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备考讲义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备考讲义

ID:30118607

大小:1.03 MB

页数:156页

时间:2018-12-27

上传者:U-25929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备考讲义_第1页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备考讲义_第2页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备考讲义_第3页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备考讲义_第4页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备考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备考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备考讲义-2011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介绍中外审计的起源,分类,作用等审计基本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需要有些记忆的知识点,每年考试都有所涉及。分值一般占4-8分,都是在单选和多选的范围内。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212  420082224  620091124  5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1.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熟悉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审计概念:审计、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的基本含义;  3.掌握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独立性;  4.掌握审计的分类及其内容和特点。第一节 概述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当人们把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理解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时,应当进一步明确其含义:  (1)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记忆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  最早,西周就出现了,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监察工作。  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标志着我国用“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的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l982年12月5日,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  1994年8月31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21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2006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2.其他国家的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不用看)  【例题1·单选题】(2008年)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其具体施行时间是:  A.2006年2月28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7年1月1日  D.2007年6月1日  [答疑编号1338010101]  『正确答案』B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它是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的产物。现代内部审计是20世纪40年代末才形成的。其主要标志一是审计的方法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检查;二是审计的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2.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85年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扮演双重角色,一是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遵纪守法;二是对本单位领导负责,确保企业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可靠性。  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原l995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同时废止。  【例题2·多选题】(2008年)西方国家20世纪40年代,内部审计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有:  A.审计方法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变为以测评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B.审计的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C.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D.第一次出现了内部审计的专门法律  E.内部审计作为独立的机构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  [答疑编号1338010102]  『正确答案』AB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国家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l6世纪末期产生。l720年,英国发生一起有名的南海公司破产案,查尔斯·斯耐尔对南海公司的会计账目进行审查,成为注册会计师第一人。  2.中国社会审计的演进  l921年上海开始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办理审计业务。  l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20条规定:“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查账业务。”  l986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二、审计的含义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职能)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按照实施审计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进行的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社会审计:也称独立审计、民间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独立性。  (二)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  审计主体通常是指审计关系中的审计人,即接受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授权(或委托)而实施审计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主体是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  审计客体是接受审计人审计的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被审计单位。  (三)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是以各种资料反映的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是审计行为所指向和作用的承受体。简而言之,审计对象是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  三、审计的独立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审计独立性的表现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表现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经济来源和人员上的独立等多方面。(记忆)  组织机构的独立是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保障。  业务工作上的独立是指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扰,并且审计人员要保持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对被审查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  经济来源上的独立是审计工作保持独立性的物质基础。  人员上的独立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行政或者经营管理活动。  (二)国内外有关审计独立性的表述(不用看)第二节 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要会区别)  1.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从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到督促决定的执行,无不体现着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科学先进、是否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各项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各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等诸多方面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作为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建议的依据。  在现代审计实务中,效益审计最能体现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经济鉴证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并出具证明性审计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比如,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并通过财务报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就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又如,国家审计机关经授权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也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  【例题3·单选题】(2008年)为确保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按要求及时到位、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审计机关对救灾款物进行审计,体现的审计职能是:  A.经济监督职能  B.经济评价职能  C.经济鉴证职能  D.经济调控职能  [答疑编号1338010201]  『正确答案』A  【例题4·单选题】(2006年)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体现了审计的:  A.经济监督职能  B.经济鉴证职能  C.经济评价职能  D.经济服务职能  [答疑编号1338010202]  『正确答案』A  二、审计的地位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无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监督控制地位。  国家审计因其自身特点具有权威性,其地位主要表现为综合经济监督的地位。  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环节,服务于本组织的总体目标。  社会审计有其充分的独立性,不从属于其他的部门和单位。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是一种保证服务,其产品是具有不同保证程度的报告(合理保证、有限保证)。注册会计师不具备执法的手段,只能拒绝接受委托或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社会审计的地位表现为法定的但依托市场的经济监督。  三、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所谓防护性作用,即制约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对社会主义和经济建设所起到的维护、保护、保证和保障等作用。  所谓建设性作用,即促进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后,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而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所起到的改善、加强、提高和促进等作用。  审计的具体作用,还因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监督经济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检查范围不同而有所不同。  1.国家审计的作用  (1)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2)维护财经法纪,监督、保障和促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  (3)追踪反馈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效果。  2.内部审计的作用  (1)开展常规审计,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2)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增强科学管理意识。  (3)开展效益审计,促进自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3.社会审计的作用  (1)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2)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为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服务,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例题5·单选题】(2007年)下列关于审计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因所处地位和检查范围不同,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具体作用有所不同  B.国家审计可以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  C.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本单位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  D.社会审计可以确保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答疑编号1338010203]  『正确答案』D第三节 审计分类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的主体是指执行审计的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即审计活动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可以将审计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的主要特点是(1)法定性和强制性;(2)独立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和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的审计。它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特点是(1)服务对象的内向性;(2)审查内容的广泛性;(3)审查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  3.社会审计  社会审计也称民间审计,是指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所实施的审计。社会审计组织主要是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  社会审计的特点是(1)独立性;(2)委托性;(3)有偿性。  【例题6·多选题】(2008年)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特点有:  A.内向性  B.及时性  C.有偿性  D.宏观性  E.法定性  [答疑编号1338010204]  『正确答案』AB  【例题7·多选题】(2006年)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相比,国家审计的特点有:  A.法定性  B.内向性  C.及时性  D.强制性  E.有偿性  [答疑编号1338010205]  『正确答案』AD  二、按审计内容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  (1)财政审计。财政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2)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对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2.财经法纪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对某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3.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有效性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  【例题8·单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效益审计的提法中,正确的是:  A.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的审计  B.效益审计是指对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  C.效益审计与统计部门进行的经济活动分析性质相同  D.效益审计是财会部门进行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答疑编号1338010206]  『正确答案』A  【例题9·单选题】(2007年)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审计类型是:  A.财政审计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B.财务审计  C.财经法纪审计  D.效益审计  [答疑编号1338010207]  『正确答案』D  三、按审计范围分类  1.全部审计  全部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全部审计的特点是审查详细彻底,容易查出问题,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审计的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较高,一般仅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系统极不健全,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  2.局部审计  部分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局部审计的特点是范围小,审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省时省力,审计成本较低,但审计覆盖面有限,较容易遗漏问题。  【例题10·单选题】(2009年)按实施审计的范围,可以将审计划分为:  A.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  B.全部审计、局部审计  C.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  D.授权审计、委托审计  [答疑编号1338010208]  『正确答案』B  四、按审计时间分类  1.按实施审计的时间  (1)事前审计。事前审计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2)事中审计。事中审计的时效性较强,可以及时查明经济目标和预算的实现程度,有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善管理,保证最终目标和预算的实现。  (3)事后审计。由于事后审计能够审查整个的经济活动,因而它的监督作用较强,对于研究问题、纠正错弊,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和改进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2.按实施审计的周期  (1)定期审计。实行定期审计,有利于审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2)不定期审计。  3.按审计是否为初次实施,可以将审计划分为初次审计和再次审计。  五、按执行审计的地点分类  1.就地审计  2.报送审计  六、按审计的组织方式分类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授权审计  授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的上级审计机关将其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实施。  2.委托审计  委托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将其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委托给另一审计机构去办理的行为。另一审计机构:没有隶属关系的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或社会审计组织。  【例题11·单选题】(2006年)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按时送交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审计是:  A.就地审计  B.报送审计  C.定期审计  D.详细审计  [答疑编号133801020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报送审计是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按时送交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审计。  【例题12·多选题】(2007年)下列关于审计类型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财政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财务收支及有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  B.无论是全部审计还是局部审计,都可以运用详查法或抽查法  C.与财政财务审计相比较,财经法纪审计更加突出合法性目标  D.审计机构在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度、投资完成情况进行的审计是一种事中审计--  E.再次审计不能利用上期审计所形成的审计档案和经验  [答疑编号1338010210]  『正确答案』BCD第二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第二章从不同主体介绍审计组织机构设置、职责、法律责任等,其中以国家审计机关为重点,每年考试都有所涉及,分值5分左右,都是在单选和多选的范围内。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3312  520082212  420092212  4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国家审计机关  1.掌握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基本任务、职责和权限  2.掌握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3.熟悉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  (二)内部审计机构  1.掌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  2.熟悉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社会审计组织  1.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置和权限  2.熟悉社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3.了解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  (四)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熟悉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政府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法律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各国国家审计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组织地位是不相同的。  1.立法体制。国家审计机关一般隶属于国家立法部门不受行政当局的控制和干涉。其地位较高,独立性较强。  2.司法体制。国家审计机关一般都独立于国家立法部门和国家行政部门,拥有有限的司法权。  3.行政体制。国家审计机关一般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  例如:《宪法》设置的,我国的审计机关分为国务院和地方两级。国务院设审计署,是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对国务院负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行政区的审计工作,负责本级审计机关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对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4.财政体制。国家审计机关一般隶属于政府财政部门。一般来说,财政体制下的国家审计机关其独立性程度相对较低。  5.独立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关独立于国家立法部门、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并定期向国会报告工作,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任务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接受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具体任务有:  1.接受委托,起草、修改审计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制定审计规章制度。  2.研究、制定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3.办理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组织与本级财政收支有关特定事项的专项审计调查。  4.根据规定,具体指导、监督全国及各级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全国社会审计工作。  5.领导、管理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以及其他审计工作。  6.办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及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例题1·多选题】(2007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审计机关任务的有( )。  A.接受委托,起草、修改审计法律、行政法规草案  B.研究制定审计工作方针、政策,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C.设计财务会计制度,培训会计人员  D.担任会计顾问,提供管理咨询  E.根据规定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  [答疑编号1338020101]  『正确答案』ABE  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4.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不得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5.审计机关认为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有关主管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  6.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7.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  四、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  1.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1.除《审计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审计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12.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13.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14.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例题2·单选题】(2007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每年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 )。  A.审计工作报告  B.审计结果报告  C.审计过程报告  D.审计报告  [答疑编号1338020102]  『正确答案』B  五、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熟悉层次)  审计管辖范围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项目审计权限的分工。  注意:  1.审计机关的审计管辖范围,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  5.涉及国家重大机密的军品科研、生产单位,由审计署专业审计司审计。  7.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可以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  六、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审计法》概述  l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6年修改,决定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二)《审计法》对国家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特点:  1.它是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不包括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法律责任;  2.它是因实施审计监督产生的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相关当事人是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  3.它是以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不包括民事责任。  【例题3·单选题】(2009年)对于《审计法》所规定的审计法律责任,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律责任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  B.适用于各类审计主体  C.以行政责任为主,也包括民事责任  D.以行政责任为主,不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答疑编号1338020103]  『正确答案』A  【例题4·单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是( )。  A.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C.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D.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答疑编号1338020104]  『正确答案』B  【例题5·单选题】(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所规定的审计法律责任是( )。  A.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  B.社会审计的法律责任  C.内部审计的法律责任  D.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法律责任  [答疑编号1338020105]  『正确答案』A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世界各国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根据其所隶属企业领导的层次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体制:  1.董事会领导体制。  2.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体制。  3.总经理领导体制。  4.财务副总经理领导体制。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总结:本单位的人、财、物、内控制度、管理、效益。  1.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下同)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2.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3.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4.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  5.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  6.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7.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生产、经营、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2.参加本单位有关会议,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3.参与研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提出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由单位审定公布后施行;  4.检查有关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资料、文件和现场勘察实物;  5.检查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电子数据和资料;  6.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  7.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做出临时制止决定;  8.对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批准,有权予以暂时封存;  9.提出纠正、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见以及改进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10.对违法违规和造成损失浪费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者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例题6·单选题】(2009年)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内部审计权限的是( )  A.