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常见病》word版

《马铃薯常见病》word版

ID:30126264

大小:122.5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27

《马铃薯常见病》word版_第1页
《马铃薯常见病》word版_第2页
《马铃薯常见病》word版_第3页
《马铃薯常见病》word版_第4页
《马铃薯常见病》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铃薯常见病》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铃薯黑胫病近日,农业部门对全县不同区域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大面积普查。发现马铃薯黑胫病在我县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5%,严重的达20-30%。马铃薯黑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病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块茎,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该种病害的特点是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 针对马铃薯黑胫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提出防治措施。     1、发病症状      该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薯块。当幼苗生长到15~20cm开始出现症状,表现植株矮小,叶色褪绿黄化,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

2、,茎基以上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最终萎蔫而死,故称为黑胫病。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传导,造成不能结薯或结薯后停止生长并发生腐烂,且根系不发达,易从土中拔出。茎部发黑后,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别于青枯病。      2、发生规律      该病是细菌引起的病害,通过种薯带菌传播,土壤一般不带菌。带菌种薯和田间未完全腐烂的病薯是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刀切种薯是病害扩大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主要是通过伤口侵入寄主,

3、在切薯块时扩大传染,引起更多种薯发病,再经维管束髓部进入植株,引起地上部发病。随着植株生长,侵入根、茎、匍匐茎和新结块茎,并从维管束向四周扩展,侵入附近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壁的中胶层,使细胞离析,组织解体,呈腐烂状。田间病菌还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从伤口再侵染健株。雨水多、低洼地发病重。     3、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较高时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

4、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于     4、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脱毒种薯。        (3)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      (4)适时早播,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      (5)及时摘除病株。 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全株拔除,集中销毁,在病穴及周边撒少许熟石灰。后期病株要连同薯块提前收获,避免同健壮植株同时收获,防止薯块之间病害传播。      (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00mg

5、/kg农用链霉素喷雾,也可选用40%可杀得600~800倍液防治,或用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洒,或20%龙克菌600倍液喷洒,或用72%甲霜灵锰锌兼治晚疫病,也可用波尔多液灌根处理。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1发生危害情况    马铃薯黑胫病在我市不是常发性病害,当地品种发生不普遍。2006年高产示范片中引进了一个新品种费乌瑞它,连片种植约20hm2,由于该品种抗病性较差,薯种有一部分已经染病,且全部进行切块,导致该病大面积暴发流行。据记载,示范片于2006年11月播种,2007年2月5~10日出苗,3月15日为病害始发期,3月25日为发病高

6、峰期。平均株发病率达到8.5%,产量减产达2成以上,并由此病害引起收获后薯块大量腐烂变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发病症状      该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部和薯块。当幼苗生长到15~20cm开始出现症状,表现植株矮小,叶色褪绿黄化,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茎基以上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最终萎蔫而死。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传导,造成不能结薯或结薯后停止生长并发生腐烂,且根系不发达,易从土中拔出。茎部发黑后,横切茎可见3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

7、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别于青枯病。病轻的,只脐部呈很小的黑斑,有时能看到薯块切面维管束呈黑色小点状或断线状,重病株的病薯在收获时呈腐烂状。种薯染病腐烂成黏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     3病原菌      病原是欧氏杆菌属的马铃薯黑胫病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极少双连,周生鞭毛,具荚膜,大小为(1.3~1.9)μm×(0.53~0.60)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圆形。该菌适宜温度为10~38℃,最适温度为23~27℃,低于0℃或高于45℃即失去活力。寄主范围极广,除危害马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