数平方成正比,减小匝数会显著降低漏感。  (2)减小绕组间的绝缘层。现在有一种称之为“黄金薄膜”的绝缘层,厚度20~100um,脉冲击穿电压可达几千伏。  (3)增加绕组间耦合度,减小漏感。  5.高频变压器的屏蔽  为防止高频变压器的漏磁对周围电路产生干扰,可采用屏蔽带来屏蔽高频变压器的漏磁场。屏蔽带一般由铜箔制作,绕在变压器外部一周,并进行接地,屏蔽带相对于漏磁场来说是一个短路环,从而抑制漏磁场更大范围的泄漏。  高频变压器,磁心之间和绕组之间会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导致高频变压器在工作中产生噪声

6、(啸叫、振动)。为防止该噪声,需要对变压器采取加固措施:  (1)用环氧树脂将磁心(例如EE、EI磁心)的三个接触面进行粘接,抑制相对位移的产生;  (2)用“玻璃珠”(Glassbeads)胶合剂粘结磁心,效果更好。在任何开关电源设计中,PCB板的物理设计都是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设计方法不当,PCB可能会辐射过多的电磁干扰,造成电源工作不稳定,以下针对各个步骤中所需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一、从原理图到PCB的设计流程建立元件参数->输入原理网表->设计参数设置->手工布局->手工布线->验证设计->复查->CAM输出。  二、参数设置相邻导线间距必须能满足电气安全要求,而且为了便于操

7、作和生产,间距也应尽量宽些。最小间距至少要能适合承受的电压,在布线密度较低时,信号线的间距可适当地加大,对高、低电平悬殊的信号线应尽可能地短且加大间距,一般情况下将走线间距设为8mil。  焊盘内孔边缘到印制板边的距离要大于1mm,这样可以避免加工时导致焊盘缺损。当与焊盘连接的走线较细时,要将焊盘与走线之间的连接设计成水滴状,这样的好处是焊盘不容易起皮,而是走线与焊盘不易断开。  三、元器件布局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