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向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  B.对本单位最高领导人员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C.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D.对可能隐匿的会计凭证可不经任何人批准予以封存  [答疑编号1338020106]  『正确答案』A  【例题7·单选题】(2007年)按照现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下列属于内部审计机构权限的是( )。  A.对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B.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C.追究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D.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答疑编号133802010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是指责,选项C内审机构没有直接处罚权限,可以提出建议,选项D不属内部审计权限。  四、内部审计的法律责任(熟悉)  我国当前的内部审计法规没有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三节 社会审计组织  社会审计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并经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  一、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社会审计进行统一的行业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机构,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执业,事务所经济上不依赖于国家和其他行政单位,实行有偿服务,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具有法人资格。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我国注册会计师只准设立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不准个人设立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二、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我国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主要有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审计业务属于法定业务,非注册会计师不得承办。  1.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及其他事项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2.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  具体业务有:  (1)设计财务会计制度,培训会计人员。  (2)担任会计顾问,提供会计、财务、税务和其他经济管理咨询。  (3)代理记账。  (4)代理纳税申报。  (5)代办申请注册登记,协助拟定合同、协议、章程及其他经济文件。  (6)资产评估。  (7)参与进行可行性研究。  三、社会审计组织的权限  会计师事务所受理业务不受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办理业务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社会审计组织向委托人提交审计、查证、鉴定、验资报告,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社会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中,如发现委托方提供虚假资料或者有违纪行为,应当在出具的报告中提出。对委托人示意作不实或者不当证明的,有权拒绝出具有关报告。社会审计人员对执行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四、社会审计组织的法律责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对社会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规定。  2.《证券法》对社会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规定。  可能负有的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第四节 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熟悉)  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1.明确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责任;  2.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  3.聘请熟悉和精通法律的法律顾问;  4.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5.为审计人员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咨询;  6.建立审计工作的有效监督和检查体系。  【例题8·多选题】(2009年)为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 )。  A.明确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责任  B.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  C.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D.聘请法律顾问  E.与被审计单位商定出具审计意见类型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答疑编号1338020108]  『正确答案』ABCD  【例题9·多选题】(2008年)为了有效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应采取的对策有( )。  A.将审计人员的部分责任转由会计人员承担  B.要求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  C.聘请法律顾问  D.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E.进行充分的职业培训  [答疑编号1338020109]  『正确答案』BCDE第三章 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审计职业道德都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每年考试都有所涉及,分值5分左右。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2121262008  24  420091112  3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审计准则  1.掌握审计准则的结构和作用  2.熟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概况和基本内容  3.熟悉审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含义  4.熟悉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5.熟悉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6.了解代表国际惯例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  7.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  8.了解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代表国际惯例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  (二)质量控制标准  1.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熟悉审计质量和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和作用  (三)审计职业道德  1.掌握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熟悉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与作用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准则的产生迎合了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来自于审计职业界内部为审计人员提供工作标准和指南,规范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工作方式的要求;二是来源于审计职业界外部为审计服务使用者提供审计工作质量评价依据的要求。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业务中一般公认的惯例加以归纳而形成的,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  (二)审计准则的结构  1.不同的审计主体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  2.不同性质的审计业务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  3.不同层次的审计行为应有不同层次形式的审计准则  (三)审计准则的作用  制定、颁布审计准则,公开、明确审计的基本规范要求,是充分、有效地发挥审计作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1.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2.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3.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  4.审计准则是完善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  另外,审计准则的颁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仲裁标准,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例题1·单选题】(2007年)下列关于审计准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B.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C.审计准则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标准  D.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答疑编号1338030101]  『正确答案』C  【例题2·多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B.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C.审计准则是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D.审计准则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  E.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答疑编号1338030102]  『正确答案』BDE  【例题3·单选题】(2009年)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为证明审计事项而收集的证明材料  C.审计准则是衡量和评价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标准  D.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进行处理处罚的唯一依据  [答疑编号1338030103]  『正确答案』A    二、国家审计准则  (一)我国国家审计准则概述  审计署自1989年起就着手制定国家审计准则。  1.2000年1月28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审计署颁布了《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听证的规定》和《审计机关审计复议的规定》。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是审计署依照《审计法》规定制定的部门规章,具有行政规章的法律效力,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遵照执行。审计指南,是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的操作规程和方法,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参照执行,不具有行政规章的法律效力。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由总则、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审计报告处理准则、附则共6章47条组成。它是承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统率各项具体审计业务规范和审计管理规范的重要审计规章。  2.2000年8月7日,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  3.2001年8月1日,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和《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  4.2003年l2月15日,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  (二)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概述(了解)    三、内部审计准则  (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概述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A)前身为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立于1987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l987年加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成为国家分会,中国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会员排名第四及拥有内部审计人员最多的国家。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依据《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章程》开展工作。  2000年以来至2009年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二十九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四个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概述(了解)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概述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自1988年成立。从l994年5月开始筹备进行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研究制定,l995年发布了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l996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此后,又有四批独立审计准则陆续颁布并实施。  到目前共48项准则统称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鉴证业务具体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四部分。  (二)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概述(了解)  第二节 质量控制标准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和作用  (一)审计质量的含义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组织从事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项目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是广义的审计质量,指所有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审计项目质量是狭义的审计质量,指具体审计项目的质量。  (二)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理解)  审计质量控制就是由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审计工作,或具体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进行自我约束的一项活动。  直接目的:是确保审计行为遵循审计准则,并且表达恰当的审计意见。  主体:只能是专门的审计组织和人员。  客体:是审计组织和人员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对象,既包括审计的全过程,也包括审计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如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管理,审计人员聘用、培训、晋升管理等。  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是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是由审计质量控制组织根据职业自身具体情况,适应自身自律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标准。它既不同于审计准则,也不同于审计法规。    二、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一)我国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1.对人员素质的控制  如:保持独立性、审计组织配备的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审计组织应设立咨询部门。  2.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  如:在委派审计人员时,应指定那些具有专门技能、有相当业务水平的人员,有无须回避的人际关系、审计人员的定期轮换等。审计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计划。为确保审计工作的总体公正性,审计工作底稿应得到层层审核,助理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应由项目主审人员复核;某一审计项目的全部工作底稿应由负责该项目的主管审计人员复核。工作底稿层层复核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整个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质量。  3.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进行复核  (二)国外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了解)  【例题4·单选题】(2007年)下列关于审计质量管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审计风险  B.审计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审计行为,不包括审计人员  C.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D.审计质量管理应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  [答疑编号1338030104]  『正确答案』B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例题5·多选题】(2007年)下列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的控制  B.是其他组织对审计的制约与控制  C.包括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工作质量的控制  D.包括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  E.包括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控制  [答疑编号1338030105]  『正确答案』ACDE  【例题6·多选题】(2008年)下列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中,属于对审计人员素质控制的有:  A.助理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应当由主审人员复核  B.建立严格的晋升制度,以保证被提升的审计人员都能胜任其新职务  C.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保证聘用的审计人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D.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之前进行充分的计划  E.专职复核人员在审计报告审定前,应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  [答疑编号1338030106]  『正确答案』BC  第三节 审计职业道德    一、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职业道德是具有审计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  2001年8月1日审计署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对于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包括:  1.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  2.在执行任务时,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办理审计事项时,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按照有关规定回避;  4.在执行任务时,忠诚老实,不得隐瞒或者曲解事实;  5.在执行职务特别是做出审计评价、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时,做到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6.合理运用审计知识、技能和经验,保持职业谨慎,不得对没有证据支持的、未核清事实的、法律依据不当的和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发表审计意见;  7.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  8.遵守审计机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参加审计机关举办或者认可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活动,学习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新知识,掌握与从事审计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外语等技能;  9.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达到审计机关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10.对其执行职务时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的义务,在执行职务中取得的资料和审计工作记录,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1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审计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  12.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审计的权威,不得有损害审计机关形象的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由所在审计机关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2003年4月12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要求有:  1.在履行职责时,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2.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3.在履行职责时,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4.在履行职责时,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  5.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6.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7.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8.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9.在审计报告中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10.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特殊点);  11.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四、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基本原则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恪守独立、公正的原则,才能为社会各界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专业服务。  1.独立原则,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2.客观原则。  3.公正原则。  (二)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规范  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职业规范,正确运用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技术规范。  1.社会审计组织不能承接本所不能胜任的业务,不得委派审计人员承办其专业能力不能胜任的工作;审计人员不得承办其专业能力不能胜任的工作(胜任能力)。  2.审计人员执行业务时,应当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职业谨慎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具备执业所要求的职业胜任能力,要严格遵循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审计工作。  3.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应当做出合理的计划,并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胜任能力)。  4.审计人员应按有关规定,接受继续教育,保持和更新专业知识,充实和发展专业技能(胜任能力)。  5.审计人员对有关业务形成审计结论或提出建议时,应当以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为依据,不得以其职业身份对未经审计或其他未经验证的事项表达意见。  6.审计人员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但不限制审计人员可以接受委托审核预测财务资料并出具审核报告,也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参与或代理企业管理当局编制预测财务资料的咨询业务。  7.审计人员在提供专业服务时,不得代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职能,避免承担管理决策的责任。(保持独立性、会也不能做)  8.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反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的事项,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进行适当处理。  (三)对委托单位的责任  1.按时按质完成受托业务。  2.保密的责任。  3.不得以服务成果的大小决定收费标准的高低。  (四)对同业的责任  1.审计人员应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关系。  2.社会审计组织可以跨地区、跨行业承接、执行业务,所跨地区同行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挠或限制。  3.委托单位变更委托的社会审计组织时,继任审计人员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与前任审计人员取得联系,了解变更的原因。前任审计人员应予继任审计人员的工作以支持和合作。  4.审计人员不得诋毁同业人员,不得损害同业人员的利益,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业人员争揽业务。  5.社会审计组织不得雇用正在其他社会审计组织执业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社会审计组织执业。  (五)其他责任  其他责任即业务承接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  1.审计人员执行的各项业务,均应由社会审计组织统一接受委托,审计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  2.社会审计组织与委托单位之间的业务委托关系,应实行双向自愿选择的原则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或干预委托单位对社会审计组织的选择权或社会审计组织在业务承接上的自主权。  3.社会审计组织不得在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上直接或间接地作诋毁同业或自我夸张、内容虚假、容易引起误解的广告,也不得向委托单位或其他组织散发具有上述倾向的函件。  4.社会审计组织不得采用强迫、欺诈、利诱等方式招揽业务。  5.社会审计组织不得向帮助取得委托业务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介绍费、佣金、手续费或回扣等。  6.社会审计组织不得以降低收费的方式招揽业务。  7.对应由审计人员从事的法定审计业务,社会审计组织不得与其他机构进行收益分成式的业务合作,但社会审计组织所聘请其他机构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工作以及各社会审计组织之间的业务合作不在此限。  8.审计人员和所在的社会审计组织不得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借用本人或本组织的名义承接、执行业务。  2002年6月,为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建设,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维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形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和《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共9章51条,包括总则、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收费与佣金等内容,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守。  【例题7·多选题】(2009年)下列各项中,符合审计职业道德要求的有:  A.保守审计过程中知悉的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B.保持独立性  C.以职业身份代行被审计单位管理职能  D.参加教育和培训,保持职业胜任能力  E.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  [答疑编号1338030201]  『正确答案』ABDE  【例题8·案例分析题】(2007年)在确定审计组其他成员时,李某挑选了以下几名审计人员,并说明了理由。  (1)王某是具有多年审计经验的老同志,而且参加过上一次对该企业的审计,熟悉情况。  (2)钱某去年刚刚从该企业的财务处调入审计机关,对该企业的情况和人员都很熟悉,便于开展工作。  (3)孙某是前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参加过几个审计项目,考虑由他负责转换和分析该企业的电子数据。  (4)周某是去年录用的审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工作热情很高,而且他的父亲是该企业的财务总监,他在审计组,有利于获得该企业对审计工作的支持。  针对“资料”中的情况,适合参加本次审计项目的人员有:  A.王某  B.钱某  C.孙某  D.周某  [答疑编号1338030202]  『正确答案』AC第四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审计目标是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的基础性概念之一。审计程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和步骤安排。不同的审计主体和不同的审计项目,由于审计目标不同,具体审计程序也不同。  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33  125200822    2200911    1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审计目标  1.掌握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2.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总目标  3.熟悉审计目标的含义  4.熟悉具体审计目标  (二)审计程序  1.熟悉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  2.熟悉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3.熟悉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概述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的具体化。目的具有全面性与长期性,目标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审计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二)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  审计目标是审计的方向,不仅影响审计方案的制定,还影响审计的实施和报告。    二、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通常可以划分为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总体审计目标:是指实施审计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具体审计目标:是总体审计目标的细化,是针对审计项目具体内容所确定的审计目的。  (一)总体审计目标  1.国家审计的总目标  根据《宪法》制定的《审计法》有关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2.内部审计的总目标  根据2003年4月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有关规定,对于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总目标。  3.社会审计的总目标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一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合法性、公允性)  (二)具体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上述总体审计目标在具体审计项目中的细化。  具体审计目标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相关项目审计时均应达到的目标;个别审计目标是按每个审计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只适用于特定的审计项目。  财务审计项目而言,其一般审计目标与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密切相关。审计的过程就是获取支持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的过程。  