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4.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是指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负有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任何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时,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以保障人类在生存环境方面的共同利益。5.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不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A.酸雨B.海啸C.核污染D.温室效应2.环境法的完备时期为( D )。A.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今B.二次世界大
3、战后至今C.20世纪60年代至今D.20世纪70年代至今3.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C )。A.消极的限制手段B.单项治理C.综合防治D.全面调整人类与环境关系4.我国最先采用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是( C )。A.土地利用规划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三同时”制度D.许可证制度5.“三同时”制度中的“三同时”不包括( D )。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C.同时投产D.同时淘汰6.关于排污费的性质,正确的是( D )。A.排污费是污染者对污染损失的一种补偿B.排污费是国家税收的
4、一种形式C.排污费是企业间的互助金D.排污费是运用法律手段,使污染者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目的在于促进污染治理7.与环境法其他规范相比,环境标准最重要的特征是( C )。A.规范性B.法律约束力C.技术性D.强制性8.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不正确的是( B )。A.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B.要求行为的违法性C.存在损害后果D.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传统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 1、主观上有过错;2、行为的违法性;3、损害结果;4、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在其构成要件上表现出特殊性,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
5、法性不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而更加强调致害行为、损害结果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9.煤烟型大气污染不包括由( B )引起的污染。A.烟尘B.粉尘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10.针对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行为,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 D )。A.一律禁止在任何地区焚烧B.一律禁止在人口集中地焚烧C.特殊情况下允许焚烧,无需征得主管部门同意D.特殊情况下允许焚烧,但须报当地环保部门同意11.《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倾倒《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附件二所列的废弃物,应当事先
6、获得( B )。A.紧急许可证B.特别许可证C.普通许可证D.临时许可证12.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允许从事的活动为( D )。A.新建排污口B.从事旅游活动C.兴建学校D.新建供水设施1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 C )。A.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B.航空噪声污染的防治C.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D.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1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要控制和防止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不包括( C )。A.工业固体废物B.城市生活垃圾C.核废料D.有关的危险废物15.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商业设
7、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划定的规划线内,不得修建( C )。A.工厂B.商场C.居民住房D.飞机场16.土地资源主要由耕地、( A )、草地、滩涂、荒地、山岭、各种建设用地、军事用地等组成。A.林地B.森地C.戈壁D.湖泊17.我国实行( D )用水优先原则。A.工业用水B.城市用水C.农业用水D.生活用水18.我国《森林法》规定的“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行政处罚方式是指( C )。A.责令加害人对森林所有人进行损害赔偿B.收缴违法所得上缴国库C.对盗伐、滥伐等其他方式破坏森林资源的人,责令其补种一定数目的树木,或处予被
8、毁坏林木价值一定倍数的罚款D.责令破坏环境资源的人限期更新造林19.草原纠纷不包括( C )。A.草原所有权纠纷B.草原使用权纠纷C.草原挖采动植物资源纠纷D.草原侵权纠纷20.下列不属于矿产资源特点的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