例如,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存货及其金额100万,意味着做出了下列明确的认定:  (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存在)  (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计价和分摊)  同时,管理层也做出下列隐含的认定:  (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完整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权利和义务)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包括:①存在或发生、②完整性、③权利和义务、④计价和分摊、⑤反映和披露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可以归为三类:①对各类业务(交易和事项)的认定;②对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③对报表列报的认定。  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合理性: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程度。通常是指审计人员使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或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后对被审计单位所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程度所做的估计。  2.真实性:记录或列报的金额是实际存在或发生的。(没多计)  3.完整性:实际存在或发生的金额均已记录或列报。(没少计)  4.权利和义务: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确属本单位所有或所欠。  5.计价正确性: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经过正确的计量、计算与分摊。(金额没错)  6.截止期正确性:各类业务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时间没错)  7.过账和汇总正确性: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经过正确的过账和汇总,勾稽关系正确。  8.分类正确性:各类业务记录于恰当的账户,列报的金额经过恰当的分类和描述。(科目、报表项目没错)  9.披露正确性:财务报表正确反映了记录的金额和有关的披露要求。  10.合法性:记录的各类业务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例题1·单选题】(2007年)财务审计项目中,“完整性”审计目标指的是:  A.各项业务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B.实际存在或发生的金额均已记录或列报  C.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经过正确的计量、计算和分摊  D.各项记录或列报经过恰当的分类和描述  [答疑编号1338040101]  『正确答案』B第二节 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一方面,可以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依法审计,保障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一、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  国家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阶段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会区分不同阶段的任务)  (一)制定审计项目计划阶段  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机关在每个审计工作年度开始之前,对计划期内的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做出的统一安排。  1.审计项目计划的组成  (1)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  (2)自行安排项目。  (3)授权审计项目(上级授权下级)。  (4)政府交办项目。  (5)其他交办、委托或举报项目。  2.审计项目计划的内容及管理  审计项目计划由文字和表格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的内容包括:上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完成情况;本年度审计项目安排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审计目的;完成计划的主要措施等。表格部分的内容包括:审计项目名称、类别、级别和数量;完成审计项目的时间要求和责任单位;被审计单位名称及其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区等。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指审计机关对于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协调和调整,以及对于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报告、检查和考核等。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审计署负责管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和署本级的审计项目计划,并负责指导全国审计项目计划的管理工作。    如果是由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则审计署各有关专业审计司、署派出机构和省级审计机关应分别于每年10月和次年4月向审计署提出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综合报告。    (二)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是指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所确定的审计项目,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到制定审计方案,并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初步调查与评价的这一段时间。  1.成立审计组,并组织审前学习和调查  成立审计组时,应注意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1)人员素质。  (2)保持连续性。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审计分工应相对稳定。  (3)严格遵守回避制度。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凡是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均不得进入审计组。  2.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对部门、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等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总体工作计划。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  【例题2·单选题】(2007年)审计机关为了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对某个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总体工作计划是:  A.审计工作方案  B.年度审计计划  C.审计实施方案  D.审计工作底稿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答疑编号1338040201]  『正确答案』ABDE  【答案】A  【例题3·单选题】(2008年)在国家审计中,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审计组负责编制的有关审计全过程的安排是:  A.审计工作方案    B.年度审计计划  C.审计实施方案    D.审计工作报告  [答疑编号1338040202]  『正确答案』C  3.发出审计通知书,提出书面承诺要求  审计通知书是审计机关通知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是审计组执行审计任务、进行审计取证的依据。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承诺要求: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做出承诺。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还应当根据情况,随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承诺要求。被审计单位要对其做出的承诺承担责任。  4.进入被审计单位  报送审计,则审计组不进入被审计单位。  5.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与初步评价  初步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设置的健全性和合理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两个方面。  由于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审计实施阶段内部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一般说来,经过初步评价,如果认为控制系统正常,相关的内部控制能够预防、发现或纠正重大错报或漏报,审计人员则应适当降低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并根据所确定的内部控制测试范围,转入内部控制测试。但如果认为内部控制的设置极为有限,或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不宜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则审计人员可以不依赖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不对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而直接转入实质性测试。  (三)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指审计人员将审计方案付诸实施的阶段,即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的要求,收集和评价证据的过程。  1.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选做)  这项工作是准备阶段对内部控制进行健全性和合理性调查和初步评估的继续。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做出总体评价。  2.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必做)  在这个环节中,审计人员要做的工作有:  (1)正确运用各种审计方法。(第六章)  审计人员可以运用检查、监盘、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现金、实物、有价证券、银行开户情况、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查。  (2)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第五章)  形成具有足够数量且能充分说明审计事项的证据组合资料。  (3)认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第五章)  此外,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可以利用经核实确认后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结果。在审计中如有特殊需要,还可以聘请专门机构或专家参与某些特殊项目的审计。  审计组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进行审计时,不应改变审计方案所确定的审计目标和范围。  【例题4·单选题】(2008年)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必须开展的工作是:  A.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B.发出审计通知书  C.进行实质性测试  D.撰写审计报告  [答疑编号1338040203]  『正确答案』C  【例题5·单选题】(2009年)下列属于国家审计程序中审计实施阶段工作内容的是:  A.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与初步评价  B.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C.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D.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答疑编号1338040204]  『正确答案』C  (四)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终结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撰写审计报告,做出审计结论与决定。  主要包括:  1.整理归纳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组组长或其授权的委托人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经复核审定后的审计工作底稿,不得再增删或修改。如确需改动,应当另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做出书面说明。  2.拟定提纲,撰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一般应由审计组组长负责统一起草,也可按审计方案中的人员分工,由各部分主审人员分别提出所审部分的报告初稿,然后由审计组组长综合。凡重大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建议,应事先征求派出审计机关领导的意见。  审计组在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l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审计机关对书面意见核实情况后,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没有提出书面意见,则可视其对审计报告没有异议,并由审计人员在报告中予以注明。审计报告定稿后,由审计组组长签字或盖章。提交审计报告时,应连同被审计单位反馈的书面意见及审计组的书面说明,一并报送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3.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和审定  审计机关在收到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后,应由专门的复核机构或专职的复核人员,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审计报告经复核后,由审计机关进行审定。一般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可以由审计机关主管领导审定;重大事项的审计报告,应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4.整理审计文件,进行审计小结  (1)清理归还资料。  (2)建立审计档案。审计档案建立之后,审计人员应及时移交档案部门负责保管。  (3)审计小结。  5.后续跟踪  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超过90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仍未执行审计决定,则审计机关应当报告人民政府或者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做出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但是,如果在后续跟踪过程中,发现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有不当之处,审计机关则应进行复查予以纠正,并重新做出审计决定。在审计实践中,后续跟踪的重点和范围,一般只限于审计决定中所涉及的内容。  【例题6·案例分析题】(2007年)资料  20×7年4月,某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对某企业20×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根据工作安排,由处长李某和副处长张某分别担任该项目的审计组组长和主审,审计机关要求审计组在5月1日之前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组进行了以下工作:  关于审计组组长李某和主审张某的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审计组组长李某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意见负责  B.经审计组组长李某授权,主审张某可以承担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职责  C.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一般应由审计组组长李某负责统一起草  D.审计组组长李某对提交给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负责  [答疑编号1338040205]  『正确答案』ABCD  二、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一)制定年度审计计划  年度审计计划一般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制定,应当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后施行。  (二)准备阶段  1.确定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和漏洞的严重程度。在考虑重要性时,应当结合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经营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考虑。  内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偏离事实的可能性。  2.编制审计方案(同国家审计)  审计方案一般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报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施行。  3.发出审计通知书(同国家审计)  (三)实施阶段  1.测试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参与组织内部控制的建设,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决策及实施,以免独立性受到影响。  2.获取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收集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充分性是审计证据数量上的标准。相关性、可靠性是审计证据质量上的标准。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四)终结阶段  1.编制审计报告  2.分级复核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提交审计报告前,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检查,以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  3.后续跟踪  后续跟踪是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后,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审查。    三、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由准备、实施和终结三个阶段组成。  特点:一是由于社会审计是受托审计,因此社会审计通常不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二是由于社会审计组织不具有行政处理处罚权,因此社会审计在出具审计报告后,不做出审计处理处罚的决定。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对审计风险做出评估,并结合自身承受力,就是否可以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委托做出决定。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用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它也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文件。  3.编制审计方案  编制审计方案时应当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2)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3)初步执行分析性复核。  (4)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  (5)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6)编写审计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2.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检查、监盘、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技术方法,获取所需要的审计证据。  如果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手续后,仍无法获取所需的审计证据,则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3.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由于在项目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往往会获得许多有关审计项目的意外信息,并且经常会受到许多诸如审计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重要性水可能会变化。  (三)终结阶段  1.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普遍采用的是主任会计师(所长或指定代理人)、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和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  2.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经会计师事务所签章后,即可报送委托人,无须经其他单位审定。对于审计结果的处理和做出何种处理决定,以及对决定的监督执行,也完全属于委托人的事情,与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无关。注册会计师应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3.建立审计档案  审计工作底稿归类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加以分档保管。  【例题7·单选题】(2007年)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中,在审计准备阶段都应做的工作是:  A.发出审计通知书  B.制定审计方案  C.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承诺  D.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答疑编号1338040206]  『正确答案』B第五章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与前后章节联系紧密。标准、证据的分类需要灵活掌握。考试中多以单选、多选题出现。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3312  5200822    2200933    3  考试注意把握以下内容:  (一)审计标准  1.掌握审计标准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审计标准的分类  3.掌握审计标准的选用原则  (二)审计证据  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  3.掌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4.掌握审计证据决策的处理过程和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  (三)审计工作底稿  1.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  2.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和复核第一节 审计标准  一、审计标准的含义  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作出审计决定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的依据。(与审计准则区别)    二、审计标准的分类  (一)按审计标准的来源分类  1.内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2.外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如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  (二)按审计标准的性质和内容分类  1.法律、法规。  2.规章制度。  3.预算、计划、合同。  4.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三、审计标准的特点  1.层次性  因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为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其次为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再次是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构制定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然后是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下达的计划指标等;最后是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2.时效性  在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时应以审计事项发生时适用的法规、制度等作为衡量标准,而不能以审计时现行的法规、制度等作为衡量标准。  3.地域性  审计标准往往受地域的限制,即有的审计标准只在一定地区内有效。    四、审计标准的选用  应当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审计标准的相关性  审计标准的相关性是指用作审计标准的文件、资料应与审计事项密切相关,必须是可以用来作为衡量审计事项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标准。  2.审计标准的可靠性。以正式文件为准。证明力强。  3.审计标准的合法性  4.审计标准的适用性。时效和地域的适用性。  第二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作用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取得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并作为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针对审计项目确立审计目标,然后围绕审计目标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以审计证据证实审计目标,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  1.审计证据是评价审计事项的事实根据。  2.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的基础。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审计证据按其形式不同分类  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可以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视听或电子证据、鉴定和勘验证据和环境证据。  1.实物证据  实物证据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存货、有价证券和现金等。实物证据是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取得的,用以确定实物资产的存在性。  2.书面证据  书面证据往往是审计证据中的主要部分,数量多、来源广。  3.口头证据  在取得口头证据时,应将其转换成书面记录,并取得提供证据者的签字盖章。一般情况下,口头证据需要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持。  4.视听或电子证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此类证据将成为经常运用的审计证据。  5.鉴定和勘验证据  鉴定和勘验证据是指因特殊需要审计机关指派或聘请专门人员对某些审计事项进行鉴定而产生的证据。这种证据实际上是书面证据的特殊形式。  6.环境证据  环境证据一般不作为主要证据,但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事项所处的环境。  【例题1·单选题】(2007年)通过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盘取得的证据属于:  A.实物证据     B.视听证据  C.鉴定证据     D.环境证据  [答疑编号1338050101]  『正确答案』A  (二)审计证据按其来源不同分类  审计证据按其来源不同分为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1.亲历证据  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工作时亲眼目击、亲自参加或亲自动手取得的证据。例如,审计人员监督财产物资盘点。  2.内部证据  例如,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其他单位填制的书面资料,如其他单位填制的发票、收据、对账单等。  3.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指审计人员从其他单位取得的证明审计事项的凭证、账目、报表、合同、文件的摘录等。  【例题2·多选题】(2007年)下列审计证据类型中,属于按来源分类的有:  A.外部证据  B.环境证据  C.实物证据  D.内部证据  E.亲历证据  [答疑编号1338050102]  『正确答案』ADE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例题3·单选题】(2008年)下列各类审计证据中,审计人员编制的会计分录调整表属于:  A.实物证据     B.亲历证据  C.内部证据     D.外部证据  [答疑编号1338050103]  『正确答案』B  (三)审计证据按其相互关系分类  证实某一审计目标需要一系列的证据,按这些证据间的关系可将证据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1.基本证据  基本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有重的、直接证明作用的审计证据。基本证据与所要证实的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2.辅助证据  辅助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的某一审计目标具有间接证明作用、能支持基本证据证明力的证据。环境证据通常作为辅助证据。  基本证据是证实审计事项的直接证据,因此,取得基本证据最为重要。但是要获取充分、可靠的证据体系,单靠基本证据是不够的。    三、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1.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审计证据反映审计事项客观现实的程度,也可称为证据的可靠性。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或与其他审计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程度。  3.充分性  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要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以及支持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4.合法性    【例题4·单选题】(2009年)下列有关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审计证据的客观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要求  B.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或与其他审计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程度  C.审计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应符合法定要求  D.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反映审计事项客观现实的程度  [答疑编号1338050104]  『正确答案』B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四、审计证据的决策  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整理与分析构成了审计证据决策的全过程。需指出的是,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与整理、分析并不是互不相关的独立环节,相反,它们时常交叉进行。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监盘、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第六章)  (二)审计证据的鉴定(判断是否符合证据的特征)  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进行鉴定,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进一步取证。  1.鉴定证据的客观性(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一般来讲,受个人支配程度越小,被篡改和伪造的机会越少,证据就越可靠。因此,通常情况下:  从被审计单位外部取得的证据比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取得的证据更可靠,已获外部独立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比未获独立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可靠;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时生成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生成的内部证据更可靠;  审计人员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即亲历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制、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直接产生于经济活动的业务凭证比经过加工汇总编制的资料更可靠;  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较具可靠性。如果通过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矛盾,表明某项审计证据可能不可靠,审计人员需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例题5·单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审计证据可靠性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时生成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生成的内部证据更可靠  B.从原件获取的证据比从复印件及传真件获取的证据更可靠  C.文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比口头方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D.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证据比从被审计单位外部取得的证据更可靠  [答疑编号1338050105]  『正确答案』D  【例题6·单选题】(2009年)为证实某笔应收账款确已收回,下列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  A.询问记录  B.销售合同  C.应收账款明细表  D.银行对账单  [答疑编号1338050106]  『正确答案』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2.鉴定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人员应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审计结论。例如,对存货的监盘结果只能证明存货是否存在,是否毁损、短缺,却不能证明存货的计价是否正确和所有权的归属。  (三)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  审计人员还必须对审计证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审计证据整理分析的方法有:  1.分类  分类是指将审计人员收集到的个别审计证据按其证明力的强弱,或按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是否直接,或按反映问题的性质加以归类。  2.计算  计算是指按一定的方法对数据方面的审计证据加以计算,并从计算中得到新的证据。  3.比较  比较是指将各种审计证据加以比较,从中分析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变动趋势,或是将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加以比较,判断审计证据是否符合需要。  4.小结  小结是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证据分类、计算、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局部的审计结论。  5.综合  综合是指对各类审计证据及其所形成的局部的审计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整体的审计意见。  (四)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  审计人员应围绕审计目标决定收集和筛选哪些审计证据。一般说来,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如下:  1.风险因素  在综合审计证据时,要充分考虑此类证据体系的完整性。  2.成本效益因素  但审计人员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3.重要性因素  一般来说,证明同样性质的问题,金额大的审计证据比金额小的审计证据更重要。而证明不同性质问题的证据相比较,证明违反财经法纪的证据比证明会计核算差错的证据更重要。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  1.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写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或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2.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3.审计工作底稿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  4.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人员责任和考核审计人员的依据。  5.审计工作底稿是行政复议和诉讼的重要佐证资料。  6.审计工作底稿是总结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资料。  【例题7·单选题】(2007年)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工作底稿是控制审计质量的手段  B.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人员责任的依据  C.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写审计报告的依据  D.非重大事项的审计工作底稿不需要进行复核  [答疑编号1338050107]  『正确答案』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例题8·单选题】(2009年)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  B.审计工作底稿是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C.审计工作底稿要经过被审计单位复核  D.审计工作底稿是考核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依据  [答疑编号1338050108]  『正确答案』C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一)按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分类  1.管理类审计工作底稿,如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借用资料登记簿、审计人员出勤记录等。  2.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  【例题9·单选题】(2007年)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是:  A.内部控制调查表  B.审计工作方案  C.现金盘点表  D.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表  [答疑编号1338050109]  『正确答案』B  (二)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按编制顺序分类  1.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  2.汇总审计工作底稿  (三)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按其内容不同分类  1.审计日记  2.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  3.审查类审计工作底稿  4.盘点类审计工作底稿  5.专项审计工作底稿  (四)按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分类  审计工作中所使用的审计工作底稿按其格式分为专用审计工作底稿和通用审计工作底稿两种。  1.专用审计工作底稿。  2.通用审计工作底稿。通用审计工作底稿是指不预先设计特定的格式。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和编制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即接受审计的单位或者审计项目的名称;  2.审计事项,即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  3.会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即审计事项所属会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  4.实施审计过程记录;  5.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  6.索引号及页次;  7.编制人员的姓名及编制日期;  8.复核人员、复核意见及复核日期;  9.附件,即审计工作底稿所附的审计证据及相关资料。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由审计组组长在编制审计报告前进行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第六章 审计取证方法  本章内容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审计取证方法会应用于审计的各个阶段,与后面章节都有联系。而且,这些审计方法需要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每年考试都有涉及,多以单选题、多选题出现,5分左右。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  1212420083312  520092212  4  考试注意把握以下内容:  (一)审计取证模式  掌握账目基础审计法、制度基础审计法、风险基础审计法的基本含义及演变;  (二)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掌握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  (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掌握取证的具体方法:检查、监盘、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及分析性复核。  第一节 审计取证模式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取证模式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账目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和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一、账目基础审计  账目基础审计是指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目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入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目标:查错防弊。  审计方法:运用详细审计方法,对大量的凭证、账目、财务报表等进行逐项审查。  优点:这种取证方式可以直接取得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较高。  缺点:在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账目基础审计已无法兼顾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两方面的要求。    二、制度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是指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入手,根据对内部控制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审查范围、数量和重点,根据检查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制度基础审计产生的理论根据是:如果产生财务信息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以及为防止与揭示差错或不法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可以依赖的,则由这个系统所产生的结果其可信性水平也就会比较高。  审计目标: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  审计方法: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需要大量采用抽查方法。抽查测试中工作量的大小、样本容量的确定以及抽样方法的选择等是以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以及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基础的。  优点:根据内部控制的测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深度,这种取证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的变化,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审计取证的盲目性,降低了审计风险。  缺点:  1.工作效率的改进不明显。  2.由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差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整体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  3.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与实质性测试所需要的检查工作之间缺乏量化关系。  4.被审计单位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如果其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有意不予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难以保障。  5.不能直接解决全部审计风险问题。    三、风险基础审计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方法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目标: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  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仅要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审计各个环节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实质性测试。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人员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单位的内部控制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例题1·单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重大错报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B.财务报表在审计后依然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审计人员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D.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有效预防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答疑编号1338060101]  『正确答案』A  【例题2·单选题】(2009年)审计取证模式的演变先后经历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A.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  B.制度基础审计——账目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  C.账目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  D.风险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账目基础审计  [答疑编号1338060102]  『正确答案』A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例题3·案例分析题】(2007年)20×7年4月,某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对某企业20×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资料3.审计组为了控制审计质量,决定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确定为0。  问题:针对“资料3”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确定为O,有利于审计机关防范审计风险  B.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不应确定为0  C.由于该项目属于再次审计,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情况非常熟悉,因此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可以确定为0  D.是否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确定为O,取决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评估  [答疑编号1338060103]  『正确答案』B第二节 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是指与取证的顺序和范围有关的程序性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直接取证的具体方法。    一、顺查法和逆查法  审计取证方法按其取证顺序与记账程序的关系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一)顺查法  顺查法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1)检查原始凭证真实、合法性,(2)以记账凭证或记账凭证汇总表核对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视其是否一致,并经过账账、账实的检查核对,(3)经核实的账目与财务报表相核对,并分析确定财务报表编制的真实、合法性。  优点: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一般说来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因此,审计质量较高。同时由于方法简单,所以易于掌握。  缺点:事无巨细,不突出重点,机械繁杂,工作量大,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适用范围: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例题4·多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顺查法的提法中,正确的有:  A.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  B.审计人员沿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顺序进行审查  C.方法简单、易于掌握  D.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  E.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较为健全的被审计单位  [答疑编号1338060104]  『正确答案』ABC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二)逆查法  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反的方法。  审计人员应(1)分析检查财务报表,从中发现异常变动和问题线索,确定审计重点。(2)追查至相关的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通过账账、账实的检查核对,进一步确定需要重点检查的记账凭证。(3)核对记账凭证直至原始凭证,以最终查明问题的原因和过程。  优点:可从审计事项的总体上把握重点,在发现问题线索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因而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由于突出重点,因而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缺点:由于运用逆查法一般不需详细审查,因此可能遗漏重要错弊事项。此外,在技术上逆查法比顺查法要复杂,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适用范围: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健全,管理基础较好的被审计单位。    二、详查法和抽查法  审计取证方法按照审查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范围大小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一)详查法  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审查的方法。  详查法不同于全部审计。全部审计是审计的一种类别,是按审计范围大小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具体分类,全部审计不一定采用详查法。  优点:可以有效地查出会计资料中存在的各种差错,不易出现遗漏,一般能够收集到说明审计事项的完整证据,使审计质量有可靠的保证。  缺点:因为要审查全部账表凭证,因而必须安排足够的人员和时间才能完成审计任务,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相对较高。  适用范围: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的被审计单位,以及可能存在重大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可考虑采用详查法。  (二)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推断总体状况的方法。  抽查法不同于局部审计。抽查法作为一种审计方法。局部审计作为审计类别的一种,则是按审计范围大小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局部审计不一定采用抽查法。  优点:抽查法能使审计人员从单调、复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省审计资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缺点:由于抽查法是以部分资料的检查结果去推断总体的状况,因而有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发生频率不高的错弊行为,该方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抽查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凡对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会计基础工作较好、组织机构健全的单位进行审计,都可运用抽查法。  【例题5·多选题】(2009年)相对于详查法,抽查法的优点有:  A.提高审计效率  B.节约审计资源  C.更有效地查出会计资料中存在的差错  D.更容易发现发生频率不高的错弊  E.可以消除审计风险  [答疑编号1338060105]  『正确答案』AB第三节 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审计取证具体方法是指直接用于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审计取证具体方法应用于审计程序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一、检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检查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的审阅与复核。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阅、审查和相互核对。  1.原始凭证的检查  符合有关法律、规章和制度等。业务处理过程中各经办单位或部门及有关人员盖章是否齐全,业务内容是否正常,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明细金额与汇总金额是否相符,填制时有无涂改等。  2.记账凭证的检查  查看其摘要是否与经济活动的内容相一致,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正确,账户的对应关系是否清晰,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有关项目是否填列齐全。同时还要审查编制、复核、记账、财会主管、单位主管的签章是否齐全,以查清有关内部控制手续是否落实。  3.账簿的检查  检查账簿主要注意有无异常情况,特别是明细账、日记账。检查时应查清账簿记录是否按规定的方法记账、对应账户是否正确、有无涂改的情况、是否按规定的方法更正错误、转页金额是否一致,必要时还应查对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以求查明经济业务是否正常。  4.报表的检查  检查报表的项目是否填列齐全,检查表内的对应关系和平衡关系是否正确无误、报表的附注是否充分并且正确,有关主管人的签字盖章是否齐全等。  5.其他书面资料的检查    二、监盘  监盘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有形资产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  监盘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因此,审计人员在监盘之外,应对资产的计价和所有权另行审计。    三、观察  观察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有形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内部控制程序进行的实地察看。  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    四、询问  询问是审计人员以提问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有关人员获取书面或口头答复。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审计人员还应当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询问常在运用其他方法发现疑点和问题后加以运用。询问必须作成书面记录,并由答询人签字盖章。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询问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五、函证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函证是审计人员为证明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所载事项而向其他有关单位或个人发函询证。由于函证所取得的证据是由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第三者提供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函证方法往往是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权、债务人及其他有关人。函证时应注意,审计人员必须对整个函证过程加以控制,以保证函证的质量。  函证分为积极函证和消极函证。  积极函证要求收函单位对函询事项无论与事实相符与否,都应给予复函。审计人员收到复函后,应同被审计单位账面记录核对,如有不符可再次发函询证。积极函证方法在手续上比较麻烦,但是能取得书面证据,提高审计证据的可信性。数额较大、有疑点的往来款项宜采取积极函证方法。如果函证未得到回复,审计人员应采取其他替代方法予以查证。  消极函证只是在收函单位发现函询事项与事实不符时,才予以复函。发函方经过一段时间未收到复函,则可认为所询证事项与事实相符。消极函证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如积极函证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可靠。  【例题6·多选题】(2007年)下列关于函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函证可用于核实往来账目  B.函证的全过程必须由审计人员进行控制  C.与消极函证相比,积极函证获得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D.对于数额较大、有疑点的往来款项宜采用积极函证方法  E.审计人员收到复函后,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可再次发函询证  [答疑编号1338060106]  『正确答案』ABCD  【例题7·单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应收账款函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消极函证要求收函单位对函证事项无论与事实相符与否,都应给予回函  B.函证的效果与审计人员无关  C.与积极函证相比,消极函证取得的证据可靠性较高  D.数额较大、有疑点的应收账款应该采取积极函证方法  [答疑编号1338060107]  『正确答案』D  六、计算  计算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  计算法可用于对以下资料的审查:  1.原始凭证的计算2.记账凭证的计算3.账簿的计算4.报表的计算5.其他有关资料的计算  由于计算所获得的证据属于审计人员的亲历证据,因此通常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七、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对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项目和异常变动予以重点关注和调查。  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  是通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与其既定标准的比较,以获取有关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它包括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预算数或审计人员的计算结果之间的比较,本期实际数与同业标准之间的比较等。  例如:在对某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审计时,了解到该公司2009年开发出一种新产品,2010年产品供不应求,已在原有生产能力下扩大生产。同时,比较了2009年和2010年的有关数据。2009年2010年收入200万元400万元费用100万元250万元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利润100万元150万元  2010年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00万元,费用增加了150万元,利润增加了50万元,这就是绝对数比较;2010年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00%,费用增加了150%,利润增加了50%,这就是相对数比较。  利润虽然由2009年的10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但销售利润率由2009年的50%降到了2010年的37.5%。说明费用应是审计的重点。同样用“费用收入比”也可分析,“费用收入比”由2009年的50%增加到了2010年的62.5%,  2.比率分析法  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某一项目同其相关的某一项目相比所得的值进行分析,以获取实际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  3.趋势分析法  是通过对连续若干期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变动金额及其百分比的计算,分析该项目的增减变动方向和幅度,以获取有关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  应用范围:分析性复核还包括分析和调查异常变动项目、重要比率或者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情况。分析性复核可以运用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以及审计终结的全过程。  【例题8·单选题】(2008年)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本期财务报表和上期财务报表中相同项目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异常变动作为下一步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这种审计取证方法是:  A.计算  B.观察  C.检查  D.分析性复核  [答疑编号1338060108]  『正确答案』D  【例题9·单选题】(2009年)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某一项目同其相关的另一项目相比所得的值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  B.价值分析法  C.趋势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答疑编号1338060109]  『正确答案』D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评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是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些重要的概念必须掌握,如内部控制要素。熟悉内控测试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每年考试都有涉及,题型多样。 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11241272008111224720092211  3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考试注意把握以下内容:  (一)内部控制概述  1.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作用和局限性  2.掌握内部控制的种类  (二)内部控制要素  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三)内部控制测评  1.掌握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和记录内部控制的方法  2.掌握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和方法  3.熟悉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再评价的内容  4.熟悉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关系  5.熟悉内部控制测评结果的利用  6.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的作用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评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1.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2.保证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  3.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4.促进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5.为实行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内部控制的分类  内部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控制的目的,可以分为财产物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和经营决策控制。  财产物资控制是指为了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所实施的控制。例如材料的验收和领用制度、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等。  会计信息控制是指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所实施的控制。例如会计凭证的复核制度、会计记录的定期核对制度等。  经营决策控制是指为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所实施的控制。例如质量控制、计划控制等。  2.按控制的功能,可以分为预防式控制和察觉式控制。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预防式控制是指为防止错弊的发生所实施的控制。例如授权审批控制、职责分工控制等。  察觉式控制是指为了及时查明已发生的错弊所实施的控制。例如实物盘点、会计记录核对等。  3.按控制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分别是指对某项业务在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和发生后所实施的控制。  四、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1.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  2.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置;  3.即使是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有关人员的疏忽、误解和判断错误而失效;  4.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效;  5.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  6.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审计中总是存在一定的控制风险,即在审计风险模型中,控制风险始终大于零。内部控制测评不能代替实质性测试(必须做)。第二节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设置和实施内部控制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包括以下内容:  1.管理当局的观念和经营风格。  2.组织结构的设置。  3.董事会及其所属审计委员会。  4.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式。  5.员工的素质。  6.人事政策。  7.外部影响。  【例题1·多选题】(2007年)下列各项中,属于控制环境要素的有:  A.管理当局的观念和经营风格  B.人事政策和员工素质  C.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D.对财产实物的防护措施  E.组织结构的设置  [答疑编号1338070101]  『正确答案』ABE  【例题2·多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要素内容的有:  A.管理当局的经营风格  B.员工的素质  C.职责分工控制  D.业务授权控制  E.董事会及所属审计委员会  [答疑编号1338070102]  『正确答案』ABE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各级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的确认。它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企业的各个部门应该能够及时识别来自于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并针对每一种风险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防范,以使企业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管理部门为了保证既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制定并执行的各项控制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层次和各个职能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就一个企业来说,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业务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实物控制和独立检查等内容。  1.业务授权控制  授权可以是一般授权,也可以是特别授权。  一般授权是指经办常规业务的授权,如制定产品售价、顾客赊销限额的批准等。  特别授权是指超出常规范围的例外或特殊业务的授权,它意味着该项业务必须经过特别准许方可执行,如重大的资产购置、股票的发行等。  2.职责分工控制  职责分工控制的目的在于预防和及时发现有关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时所发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它要求互不相容的职责不应由一个人兼任,以减少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主要的职责分工包括:  (1)业务的批准与执行相分工。例如,批准付款应与签发付款支票的职责相分离。  (2)业务的执行与记录相分工。如采购员、售货员不能同时兼任记账、出纳工作。  (3)各种会计责任之间相分工。例如,记录现金日记账的职责应与记录销售日记账的职责相分离,记录明细账、日记账的职责应与记录总账的职责相分离等。  (4)资产的保管与会计相分工。例如,出纳员不得既负责保管现金,又负责登记现金总账和应收账款账,否则就会为出纳员发生舞弊行为创造条件。  (5)资产的保管与账实核对相分工。负责账实核对的人员应由保管资产以外的人员来担任。  (6)计算机信息系统部门内部,以及信息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信息部门内部应分离的职责包括: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电脑操作和数据控制等,此外,信息部门在组织上应独立于使用部门。  3.凭证与记录控制  凭证是证明业务发生的证据,也是执行业务和记录业务的依据。企业应设计和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以确保所有的资产均能得到恰当的控制,以及所有的经济业务均能得以全面、完整和准确的记录。  凭证与记录控制一般要求:(1)建立严格的凭证制度。(2)建立严格的簿记制度。(3)建立严格的定期核对、复核与盘点制度。  【例题3·单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凭证与记录控制措施的是:  A.业务批准与执行相分工  B.实施内部审计制度  C.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  D.定期与银行进行对账  [答疑编号1338070103]  『正确答案』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4.实物控制  实物控制是指对接触、使用资产和各种记录,均应当有适当的防范措施,以限制非相关人员接近资产或接近重要的记录,从而保护资产和记录的安全。  【例题4·单选题】(2009年)建立适当的防范措施以限制非相关人员接近资产或记录的控制活动属于:  A.业务授权控制  B.职责分工控制  C.凭证与记录控制  D.实物控制  [答疑编号1338070104]  『正确答案』D  5.独立检查  独立检查是指对已记录的经济交易和事项由具体经办人之外的独立人员进行核对或验证,以及对与该项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程序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所谓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是指该系统不仅能确保企业中的各级管理层和员工及时取得他们在履行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的信息,而且能确保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其在企业中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或所扮演的控制角色和所担负的责任。  就信息沟通系统的构成而言,它应包括会计系统、信息系统和传导机制等内容。  五、监督  监督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特定人员对一定时期内部控制的设置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的活动。它包括适当及时地评估内部控制的设置和执行情况,以及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监督可通过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或两者相结合来进行。第三节 内部控制测评  内部控制测评,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并进行相关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以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活动。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一、内部控制测评的作用(了解)  内部控制测评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据以确定会计和其他经济信息的可依赖性。  2.评估控制风险水平,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影响,为制定和修改审计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减少审计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保证审计质量。  4.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健全和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帮助其提高经济效益。  二、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和方法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测评分为下列四个步骤:  1.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并做出相应记录。  (1)查阅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  (2)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  (3)检查内部控制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4)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  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结果,应该以书面形式记录或描述出来。常用的方法有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了解优缺点)  【例题5·多选题】(2007年)审计人员在调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有关数据和资料的总体合理性  B.询问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  C.检查内部控制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D.向有关第三方进行函证  E.观察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  [答疑编号1338070201]  『正确答案』BCE  【例题6·多选题】(2009年)审计人员记录或描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A.逻辑模型法  B.中间表法  C.文字说明法  D.流程图法  E.调查表法  [答疑编号1338070202]  『正确答案』CDE  2.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评估控制风险初步评价的内容包括健全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  (1)健全性评价。主要是评价应有的控制环节是否设置齐全。  (2)合理性评价。主要是分析内部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多余的和不必要的控制;  经过初步评价,如果认为控制系统正常,相关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重大错报或漏报,则审计人员就应适当减低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并根据所确定的内部控制测试范围,转入内部控制测试阶段。但如果认为内部控制的设置极为有限,或审计人员不宜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时,则审计人员不再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而直接转入实质性测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因采用内部控制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小于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工作量,则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就是不经济的,此时,审计人员也不再对内部控制实施测试,而是直接转入实质性测试阶段。  3.如果决定依赖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  内部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它是在调查了解内部控制设置状况的基础上,对其执行的有效性所进行的测试,因此也常被称为遵循性测试。(注意初步评价时针对健全性和有效性)  (1)内部控制测试的方式。内部控制测试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业务程序测试(简称业务测试),即选择若干具体的典型业务,沿着业务处理过程检查业务处理程序中的各项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这种测试常被看成是一种纵向的内部控制测试。二是功能测试,即针对某项控制的某个控制环节,选择若干时期的同类业务进行检查,查明该控制环节的处理程序在被审计期内是否按规定发挥了作用。这种测试常被看成是一种横向的内部控制测试。  (2)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但在审计实务中,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它要受到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本的制约。  (3)内部控制测试的方法。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文件资料、询问、现场观察、重复执行等方法来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4.对内部控制进行再评价  对内部控制的再评价,是指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对控制风险水平做出进一步评价。以确定完成审计工作所需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控制风险的水平,可以用高、中、低的概念来表示,也可以将控制风险量化为百分比来表示。  (1)低控制风险。此种情况表明内部控制健全且执行情况良好。审计人员可以较多地依赖、利用内部控制,并相应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和范围。  (2)中等控制风险。此种情况表明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尚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或缺陷。审计人员应有保留地信赖该企业的内部控制。为减少审计风险,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深度和广度,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项目检查的数量和范围。  (3)高控制风险。此种情况表明内部控制设置极不健全,或虽设计了良好的内部控制,但却未予有效执行。审计人员无法信赖该单位的内部控制。此时,审计人员通常要对经济业务和财务报表项目实施较为详细的实质性测试,以获得支持审计结论的足够证据。  若审计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完全不能预防或发现错误,就应将控制风险定为100%。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就越低。  【例题7·单选题】(2007年)下列情况中,应当将相关账户或交易的控制风险评估为低水平的是:  A.相关内部控制失效  B.难以评价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C.相关内部控制有效  D.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  [答疑编号1338070203]  『正确答案』C  【例题8·单选题】(2009年)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置比较健全,但未予有效执行,导致大部分经济业务失控,应将其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为:  A.低水平  B.中等水平  C.高水平  D.无风险  [答疑编号1338070204]  『正确答案』C  三、内部控制测评结果的利用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重点和方法。  这是审计人员运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的直接原因,也是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要求。  (1)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方法选择。  (2)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通常情况下,在控制评价所认定的失去控制和控制薄弱的业务系统或业务环节,固有风险较大的经济业务都应当纳入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3)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确定实质性测试重点领域时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少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领域;二是内部控制设置不合理、控制目标不能实现的领域;三是内部控制没有发挥作用的领域。  (4)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对于列入审计重点的项目,一般应采用详细审计的方法;对于列入审计范围的非重点业务,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方法,选择较大规模的样本进行审查;对于未列入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的业务,一般可以选择较小规模的样本进行略查,或者不作检查。  2.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  【例题9·案例分析题】(2007年)资料:20×7年4月,某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对某企业20×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考虑到20×6年审计机关曾经对该企业进行过审计,而且审计时间很紧,因此决定不再进行内部控制调查和测试,并且将上一次未审计的长期借款、固定资产等几个项目确定为本次审计重点。  针对“资料”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无论何种情况下,审计人员都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和测试。这是审计准则的要求  B.即使是再次审计,也应对被审计单位自上一次审计以来内部控制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C.上一次审计过的项目应该不会再出现问题,因此可以直接将上一次未审计的项目作为本次审计重点  D.审计人员应在对报表项目进行分析性复核、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测试和评价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不应直接将上一次未审的项目确定为本次审计重点  [答疑编号1338070205]  『正确答案』BD  【例题10·案例分析题】(2008年)2008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甲公司主要从事中小型机电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关的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  资料:1.审计人员通过询问有关人员和审阅相关内部控制的规定,对甲公司内部控制进行了调查了解、描述,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测试。  问题:“资料1”中,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时,可以实施的程序有:  A.观察甲公司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B.选择若干笔业务对内部控制程序重新执行一次  C.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分析性复核  D.检查内部控制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答疑编号1338070206]  『正确答案』ABD  问题:“资料1”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的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A.录像与录音法  B.调查表法  C.流程图法  D.文字说明法  [答疑编号1338070207]  『正确答案』BCD第八章 审计抽样  本章是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要求的范畴,近三年考试都有所涉及。主要偏重基本概念的掌握。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题合计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1124  5200822  12420092212  4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审计抽样概述  1.掌握审计抽样的含义、种类和运用  2.掌握统计抽样方法和非统计抽样方法的特点  3.掌握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的关系  4.掌握审计抽样风险的类型、影响和控制措施  5.熟悉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和抽样方法的选择  6.了解审计抽样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二)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样本选取方法  1.熟悉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样本选取方法  2.熟悉各种样本选取方法的特点和具体操作步骤  (三)统计抽样方法在内部控制测试中的具体运用——属性抽样法  1.熟悉属性抽样法的基本步骤  2.了解属性抽样法的基本原理  (四)统计抽样方法在实质性测试中的具体运用——变量抽样法  1.熟悉变量抽样法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2.了解变量抽样法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审计抽样的涵义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包括统计抽样方法和非统计抽样方法。  审计抽样通常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1.检查总体的完整性;  2.抽样单位较少;  3.总体中的每笔业务金额均超过重要性水平;  4.可接受检查风险过低或要求审计检查保证程度过高;  5.有特殊风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6.使用审计抽样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例题1·单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审计抽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审计抽样不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B.审计抽样通常应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复核程序  C.审计抽样是指挑选一定数量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  D.审计抽样可以用来检查被审计项目总体的完整性  [答疑编号1338080101]  『正确答案』C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一)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统计抽样的优点:  1.科学的确定样本量  2.随机选样,减少偏见  3.量化抽样风险  4.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对样本结果进行推断总体特征。  缺点:但统计抽样又可能发生额外的成本,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而且也做不到绝对准确。  统计抽样的方法两种:属性抽样——适用于控制测试,变量抽样——适用于细节测试。  【例题2·多选题】(2009年)与非统计抽样法相比,统计抽样法的优点有:  A.采用随机原则进行样本选择,减少了主观随意性  B.审计人员能够将抽样风险量化,并加以控制  C.完全依赖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  D.可以科学地确定样本量,避免样本过多或过少  E.可以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价并据以推断总体  [答疑编号1338080102]  『正确答案』ABDE  (二)非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也称判断抽样,一般是由审计人员根据专业判断来确定样本量、选取样本和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估。  特点:  1.使用方便  2.主观判断,不如统计抽样客观  3.根据经验和主观判断结论不够准确  4.不能量化抽样误差和抽样风险  但是,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三)抽样方法的选择  审计人员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这两种技术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获取审计所要求的充分、适当的证据。  (四)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不管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两种方法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设计、实施和评价样本时运用职业判断。可以两者结合使用。  三、审计抽样风险及其控制  (一)抽样风险及其控制  1.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测试结果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  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  (1)在实施内部控制测评中,抽样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信赖不足风险(高估风险)、信赖过度风险。  (2)在实质性测试中,抽样风险表现为:误拒风险、误受风险  另外,信赖过度风险、误受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信赖不足风险、误拒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2.抽样风险的控制  控制抽样风险有两个途径,一是调整样本量,增加样本。二是采用恰当的抽样方法,合理选择样本,例如分层。  【例题3·多选题】(2007年)在实质性测试中,抽样风险有:  A.误拒风险  B.误受风险  C.信赖过度风险  D.信赖不足风险  E.重大错报风险  [答疑编号1338080103]  『正确答案』AB  【例题4·单选题】(2009年)信赖不足风险影响的是:  A.审计效率  B.审计效果  C.审计质量  D.审计结论  [答疑编号1338080104]  『正确答案』A  (二)非抽样风险及其控制  1.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采用抽样审计方法之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风险。如,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误解审计证据、工作疏忽等而未能发现样本中实际存在的误差的可能性。  2.非抽样风险的控制  非抽样风险对审计效率和效果都有影响。虽然在任何一种抽样方法中审计人员都不能量化非抽样风险,但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等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样本选取方法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4个步骤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确定审计对象总体  1.总体的相关性和完整性  相关性是指确定的审计对象总体必须与具体审计目标直接相关。  2.总体中项目的同质性  对于所含项目存在一定差异的总体,应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分层。  3.总体中项目的可辨性  4.总体中项目的充分性  (二)确定样本量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包括:  1.总体容量。组成总体的项目个数称为总体容量(也称总体规模)。总体容量越大,抽样所需的样本量越大。  2.总体项目差异。包括误差率和总体标准差  与样本量正向关系,总体项目差异越大,抽取的样本量越大;总体项目差异越小,样本量越小。  3.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  精确限度是指统计抽样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之间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精确限度越低,所需要的样本量越大;反之越小。  4.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是指统计抽样所作出的审计结论可予信赖的程度。与样本量成正向关系。  【例题5·单选题】(2008年)在审计抽样时,下列各项中与所需样本量成反向关系的是:  A.总体容量  B.总体项目差异  C.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  D.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  [答疑编号1338080201]  『正确答案』C  【例题6·单选题】(2009年)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与所需样本量之间的关系是:  A.反向  B.正向  C.不确定  D.无关  [答疑编号1338080202]  『正确答案』B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三)选取样本并审核  样本项目的选取越遵循随机原则,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高。  (四)评价抽样结果形成审计结论  1.分析样本误差  如果选取的项目不适合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通常使用替代项目。如果审计人员无法或者没有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则应将该项目视为一项误差。  2.推断总体误差(统计、非统计)  3.重估抽样风险  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接近或超过可容忍误差,审计人员应当重估抽样风险,如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应考虑是否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程序。  4.形成审计结论  通过审查样本,从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从而形成审计结论是审计抽样的最终目的。  二、审计抽样中样本的选取方法  审计抽样可以分随机选样和非随机选样。统计抽样必须使用随机选样。基本方法,包括使用简单随机选样、系统选样和分层选样。  (一)简单随机选样  随机数是一组从长期来看出现概率相同的数码,且不会产生可识别的模式。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 123456789101320446903729655921148103440582015847718485762465052238219607082592816420897107411090378153056195984253823839498766441286779596178346379160941642438484324683102179271635860893815795620967187955450209177055948567694022165014140141337231055093748956459529836950006195883430982507003005436748144597809277138277207646463811359325568982202713812935297025080335558714011796450940957533490593566363187953051105269529384647570716750613710152369205321220343614489020861059442592477495582835983788351347870207950135289906  1.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建立总体中的项目与表中数字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由40页、每页50行组成的应收账款,采用四位编号,前两位代表页码,后两位代表行次。编号0534表示第5页第34行的记录。可以使用前后几位数字  2.选择一个随机起点和一个选号路线,随机起点和选号路线可以任意选择,但一经选定就不得改变。从随机数表中任选一行或任何一栏开始,按照一定的方向(上下左右均可)依次查找,符合总体项目编号要求的数字,即为选中的号码,与此号码相对应的总体项目即为选取的样本项目,一直到选足所需的样本量为止。   (二)系统选样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选样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抽样间距=总体容量÷样本量  在总体随机分布时,选择的样本才具有代表性。  【例题7·单选题】(2007年)审计人员采用系统选样法进行随机抽样,要从2000个应收账款记录中选择20%的记录进行测试,其抽样间距为:  A.1  B.2  C.4  D.5  [答疑编号133808020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2000*20%=400,2000/400=5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三)分层选样法  分层选样法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对各层次或各种类型的项目分别进行随机选样。它并非一种独立的样本选择方法,必须结合简单随机选样法等方法使用。  【例题8·多选题】(2007年)在进行审计抽样时,常用的随机选样方法主要有:  A.简单随机选样法  B.系统选样法  C.排序选样法  D.分层选样法  E.经验判断选样法  [答疑编号1338080204]  『正确答案』ABD第三节 统计抽样方法在内部控制测试中的具体运用——属性抽样法  一、属性抽样法基本原理  属性抽样法是一种用来推断总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项目所占比率的统计抽样方法。  二、属性抽样法基本步骤第四节统计抽样方法在实质性程序测试中的具体的运用——变量抽样法  一、变量抽样法基本原理  变量抽样法是一种能够对总体的数量余额作出估计的统计抽样方法。  二、变量抽样法基本方法  单位均值估计法、差异估计法、比率估计法  (一)单位均值估计法  单位均值估计法是通过样本的单位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和总值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  样本的单位平均值*总体容量=总体价值估计值  (二)差异估计法  差异估计法是一种通过样本记录值与审计值的差异来推断总体记录值与审计值差异,进而对总体记录值作出评价的变量抽样方法。  样本项目差异的平均值*总体容量=总体差异的估计数  (三)比率估计法  比率估计法是一种通过审计值与样本记录值的比率来推断总体审计值与记录值的比率,进而估计总体审计值并对原记录值的正确性作出评价的变量抽样法。  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总体审计值的估计=总体记录值×比率  【例题9·案例题】(2008年)2008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甲公司主要从事中小型机电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关的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  资料:审计人员在审计产成品账时发现,甲公司2007年共生产了2000批产品,入账价值为590万元。审计人员选取了其中账面价值共60万元的200批产品作为样本进行审查,发现其中有52批产品的入账价值有误。经过审计核实后,这200批产品的入账价值为58.2万元。  要求:“资料3”中,如果采用差异估计法,甲公司2000批产品的入账价值应该为:  A.582万元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B.580万元  C.572.3万元  D.572万元  [答疑编号1338080205]  『正确答案』D[590+(58.2-60)/200×2000)=572]  三、变量抽样法基本步骤第九章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有各自的特点。 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  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2    220082212  4200922    2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审计报告概述  1.掌握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2.熟悉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特点  (二)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  1.掌握国家审计报告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撰写要求  2.掌握审计结果公告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3.掌握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4.熟悉审计决定书的运用以及审计处理、处罚的种类  5.熟悉国家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审定程序  (三)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  1.熟悉内部审计报告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2.熟悉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分发程序  (四)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1.熟悉社会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熟悉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一、审计报告的概念  审计报告是指具体承办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在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的结果向其委托人、授权人或其他法定报告对象提交的书面文件。它是审计工作和结果的综合反映,是体现审计成果的主要形式。  二、审计报告的作用  1.审计报告是对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总结,是完成审计任务的标志。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2.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在实施审计后,为评价被审计人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而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手段。  3.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是国家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4.审计报告是社会经济信息的客观反映,可以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提供有用的信息。  5.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可以起到经济鉴证作用。  三、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根据详略程度,审计报告可以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1.简式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短式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用简练的语言扼要地说明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并简略地表达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在我国,简式审计报告的内容、适用条件和专业术语等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2.详式审计报告  详式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详细地叙述审计项目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等的审计报告。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后,通常都要撰写详式审计报告。第二节 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  一、国家审计报告的含义  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两种。  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实施情况和审计结果向派出的审计机关提出的书面报告。  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和全面反映,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结论性法律文书。 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报告主体审计组审计机关报告对象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对外出具报告格式反映的是审计机关的初步意见,落款为审计组,由审计组组长签名,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时,报告要注明“征求意见稿”,不编号反映的是审计机关的最终意见,落款为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并由审计机关按照公文发文字号编制规则编号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文书,并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具有法律效力的审计文书,应当送达被审计单位  二、国家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1.审计依据  2.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4.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  5.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6.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  7.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例题1·多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审计报告内容的有:  A.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B.审计依据  C.审计评价意见  D.审计组人员构成及分工  E.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答疑编号1338090101]  『正确答案』ABCE  三、国家审计报告的撰写要求  撰写审计报告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为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应掌握撰写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  四、国家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审定程序  1.审计组实施审计后,撰写审计组的审计报告。  2.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后,送达被审计对象征求意见。(同第四章内容,10天的日期限制)  3.审计组认真核实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并作出书面说明,必要时修改审计报告,并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审计组的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送审计组所在部门。  4.审计组所在部门接收并复核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复核的事项包括:(下表)  复核后,审计组所在部门代拟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代拟审计决定书,对审计发现的依法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问题,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代拟审计移送处理书。  5.审计机关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复核审计组所在部门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复核的主要事项包括:(下表)  6.审计报告等经过复核后,由审计机关审定。一般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可以由审计机关主管领导审定;重大事项的审计报告,应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进行审定的事项包括:(下表)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4.5.6.  (1)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2)事实是否清楚;  (3)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4)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5)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  (6)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1)主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  (2)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3)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  (4)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5)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1)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2)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和复核机构或者复核人员提出的复核意见是否正确;  (3)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  (4)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准确、合法、适当。  7.对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审计决定前,告知其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并按照规定组织听证。  8.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发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审计法律文书。  9.审计机关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将审计移送处理书送达有关主管机关。  10.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告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五、审计决定书  审计决定书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做出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处理处罚的书面文件。要求被审计单位强制执行。  1.审计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2)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  (3)定性、处理、处罚决定及其依据;  (4)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的期限和要求;  (5)依法申请复议的期限和复议机关。  2.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1)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2)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3)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4)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其他处理措施。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此外,《审计法》中还规定,上级审计机关认为下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必要时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六、审计结果公告  审计结果公告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所反映内容及相关情况的专门文书。  审计机关公告审计结果,应保证质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审计结果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五项:(了解)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审计评价意见;  (2)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3)审计处理情况和建议;  (4)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5)其他认为需要公告的内容。  审计机关公告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  七、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  1.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结果报告是指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每年向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的,关于上一年度审计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结果的报告。  《审计法》规定,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结果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  (2)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作出的审计评价;  (3)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机关依法采取的措施;  (4)审计机关提出的改进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工作的建议;  (5)本级人民政府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此外,审计署向国务院总理提出的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报告,还应当包括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的审计情况。  2.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工作报告是指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关于审计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本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2)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  (3)本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纠正和处理情况;  (4)审计后政府及各部门(单位)的整改情况;  (5)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见;  (6)人大常委会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  【例题2·单选题】(2008年)审计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报告是:  A.审计结果报告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B.审计结果公告  C.审计工作报告D.国家审计报告  [答疑编号1338090102]  『正确答案』C  【例题3·单选题】(2009年)审计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提出的审计工作报告的报告对象是:  A.审计机关负责人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一级审计机关  D.本级人大常委会  [答疑编号1338090103]  『正确答案』D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含义  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提交期中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特殊)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1.标题。  2.收件人。应当是与审计项目有管理和监督责任的机构或个人。  3.正文。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建议、其他方面。  4.附件。是对审计报告正文进行补充说明的文字和数字材料。一般应包括相关问题的计算及分析性复核审计过程、审计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责任人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5.签章。  6.报告日期。  7.其他。  三、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与分发  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编制审计报告,并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意见。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持有异议的,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进行研究、核实,必要时应修改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  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审计报告提交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纠正措施。第四节 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一、社会审计报告的含义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后附已审计的财务报表。它是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具有法定的证明效力。  二、社会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1.标题。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当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  2.收件人。一般是指审计业务的委托人。  3.引言段。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应当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财务报表已经过审计。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应当说明,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  (3)注册会计师相信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6.审计意见段。审计意见段应当说明,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段】  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及盖章。  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9.报告日期。审计报告的日期不应早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包括管理层认可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且已批准财务报表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日期。  标准审计报告参考格式如下: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引言段】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年度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ABC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做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段】  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中国·××市                   二○×二年×月×日  三、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    非无保留意见的原因影响重大影响非常重大而广泛存在分歧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审计范围受限制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一)标准审计报告  如果认为财务报表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以“我们认为”作为意见段的开头,并使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等术语。  (二)非标准审计报告  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强调事项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且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充分披露;  (2)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  通常,在出现以下两种情形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予以强调:  (1)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2)存在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持续经营问题除外),但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2.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非无保留意见的类型包括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三种。  (1)保留意见  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意见段中使用“除……的影响外”等术语。如果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在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中提及这一情况。  (2)否定意见  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意见段中使用“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由于受到前段所述事项的重大影响”等术语。  (3)无法表示意见  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删除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并在审计意见段中使用“由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我们无法对上述财务报表发表意见”等术语。  【例题4·单选题】(2007年)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注册会计师应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是:  A.无保留意见  B.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无法表示意见  [答疑编号1338090201]  『正确答案』D  【例题5·单选题】(2007年)下列关于审计报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审计报告应详细记录审计过程和结果  B.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C.社会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D.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通常撰写简式审计报告  [答疑编号1338090202]  『正确答案』C  【例题6·单选题】(2008年)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社会审计人员应当发表的审计意见是:  A.保留意见B.无保留意见  C.无法表示意见D.否定意见  [答疑编号1338090203]  『正确答案』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例题7·单选题】(2009年)当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且注册会计师已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了审计工作,审计范围未受到限制,则应出具:  A.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B.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C.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D.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答疑编号1338090204]  『正确答案』B第十章 效益审计  效益审计主要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越来越普遍开展的审计业务类型。考生需要注意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但与其他章节联系不大,属于非重点章节,掌握层次熟悉、了解。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1112  320081112  320092212  4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效益审计概述  1.熟悉效益审计的含义  2.熟悉效益审计的特点  (二)效益审计程序  熟悉效益审计程序各个阶段的相关内容  (三)效益审计方法  了解效益审计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第一节 效益审计概述  一、效益审计的含义  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这里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1.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是否节约。  2.效率性,是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包括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3.效果性,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  4.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例如项目的运作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合同或者协议的行为。  二、效益审计的特点 效益审计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审计目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的审计是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审计范围和方向可能使用对未来情况进行的分析和预测,多数情况下,效益审计要对未来提出改进建议对历史的财务信息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对历史的财务信息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所依据的评价标准由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目标不同,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法律、法规、有关准则和制度法律、法规、有关准则和制度所运用的审计方法目标是多样的,审计对象范围也十分广泛,审计项目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比较固定比较固定  【例题1·多选题】(2009年)效益审计与财经法纪审计相比,其差异主要体现在:  A.审计目标  B.审计程序  C.评价标准  D.审计方法  E.审计独立性要求  [答疑编号1338100101]  『正确答案』ACD第二节 效益审计程序  效益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区别不同阶段的内容)  一、审计立项阶段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选择效益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会判断)  (1)预计的审计效果。预计的审计效果越大,被选择作为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2)资金规模。这里的资金规模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金的规模,比如资产数额、总收入或总支出、投资额等等。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大,被选择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3)管理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在管理方面缺乏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风险。管理风险越大,开展效益审计后能够给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带来的改进越大,因此,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4)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它所具有的重大的组织影响,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公众关注的程度。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  (5)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主要是指对该项目或领域进行审计的复杂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强的效益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  【例题2·单选题】(2009年)下列有关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项目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资金规模越大,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B.管理风险越小,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C.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大,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D.审计的可操作性越强,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答疑编号1338100102]  『正确答案』B  2.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项目的步骤  (1)确定可选择的效益审计项目;  (2)收集有关备选效益审计项目的相关信息;  (3)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对于每个备选项目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效益审计项目的优先次序。  二、审计准备阶段  就单个效益审计项目而言,审计准备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初步调查了解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重点;确定审计评价标准;设计审计方法体系;编制审计方案。  与财政财务审计不同的是,效益审计的准备阶段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标准。  确定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是效益审计的关键问题。通常可以作为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有: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国家、行业或地区性的正式标准;专业机构研究或制定的专业标准;  公认的或良好的实践标准,如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其他国家的标准和经验;被审计单位自行制定的标准,如可行性报告、预算、目标、计划、定额、技术指标、产出能力等;有关利益相关人的评价标准等等。  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是效益审计中一种常用的收集恰当审计证据的方法。在利用外部专家工作时,审计人员应该对利用外部专家工作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为保证外部专家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向外部专家阐明工作的目标,并对外部专家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例题3·多选题】(2007年)下列各项中,属于效益审计准备阶段工作内容的有:  A.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情况  B.确定审计目标和评价标准  C.设计审计方法体系  D.编制审计方案  E.归纳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  [答疑编号1338100103]  『正确答案』ABCD  【例题4·多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有:  A.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B.国家、行业或地区性的正式标准  C.专业机构研究或制定的专业标准  D.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E.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  [答疑编号1338100104]  『正确答案』ABCE  三、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并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结果通常包括标准、事实和影响,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还包括原因要素。  四、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阶段  审计报告和后续跟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与财政财务审计没有大的差别。  我国效益审计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所审项目的背景和工作目标;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分领域的具体审计目标;对数据来源和审计方法的说明;对评价标准的说明;重要的审计发现;对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审计结论;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和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第三节 效益审计方法  一、数据收集方法  (一)审阅法  审阅法是效益审计中收集审计证据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查和翻阅被审计单位及其他单位的相关书面文件,获取相关的证据资料。  (二)观察法  审计人员应当注意实地观察可能会影响项目参与者的行为,因此还应判断观察时和不观察时审计项目的运行情况是否一致。  (三)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通过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的交流来获得信息的方法。  优点是可以根据被访谈者当时的情绪、状况,及时深入地进行沟通,可以了解更多的有关审计事项的知识。访谈法的缺点有:一是访谈需要沟通技巧;二是通过访谈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需要经过审计人员的进一步证实。  如果事项非常重要,需要被访谈者进行书面确认;所获得的口头证据需要其他证据进行确证。  【例题5·单选题】(2007年)访谈法是效益审计中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其优点是:  A.不需要经过充分的准备,简便易行  B.对实施访谈的审计人员没有任何沟通技巧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C.可以根据被访谈者的情绪、状况,及时深入地进行沟通,从而了解更多的有关审计事项的情况  D.获取的审计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不需要审计人员进一步证实  [答疑编号1338100105]  『正确答案』C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四)调查问卷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需要通过从大量人员中获取关于某一具体问题或主题的量化信息。调查问卷主要用于收集那些用其他方式不易获得并且对于证实观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  (五)文献研究法  所谓文献,是指包含有审计人员拟研究对象信息的各种载体。文献资料是间接的、第二手的资料。审计人员应对资料内容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一是历史文献资料。二是统计资料。三是网络文献。  (六)研讨会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效益审计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针对初步调查的结果和有关审计结论进行讨论的时候。  研讨会将拥有不同知识和意见的人员聚集在一起,这就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所涉及的问题。  (七)准试验法  真正意义上的试验的主要特点是将目标随机分成试验组和控制组,并将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控制组是一群未经处理的目标的集合,而试验组是一组受到干预的目标的集合,两者在结果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准试验设计是一种研究设计,在该研究设计中,试验组和控制组不是随机形成的。  二、数据分析方法  效益审计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类。  (一)定量分析法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它是通过计算比率来分解、剖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被审计单位若干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时期同一性质的若干数量差异,从而总结实绩,发现问题,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活动运行状况。  3.时间序列分析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把观察或记录下来的一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趋势,并进行比较的方法。  4.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用来帮助审计人员理解数据分布情况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经常可以用标明变量的所有数值的图表(柱状图和曲线)来表示。  5.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分析计算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上,比较成本与效益之间的货币金额关系,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的效益是否超过了成本。  6.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对有因果关系的两类或多类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的因果模型或回归方程,并以此模型或回归方程来推算一类或多类变量发生变化时,其他变量的变化规律。  7.成本效果法  成本效果法是通过分析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  8.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法是用成果的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来衡量所得到的价值(价值一功能/成本),目的在于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或获取所要具备的必要功能。  9.目标评价法  目标评价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计量性进行评价。如果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的目标不明确或不具体,就会导致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发生。  10.目标成果法(与9区别)  目标成果法是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的目标是否实现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1.事前事后法  事前事后法是将项目或措施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对照,以考察项目或措施实施后的结果和影响,进而评价其效果性。  12.标杆法  标杆法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与同类事项中一直领先或做得最好的同类单位或部门相对照,并借鉴其实践经验的一种评价方法。  13.评分法  评分法是预先确定若干评价项目(内容),然后按评价标准评分,最后按评分多少进行评价。  【例题6·单选题】(2008年)对有因果关系的两类或多类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的因果模型或回归方程的效益审计分析方法是:  A.内容分析法  B.回归分析法  C.价值分析法  D.成本效果法  [答疑编号1338100106]  『正确答案』B  【例题7·单选题】(2009年)在效益审计中,根据实际产出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是否实现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  B.目标成果法  C.标杆法  D.价值分析法  [答疑编号1338100107]  『正确答案』B  (二)定性分析法  1.内容分析法  2.程序分析法  3.案例分析法  4.逻辑模型法第十一章 计算机审计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与其他章节关系不密切,大纲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层次。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2  124200833    320092212  4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计算机审计概述  1.熟悉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基本过程以及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计算机审计软件  (二)电子数据审计  了解电子数据审计的过程及相关内容  (三)信息系统审计  1.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含义、目标和内容  2.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方法第一节 计算机审计概述  一、计算机审计的含义  从广义上来看,计算机审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总称;从狭义上来看,计算机审计可以包括对计算机产生的电子数据的审计以及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  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系统本身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保证信息系统本身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应该对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  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既有对审计对象客体的影响,又有对审计自身的影响。  计算机对审计对象客体的影响体现在审计对象形式的变化方面。审计对象已不再是纸质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了,而表现为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电子数据。  计算机对审计自身的影响,在审计技术方法方面出现一些专门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如平行模拟法、测试数据法等。在审计程序方面,加人了电子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内容。在审计作业模式方面,计算机审计更注重对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评测,带着疑点进行审计,提高了审计的针对性。计算机对审计工具方面,先进的审计软件工具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审计全过程的管理信息化方面,审计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计算机审计的过程  计算机审计的基本过程与传统审计是一致的,同样可以分为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终结阶段。  1.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前,应在对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摸清计算机在组织机构内部的分布和应用的总体情况。然后再根据审计目标和重要性程度确定应该详细调查的子系统。在确定数据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可行的技术手段采集所需要的会计和业务的完整数据,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整体信息。  对所采集数据进行清理、转换和验证等一系列操作,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的基础上,获得适合审计需要的数据。  2.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表进行连接、投影等操作,生成满足分析的“审计中间表”,为下一步的审计分析打下基础。  在通过审计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有可能直接发现和查实问题,也有可能发现问题的线索。针对不同的情况,在延伸的时候可以采取直接取证或进一步核查的方式取证,验证和查实问题。  3.审计终结阶段  如果数据分析的结果能够直接查实问题,审计人员应该对电子数据进行直接取证,对于不能直接查实的问题,应根据线索进行延伸审计,获取相关证明材料。  对所有的证明材料和底稿,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审计意见,结合审计方案和重点形成审计报告。  三、计算机审计软件(了解)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通用审计软件和专业审计软件  通用审计软件在大多数审计领域和行业都能使用,有代表性的是审计署组织开发的“通用审计软件”系列,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专业审计软件则只能在部分审计领域和行业发挥作用。  2.联网审计软件和非联网审计软件  在联网审计技术下,可以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高效采集分析和远程实时审计,有助于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静态审计向动态静态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远程审计相结合转变。  3.一般审计软件和审计全过程管理软件  审计全过程管理软件涉及审计的全过程,它既是审计管理的平台,又是开展审计的平台,将审计项目管理、数据采集处理、审计分析、审计抽样、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等审计的全过程融入到一个统一的平台,还包括联机操作模式。  【例题1·单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计算机审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对象只包括电子数据,不包括信息系统  B.计算机审计审前调查的具体内容与传统审计一致  C.计算机审计不需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D.计算机审计的基本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答疑编号1338110101]  『正确答案』D*第二节 电子数据审计  过程:  一、数据采集  二、数据清理  三、数据转换  四、数据验证  五、创建中间表  六、数据分析  一、数据采集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数据采集的概念  数据采集是指根据审前调查所提出的数据需求,按照审计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采集的工作。  2.数据采集的特征  数据采集具有明确的选择性和目的性。  3.数据采集的内容  在采集的过程中,也应当避免盲目性,有所取舍。  4.数据采集的方式  (1)真接拷贝和直接读取。(2)利用嵌入审计模块采集数据。(3)利用财务软件标准接口采集数据。(4)网上采集。(5)文件传输。(6)开放数据互连(ODBC)。  5.数据采集的过程  (1)发出数据需求说明书。  (2)采集数据  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还应办理对所采集数据的交接手续,并且应由双方派专人进行。交接时,审计人员获取被审计单位对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承诺,以便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3)数据验证。审计人员应对被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  二、数据清理  1.数据清理的概念和作用  数据清理是对所采集到的被审计单位的源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使之规范化的过程。  2.数据不规范的情形  (1)值缺失(2)数据值为空(3)冗余数据(4)数据值明显错误(5)其他  3.数据清理的方法  (1)利用通用软件提供的功能进行清理(2)通过SQL语句进行清理(3)利用审计及办公软件提供的功能进行清理。  4.数据清理的过程  数据清理后,应对数据清理前后的业务金额数、记录数或者借贷是否平衡进行核对,验证清理后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  【例题2·单选题】(2007年)在电子数据审计中,对采集到的被审计单位的源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使之规范化的过程是:  A.数据采集B.数据清理  C.数据转换D.数据验证  [答疑编号1338110102]  『正确答案』B  【例题3·单选题】(2008年)在电子数据审计中,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源数据中存在的值缺失、数据值为空等不规范之处,审计人员应该进行:  A.数据采集B.数据清理  C.数据验证D.数据转换  [答疑编号1338110103]  『正确答案』B  三、数据转换  1.数据转换的概念  数据转换是指对数据清理后得到的数据进行语法和语义上的转换,得到适合审计分析数据的过程。  2.数据转换的情形  (1)数据类型不一致。(2)数据格式不一致。(3)字段名和字段不能一一对应。(4)事先设定的代码。(5)数据库加密措施。  3.数据转换的方法  (1)使用数据转换工具。(2)使用SQL语句。(3)使用程序语句。  4.数据转换的过程  【例题4·单选题】(2009年)在电子数据审计中,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源数据存在类型不一致、格式不一致的情况,审计人员应该进行:  A.数据采集B.数据清理  C.数据转换D.数据验证  [答疑编号1338110104]  『正确答案』C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四、数据验证  1.数据验证的概念  数据验证是指在数据的采集、清理、转换等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检查,验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目标的过程。  2.数据验证的方法  (1)通过核对总记录数和总金额数来验证。(2)通过观察顺序码的断号和重号来进行验证。(3)通过会计的勾稽关系来进行验证。  五、创建中间表  中间表是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在进行清理、转换和验证后,进一步进行投影、连接等操作,创建的适合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的表。  中间表的特点:一是“面向主题”,中间表需要根据不同审计项目的主题来创建。项目不同,构建审计中间表的思路就不同。二是“面向历史”,任何对中间表的创建都不应该增加和修改其历史数据,而只能是对历史数据的选择和整理。  六、数据分析  1.数据分析的概念  2.数据分析的类型  3.建立审计分析模型的依据  (1)根据业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建模。资产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又如财务利息费用等于借款金额与利率、时间的乘积。  (2)根据业务逻辑进行建模。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技术条件在一定时期是不变的。因此,反映这些经济技术条件的指标如投入产出比例、毛利率、产品成本单耗等,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保持不变的。  (3)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建模。  (4)根据审计人员自身经验来进行建模。  4.审计取证  数据分析完成后,应针对分析得到的问题和线索,进行审计取证。审计取证可以采取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第三节信息系统审计  一、信息系统审计概述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概念  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所组成的,其目标是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信息系统审计的总目标是通过评价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从而合理保证信息系统所产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从而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效率效果等目标。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主要由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系统组成部分审计以及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审计所组成。  (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  1.一般控制审计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组织控制审计。(2)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控制审计。(3)安全控制审计。(4)软硬件控制审计。  2.应用控制审计  (1)输入控制审计。(2)处理控制审计。(3)输出控制审计  【例题5·单选题】(2007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应用控制的是:  A.组织控制  B.安全控制  C.处理控制  D.软硬件控制  [答疑编号1338110105]  『正确答案』C  【例题6·单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一般控制的是:  A.输入控制  B.输出控制  C.组织控制  D.处理控制  [答疑编号1338110106]  『正确答案』C  【例题7·多选题】(2009年)下列属于系统内部控制审计中一般控制审计内容的有:  A.组织控制  B.安全控制  C.软硬件控制  D.输入控制  E.处理控制  [答疑编号1338110107]  『正确答案』ABC  (二)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审计  1.应用程序的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  2.应用程序的合法性。  3.应用程序的正确性。  4.应用程序的效率性。  (三)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审计  1.信息系统的可行性。  2.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是否按照事先设计的文档去执行,开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是否完成阶段目标,才转入下一个阶段。  3.信息系统测试的全面性、适当性。  4.完成的信息系统功能上是否达到预定的需求,时间进度是否控制在计划之内,预算有没有超过标准等。  三、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方法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与一般的审计过程一样,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其中审计准备和审计终结阶段的技术方法与一般审计并无很大区别,所以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的工作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描述和测试,  (一)信息系统了解的方法,如询问、检查、观察等。  (二)信息系统描述的方法包括文字描述法、表格描述法和图形描述法。  (三)信息系统测试的方法  前面所介绍的了解和描述方法在一般审计中同样有,但是信息系统测试的方法却是信息系统审计独有的。  1.测试数据法:审计人员设计一套虚拟的业务数据,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观察比较输出是否与预期相符。  2.平行模拟法:审计人员开发一个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或程序模块功能完全相同的模拟系统,将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数据放入模拟系统中运行,观察其输出是否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相一致。  3.嵌入审计模块法: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加人为审计而编写的程序代码。嵌入的模块成为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并可以在特定的时间间隔或是条件触发时为审计人员提供有关数据和报告。  4.虚拟实体法:对测试数据法的改良,一般做法是在信息系统中建立虚拟的实体(如虚拟的供应商、客户、员工等),然后将虚拟实体的有关数据与真实的运行数据一起输入信息系统进行处理,最后将虚拟实体的输出结果与预期进行比较,确定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是否发生作用。  5.受控处理法: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真实业务数据在处理之前先进行核实,核实之后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上监督处理或亲自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系统是否符合预定的要求。  6.受控再处理法:是将已经由被审计单位处理过的真实数据,在审计人员的监督下,或由审计人员亲自在相同的信息系统或以前保存的程序副本上再处理一次,将二次处理的结果与以前处理的结果相比较,判断当前的信息系统程序是否符合既定要求。  7.程序代码检查法  程序代码检查法是通过检查源程序代码的内部运行逻辑来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程序是否符合规章制度规定、能否完成预定功能及其质量进行评判的方法。  【例题8·案例题】(2007年)资料4:该企业在20×6年已经全面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财务核算和业务管理,因此审计组决定将信息系统也作为本次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资料4”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系统组成部分审计和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审计  B.信息系统的可行性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审计的内容之一  C.审计人员可以采用询问、检查、观察等多种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查  D.信息系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的审计  [答疑编号1338110108]  『正确答案』ABC  【例题9·多选题】(2009年)审计人员设计一套虚拟的业务数据,将其输入到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中,观察比较运行结果是否与预期相符,这种测试方法是:  A.嵌入审计模块法  B.平行模拟法  C.测试数据法  D.虚拟实体法  [答疑编号1338110109]  『正确答案』C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第十二章 审计管理  本章将以国家审计为例,简要介绍上述四种审计管理的内容。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       2008  12  22009  12  2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审计管理概述  掌握审计管理的含义、内容、特征和主客体  (二)审计计划管理  1.掌握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  2.熟悉审计计划的种类  3.了解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  (三)审计质量管理  1.掌握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2.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  3.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四)审计风险管理  1.掌握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种类  2.掌握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五)审计档案管理  熟悉审计档案管理的含义、职责和内容  (六)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了解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审计管理概述  一、审计管理的含义  (一)审计管理的概念  所谓审计管理,是指审计机构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它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行政管理、审计组织管理等。  (二)审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审计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对于每一类审计组织而言,其管理主体是指它的决策机构或领导机构。  审计管理的客体,即审计管理的对象,是指审计业务活动及其相关的职能活动。  (三)审计管理的特征  1.审计管理要服从审计目标  2.审计管理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  3.审计管理要贯穿于审计业务活动的始终  4.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审计管理的内容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审计计划管理  (二)审计质量管理  (三)审计风险管理  (四)审计档案管理  本章将以国家审计为例,简要介绍上述四种审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审计计划管理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  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机构制定审计计划,组织计划实施,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的一系列活动。    二、审计计划的种类  审计计划可以按不同的标志加以分类。  按审计计划编制机构划分,可分为国家审计计划、内部审计计划和社会审计计划;  按计划期的长短划分,可分为长期审计计划(5年以上的审计计划)、中期审计计划(2至5年的审计计划)、短期审计计划(年度审计计划);  按审计计划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方案。(与第四章内容相同)  以下以国家审计为例着重说明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方案。  (一)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机关根据年度审计任务的安排,需要依次实施的所有审计项目的计划。  (二)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指审计机关为了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根据审计项目计划对每一审计项目在实施审计前分别制订的审计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三、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  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为例,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包括:审计计划编制工作的管理、审计计划执行过程的控制和审计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和考核。  (一)审计计划编制的管理  1.审计项目计划(与第四章内容相同)  审计项目计划一般包含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授权项目、领导交办项目和自行安排项目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等。审计项目按实施的周期可分为:  (1)定期审计项目,指按照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期重复给予审计的项目。定期审计项目有时也称经常性审计项目。  (2)不定期审计项目,指不按照固定的间隔期,根据需要可随时进行审计的项目。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审计署负责管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和署本级审计项目计划,指导全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负责本地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  2.审计项目计划编制依据与程序  (1)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的依据  ①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审计工作发展纲要。  ②政府工作中心。  ③审计资源。避免重复,减少交叉。  (2)国家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程序  ①自上而下地逐级下达年度审计工作设想。  ②自下而上地逐级编报审计项目计划草案。  ③再自上而下地逐级核定下达审计项目计划,经批准后,自上而下地逐级下达执行。  3.审计项目计划的内容(与第四章内容相同)  审计项目计划的内容,包括文字说明和表格两部分。  (二)审计项目计划执行的管理  审计项目计划执行的管理应是组织和控制计划的落实及对原计划的修改和补充。组织实施审计项目计划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计划实施责任制,明确审计机关内部各部门实施计划的责任,使各部门及至每个审计人员,既明确审计机关总审计计划,又明确本部门和本人的审计任务。组织实施审计项目计划还应编制计划执行进度表,以便及时了解各项目执行情况,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1.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原则上必须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果变更报上级批准。  2.为了加强对审计计划执行的管理,审计机关实行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报告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多选)  (1)计划执行进度;  (2)审计的主要成果;  (3)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与建议等。  (三)审计项目计划检查和考核的管理  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是为了执行,执行的结果如何则需要给予检查和考核。  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检查和考核应按责任制分级进行。首先应由承担审计项目的审计小组自查;然后是审计机构各部门的检查、考核,并做出总结;最后由审计机关负责计划管理的部门加以总考核。  各级的检查和考核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检查和考核的主要工作是:  1.确定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结果,计划目标及有关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计划完成的质量水平。  2.对完成或未完成审计项目计划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3.对审计项目计划编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找出改进的措施。  第三节 审计质量管理  一、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  审计质量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指作为审计最终成果的审计报告的质量,二是指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它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而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又要通过审计报告加以反映。人们通常所讲的审计质量,往往是指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就是审计结论的质量。  审计质量管理是对审计工作和审计结论质量的控制。审计质量管理是审计管理的核心,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意义重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审计风险  (三)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提高审计信息的质量,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    二、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管理  审计质量管理的对象既包括审计行为,又包括审计人员。  全面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管理,二是业务管理。  一般管理:是指不直接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管理,目的在于为保证审计质量提供先决条件。例如,对审计组织、审计人员独立性的管理,对保证和提高审计人员技能的管理,对有效审计方法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对技术咨询、法律咨询及其专家利用的管理,对检查监督工作的管理等。  业务管理:是指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管理,目的在于保证和提高项目审计的质量。业务管理应当实行全过程管理。  (二)全过程管理  审计工作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工作质量都会对最终的审计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审计质量管理应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  (三)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  外部管理主要是指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管理。内部管理是指各种审计组织对自身进行的管理。  (四)多层次管理  多层次管理是指多种管理主体对审计业务的综合管理。例如,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的自我管理,审计组组长对审计过程的管理,审计业务部门对审计组工作的管理等。    三、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一)分层次分阶段质量控制法  分层次分阶段质量控制法是按照审计机构的内部层次和工作顺序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分层次分阶段质量控制法常用于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如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通常要由审计组组长复核;项目审计完成后所整理出来的一切资料(包括审计工作底稿)通常要由审计业务部门负责人复核;专职复核机构还要对审计结果进行专门复核;审计机关负责人也要对整套项目审计资料进行审批。  (二)关键点质量控制法  所谓关键点是指对审计质量具有重大和直接影响的审计业务环节。不同的审计,不同的审计项目,其关键点不尽相同。在一次审计的各个审计阶段,其关键点也不相同。  (三)质量检查控制法  质量检查控制法就是专职或专门的检查小组(或人员)对正在进行的审计活动或已经结束的审计活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或例行的检查和评价。审计署颁发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暂行规定》要求审计机关对本级派出机构、下级审计机关完成审计项目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的内容是:  1.审计工作中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2.建立和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情况;  3.执行各项审计准则的情况;  4.审计项目成果反映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成果所发挥作用的情况;  5.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的实施和反映情况;  6.其他有关审计项目质量的事项。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主要通过检查审计档案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可以到被审计单位核查。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第四节 审计风险管理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与种类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广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作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是:  1.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  2.审计活动自始至终存在着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  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即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虽偏离了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但没造成不良后果,没引发追究审计责任的行为,审计风险只是停留在潜在阶段。但是,这并不是说明审计风险是不存在的,一旦造成影响,引发追究行为,潜在风险就会转化为实际风险。  4.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表明:审计风险虽然存在,但可以加以控制。  (二)审计风险的分类  审计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前两种风险也可合并称为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  从审计风险管理的角度还可将审计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1.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指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例如,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工作态度、审计方法选用、审计机构对审计工作的管理等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  2.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是指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不能直接加以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引发的审计风险,包括被审计单位内外两种因素,外部因素如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内部因素如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程度等。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审计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审计风险,而控制审计风险关键在于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  (一)自我保护法  对于可以控制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尽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  其主要做法有: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2.遵守审计准则  3.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4.签订业务约定书,取得管理当局说明书  5.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6.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二)风险回避法  审计人员应尽量回避风险大而自身又无法加以控制的审计项目。如会计账目混乱、内部控制系统薄弱、管理人员缺乏正直的品格等。  (三)风险转移法  审计人员尽量分解引发风险的责任,将审计机构、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单位应负的责任划分清楚。  (四)风险承受法  对于不可控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提高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办理职业保险。  【例题1·多选题】(2009年)下列有关审计风险基本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B.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C.审计风险是可以消除的  D.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  E.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全过程  [答疑编号1338120101]  『正确答案』ABDE  第五节 审计档案管理  一、审计机关的审计档案及其审计档案工作  审计档案是指审计机关在项目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纸质、磁质、光盘和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历史记录。审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档案工作是指审计机关建立审计档案并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编研、统计、鉴定和移交的活动。审计署主管全国的审计档案工作,同时接受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档案工作,接受上一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审计机关应当设立档案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审计档案工作。    二、审计档案的建立及保管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档案的建立实行审计组负责制。审计终结后,立卷责任人对审计项目的文件材料按立卷方法和规则进行归类整理,经审计组组长(或业务部部门负责人)复查,并经档案管理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检查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编目和装订。应归入项目审计档案的文件材料是:  1.立项性文件材料,如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  2.证明性文件材料,如审计证据(含承诺书),审计工作底稿;  3.结论性文件材料,如审计报告、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复核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处罚决定书、审计听证告知书、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4.其他审计备查文件资料。  审计案卷内文件材料按结论性文件材料、证明性文件材料、立项性文件材料、其他备查文件材料四个单元进行排列。  审计项目案卷的归档,应当以审计项目案卷为单位进行交接,归档时间不得迟于该审计项目结束后的次年4月底。  审计档案的借阅仅限定在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关以外的单位不得查阅。有特殊情况需查阅审计档案或者要求出具审计档案证明的,须经该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  审计机关应及时对本机关和本地区的审计档案收进、移出、保管、利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按规定向上一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档案行政部门报送审计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  【例题2·多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应归入项目审计档案的有:  A.审计通知书  B.审计实施方案  C.审计工作底稿  D.审计人员个人信息  E.审计报告  [答疑编号1338120102]  『正确答案』ABCE  第六节 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审计管理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依据。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一般应包括:  一、审计人员的管理  审计业务的实施主要靠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二、审计方法的开发和管理  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应当运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  三、审计手段的开发与管理  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组织都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逐步实现电算化。审计人员必须掌握新的技术手段。  四、审计信息管理  审计信息管理是对审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和存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  五、审计统计管理  审计统计是审计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审计活动中的各种数据资料,以便真实反映审计工作成果和发展变化,探索审计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  六、审计法制管理  审计法制管理是对审计法律的拟定、审计法规的制定、审计准则的制定、审计法律法规和规范的教育宣传、审计执法工作的检查、法律咨询与服务的管理。第一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二部分 企业财务审计  第一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二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三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第四章 薪酬业务循环审计  第五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六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七章 财务报告审计  销售与收款是非常重要的审计实务环节,是每次考试中的重点难点环节。而且考试中所占分值比重较高,题型多样。特别是案例题,每年都有涉及。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236241220081124510152009222451016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营业收入审计  掌握营业收入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应收款项和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1.掌握应收账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应收票据、应交税费等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一、业务循环综述  销售可以分为现销和赊销两种基本方式。在赊销方式下,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主要有:处理客户订单、批准赊销信用、发送货物、开具销售发票、记录销售与收款业务、定期对账和催收账款、审批销售退回与折让、审批坏账的注销等。  典型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一般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1.处理客户订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2.批准赊销  3.发运商品  4.向客户开出账单并登记销货业务  5.定期对账和催收账款  6.收取货款并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  7.审批销售退回与折让  8.注销坏账  9.提取坏账准备    ------------------------------------------------------------------------------    二、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财务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账目与有关记录的审查后证实经济活动的真实、完整与合法。典型的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中所使用的重要凭证和记录有以下几种:  1.客户订货单  2.销货单  3.销货合同  4.发运凭证  5.销货发票  6.贷项通知单  7.销货日记账或明细账  8.销售退回及折让日记账或明细账  9.汇款通知书  10.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1.坏账审批表  12.应收账款明细账  13.收款凭证  14.客户对账单    三、业务循环中的内部控制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  主要职责分工包括:  (1)批准赊销信用与销售相互独立,防止销售部门为增加业绩而放宽信用标准,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增大;  (2)批准赊销信用与发货开票相互独立,防止向不符合信用标准的客户进行赊销,增加坏账风险;  (3)发送货物与开票相互独立,防止发货未经批准,销售业务没有被记录或商品被盗窃;  (4)发送货物与记账相互独立,防止商品被盗窃并通过篡改记录加以掩饰;  (5)收取货款与销售收入、应收账款记录相互独立,防止客户所付款项被贪污并篡改加以掩饰;  (6)批准销售退回与折让业务和记账业务相互独立,防止收到的货款被贪污;  (7)批准坏账与收款业务、记账业务相互独立,防止不符合规定的坏账被批准,收到的款项被贪污;  (8)编制和寄送客户对账单与收款业务、记账业务相互独立,以检查销售收款业务中的错弊;  (9)执行内部检查与业务办理、记录相互独立,保证内部检查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等。  2.信息传递程序控制  (1)授权程序。有效的控制要求销售与收款业务各环节要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向客户提供信用前要进行调查并经授权批准,以控制信用风险;发送货物只有在授权批准后才能进行,以防止向虚构的客户发货;销售价格、销售条件、运费、退货和折让要经过授权批准,以防止销售价格、退货和折让背离企业经营管理政策;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批准应收票据承兑、违约票据冲销。  (2)文件和记录的使用。为健全业务审批、财产保管和便于记录,要合理设计并使用各种文件和记录。关键性的销货单、销售发票、发运凭证等都应事前按顺序编号使用,以防止遗漏开票或记录销售业务,防止重复开票或记账。如收到订货单之后,立即编制一式几联的销货单,分别用于①批准赊销、②批准发货、③记录发货数量、④向客户开具发票账单;定期编制并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每个客户建立应收账款明细账。以应收票据结算时,需设置登记簿详细记录票据种类、编号、出票人、票面金额、利率、到期日等情况。  (3)独立检查。对销售与收款业务进行独立检查,防止各环节发生差错和舞弊。由内部审计师或其他独立人员检查销货单、销售发票、提货单,确保其一致性和正确性(销售的发生);核对汇款通知单、收款单、存款单等,保证每笔收到的货款都进行了登记(收款);检查已批准的销售业务是否编制了销货单(已记录);定期检查销售日记账和总账、应收账款明细账和总账、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的一致性(账账相符)。  3.实物控制  实物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存货,货物的发出必须有经批准的销货单;对于退货也要加强实物控制,由收货部门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和入库单。另一方面,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各种记录和文件,防止伪造和篡改记录。赊销方式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货款结算还包括应收票据,要加强对应收票据的实物控制,保管票据及经管现金与一般会计记录职责要分离。  4.定期寄出对账单  由出纳、销售及应收账款记录以外的人员按月向客户寄发对账单,督促客户履行合约。  【例题1·多选题】(2009年)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所使用的凭证和记录有:  A.客户订货单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B.销货单  C.销售合同  D.销售发票  E.付款凭单  [答疑编号1338201101]  『正确答案』ABCD  第二节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一、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  1.了解并描述该循环的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在测试时,要通过收集和审阅与该循环有关的资料、文件,结合实地观察采用适当的方法,包括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文字描述法加以描述,纳入审计工作底稿。  2.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  (1)走访、观察信用部门与应收款项处理部门是否独立,或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  (2)抽取销售退回或折让发票,审查其是否由业务记录以外的人员批准;  (3)验证坏账冲销是否经过收款业务、记账业务以外的人员批准;  (4)了解应收款项账簿记录人员与出纳员的职责分工。  【例题2·多选题】(2007年)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销售与收款循环不相容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检查时,可实施的审计程序有:  A.观察信用部门与应收账款记账部门是否相互独立  B.询问是否按期编制并向客户寄出对账单  C.审查有关凭证上内部检查的标记,评价内部检查的有效性  D.检查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否合理  E.验证销售退回是否由业务记录以外人员批准  [答疑编号1338201201]  『正确答案』AE  3.测试制度执行情况  向有关人员调查、询问、实地观察、抽验有关文件资料,测试检查有关发票制度、发货制度、结算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如抽查销售发票副联是否附有发运凭证、订货单,销售发票是否经授权审批,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揭示违反规定的做法。  4.审查销售合同  采用抽查法对销售合同签订的必要性、签约的程序和形式的合法性、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合同中有关双方权利和义务条款的明确性以及合同的履行情况等进行审查和评价。  5.观察对账单是否按期寄出  审计人员通过观察对账单寄出情况,掌握该环节控制的执行情况。  6.审查有关凭证上内部核查的标记  审查销售业务记录的会计凭证及明细账,评价内部核查的有效性。  7.抽查账龄分析表  在测试时,应抽查账龄分析表,检查其是否按期编制,对于超过还款期限,且金额较大的客户,应追查有无信用调查报告与批准文件,是否由独立部门或人员进行。  8.审查销货折扣与收款的合理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人员需通过查阅制度与询问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销货折扣事项,同时抽验部分应收款项账簿记录和销货发票与相应的银行存款日记账或现金日记账核对,揭露不符合折扣政策的项目。  9.审核坏账损失的账簿记录及相应的手续  审计人员对于数额较大的坏账损失要加以验证,查明有无经过正式的批准,是否由企业授权的主管批准,批准的原因是什么,坏账损失的计算根据是什么。必要时,对已注销的应收款项可采取函证方式加以证实。  10.评价该循环内部控制  通过对该循环的了解测试,评价固有风险,包括管理层道德风险、被审计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目标后对管理层可能产生的激励等。审计人员确定对内部控制信赖程度,指出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失控点,评价控制风险,明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与重点,必要时调整或修订审计计划。  【例题3·案例分析题】(2007年)20×7年4月,某审计组对某公司20×6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有关的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  资料1.负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人员在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评时,了解到该业务循环部分职责分工如下:  (1)销售部门负责人批准客户的赊销信用。  (2)仓储部门负责发送货物,财务部门负责开票。  (3)出纳员负责记录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  (4)会计主管负责批准销售退回与折让。  问题:针对“资料l”中的职责分工,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A.销售部门负责人批准客户的赊销信用  B.发送货物与开票相互独立  C.出纳员负责记录应收账款总账和明细账  D.会计主管负责批准销售退回与折让  [答疑编号1338201202]  『正确答案』B  【例题4·单选题】(2008年)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中,审计人员现场观察对账单的寄出情况,其目的是:  A.证实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  B.证实应收账款的完整性  C.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截止期  D.测试该环节控制的执行情况  [答疑编号1338201203]  『正确答案』D  【例题5·案例分析题】(2008年)2008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甲公司主要从事中小型机电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关的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  资料1.审计人员通过询问有关人员和审阅相关内部控制的规定,对甲公司内部控制进行了调查、了解、描述,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测试。  2.审计人员发现甲公司存在下列两种情况:  (1)以前年度从未对存货进行盘点,出库单也未连续编号。  (1)“资料l”中,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时,可以实施的程序有:  A.观察甲公司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B.选择若干笔业务对内部控制程序重新执行一次  C.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分析性复核  D.检查内部控制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记录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答疑编号1338201204]  『正确答案』ABD  (2)“资料l”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的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A.录像与录音法  B.调查表法  C.流程图法    D.文字说明法  [答疑编号1338201205]  『正确答案』BCD  (3)“资料2(1)”所述情况,甲公司违反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控制有:  A.职责分工控制  B.实物控制  C.业务授权控制  D.凭证与记录控制  [答疑编号1338201206]  『正确答案』BD  【例题6·单选题】(2009年)在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内部控制中,发送商品与记账职责相互分离主要是为了防止:  A.盗窃商品并通过篡改记录加以掩饰  B.贪污客户所付款项并通过篡改记录加以掩饰  C.贪污已做坏账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账款  D.放宽信用标准而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增加  [答疑编号1338201207]  『正确答案』A    二、审计目标  1.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  (1)证实营业收入的真实性。(2)证实营业收入计价与分类的正确性。(3)证实营业收入的完整性。  2.应收款项的审计目标  (1)证实应收款项的真实性。(2)证实应收款项计价与分类的正确性。(3)证实销售退回、折让与折扣的合法性。(4)证实应收款项记录截止期的正确性。(5)确认坏账损失的真实性。(6)证实应收款项过账和汇总的正确性。  第三节 营业收入审计  一、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及监盘方法检查营业收入完整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合理性测试是三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1.比率分析  进行比率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财务指标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将企业年度内各期营业收入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完成计划情况;比较本期各月营业收入的波动情况,了解有无异常;将行业平均毛利和以前年度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年末最后一个月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销售折扣占赊销收入的比例;销售退回及折让占销售的比例等。  2.趋势分析  企业在没有发生异常事项时,其经营业绩将会与以前业绩或行业趋势保持一致。  3.合理性测试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账户与某些因素的相关关系,收集关于这一账户的相关信息。可以使用回归分析,评价与以前结果之间关系。例如依据营业收入和自变量(营业成本、销售费用或行业总营业收入增长等)之间的关系,来估计生产线的月营业额。回归分析的另一种方法是联立分析,用多个方面的结果进行交叉比较,例如用每平方米营业额对不同地点商店的收入合理性进行评价。  4.监盘法  如果被审计单位利润表中有净利润,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却是负值,审计人员应查找应收账款和存货虚增的可能性。通过监盘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对收入记录的完整性进行分析。  【例题7·多选题】(2007年)审计人员发现的下列情况中,可能存在高舞弊风险的情况有:  A.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B.毛利率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  C.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很高,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较低  D.年末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  E.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退回大幅度增加  [答疑编号1338201208]  『正确答案』CDE    二、验证营业收入入账正确性  审计人员应分析所有接近年末发生的大额销售或异常销售,核对原始凭证,或直接向顾客确认交易条件。具体包括:  1.索取产品出库存根、销售发票副本和各种收入明细账,相互核对,检查有无混淆营业收入与其他收入、营业外收入界限的现象。  2.审阅一定数量的产品发运单、销售发票副本、各种结算单据、有关明细账以及大型产品的生产进度表,核实企业是否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并根据生产经营与结算方式的不同特点,真实完整地计入营业收入、结转营业成本。  结合会计知识:(1)审查企业销售商品收入是否满足确认条件;(2)审查企业提供劳务获得的收入,是否满足确认条件;(3)审查企业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方法的合理性。(4)审查企业收入确认和成本结转的正确性;(5)对于售后回购、售后租回、以旧换新销售,审计人员应特别注意审查其收入的确认、计算是否符合规定。    三、核查营业收入真实性和账务处理正确性  审计人员应抽取部分销售发票,追查销货合同、营业收入明细账、分类账,检查其记录、过账、加总是否正确一致,并与“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银行存款”等账户核对是否相符。  1.发票和销货合同的审查  发票和销货合同是审查营业收入的主要原始依据,但因其数量大,只宜抽查。  抽取部分发票与发货记录相核对,检查仓库发出商品的品名、规格、数量、购货单位等与发票的相符性。应注意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客户产品计价是否合理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有无以高价或低价结算转移利润的问题。重点审查分期收款销售、以旧换新、委托代销、售后回购、出口销货合同及其履行情况。  2.营业收入记账正确性的审查  实施审查时可采用时间抽样,即选取审计期内某几个时间段落,对全部产品的营业收入账表进行检查。对营业收入账目进行检查时,可按结算方式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与相关账户进行对比、核查。由于营业收入发生数取决于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两个因素,应进一步审查销售数量与发货数量一致性,查明有无退货;审查销售单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取得产品价格目录,抽查销售价格是否符合价格政策,并且注意售给关联单位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高价或低价结算以转移利润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有无下列问题:  (1)只计算营业收入,不计算联产品、副产品的营业收入;  (2)只计算合格产品营业收入,不计算残次品营业收入;  (3)只计算基准价部分收入,不计算附加价部分收入;  (4)将营业收入列入往来账户长期挂账,不通过“营业收入”账户核算;  (5)违背配比原则,只记收入、不转成本;或少记、不记收入,只转成本。  【例题8·单选题】(2007年)审计人员根据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记录抽取部分销售发票,追查销货合同、发货单等资料,其目的是:  A.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  B.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  C.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总体合理性  D.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充分性  [答疑编号1338201209]  『正确答案』B  3.核实营业收入交易的截止期  方法:检查决算日前后一周或十天的有关收入记录,核对、比较有关的发票、运单以及收据,确认收入的截止期是否正确。  审计中注意关键日期:发票开具日期、记账日期、发货日期(服务业则是提供劳务的日期),这三个日期在同一会计期间则表明记录是正确的。  低估收入:如果发货运单显示货物是在本报告期发运的,而相应的收入是在下一报告期计入的,就属于低估收入;  高估收入:如果已计入本期的收入是“应收账款”账户的日期,而相应的产品出库单存根与运单或提货单日期在下一会计期间,表明是高估了收入。  对不正当的收入记录要进行调整,在确定了正确的截止期基础上再进行有关方面的进一步审查。审查时可从明细账为起点追查决算日前后会计凭证,也可以从决算日前后销售发票为起点追查发运单和明细账,或者从发运单为起点追查销售发票和明细账。  【例题9·多选题】(2007年)为核实年度营业收入的截止期,审计人员应实施的有效审计程序有:  A.以总账为起点追查至明细账  B.以明细账为起点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会计凭证  C.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发票为起点追查至发运单和明细账  D.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发运单为起点追查至销售发票和明细账  E.以订货单为起点追查至销售单和收款凭证  [答疑编号1338201210]  『正确答案』BC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例题10·单选题】(2009年)审计人员审查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营业收入记录,并核对相关销售发票、运单等原始凭证,其主要目的是:  A.证实营业收入的合理性  B.证实营业收入的完整性  C.证实营业收入的合法性  D.证实营业收入的截止期  [答疑编号1338201211]  『正确答案』D    四、审查销售退回、折让及折扣  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和销售折扣在企业的商品销售业务中是经常遇到的,而且又往往被用作调节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的手段。许多案例中,企业在第四季度记录大量销售,但年度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大量销售退回。如果企业把退回的商品重新作为新商品销售,表明存在舞弊可能。  1.销售退回的审查  (1)审查销售退回原因的合理性。  (2)审查销售退回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发生并确认销售退回时,不论属于本年度还是属于以前年度销售的,都应冲减本期营业收入,同时冲减营业成本,增加库存产成品,发生的销售退回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通过“营业收入明细账”与退货凭证、退货入库凭证的核对。如果存在退货凭证,而在“营业收入明细账”中未予以记录,说明有可能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调高利润水平的问题;如果在“营业收入明细账”中有销售退回的记录,而无相关退货的原始凭证,则说明有可能存在隐匿营业收入、虚减利润、偷漏税金的问题。  还应当注意审查期末及下期期初发生的销售退回业务的真实性。有的企业为追求本期销售计划的完成,往往采用期末虚构销售,开出“空头发票”,下期期初再冲回的不当手法弄虚作假。结合应收账款函证程序,检查是否存在未经认可的大额销售。  2.销售折让与折扣的审查  (1)销售折让、折扣业务的真实性。  (2)折让、折扣比例的合理性。  (3)折让、折扣业务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按有关规定,发生销售折让、折扣应作为营业收入的抵减项目处理。审计人员应审查“营业收入明细账”和有关记账凭证,以查明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第四节 应收款项和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应收款项审计,主要是审查应收款项的真实性、正确性以及财务报表上余额的公允性。  一、应收账款的审查  1.取得应收账款明细表  明细表上应包括客户名称、欠款金额、拖欠时期等内容。由于该明细表是由企业内部自行编制的,因此对其独立性、可信性要加以证实。审计人员应对明细表总数进行验算,与应收账款总账和报表进行比较。  2.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加以分析  审计人员应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的变动,验证其是否合理。  具体做法是: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净额的比率)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或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每个主要客户的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百分比、应收账款账龄、坏账准备占应收账款的百分比、坏账费用占赊销净额的百分比;将本期应收账款的余额与上年度相比,了解其变动趋势;将本期期末应收账款占本期销售额的比例,与上年度期末应收款项占上年度销售额的比率相比较;或将本期赊销收入净额占平均应收账款金额的比率与上年相比。通过分析比较,根据其比率及其趋势变化,从中找出不符合正常规律变动的情况,从而抓住进一步审核的重点。  3.函证应收账款  审查应收账款是否真实、正确,由审计人员直接向债务单位函证是最重要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方法。这种函证是对客户是否存在,以致资产是否存在的最好证实。  函证的范围和对象:视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函证方式、以前函证结果、应收账款的重要性而定。对于金额较大,拖欠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要作为必须函证的项目。如果内部控制有缺陷,以前函证发现重大差异或采用否定式函证,则增大函证范围和数量。  两种函证方法:一种为肯定式或称积极式函证,即向债务单位发函后,请债务单位必须向审计人员回函,答复询证函上所列示的金额是否正确;另一种为否定式或称消极式函证,即向债务单位发函后,请债务单位仅在结欠金额有错误的情况下回函审计人员。  适用情况:在审计工作中,两种方式可以结合使用,比如对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和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会存在争议、差错等问题的可采用肯定式,对应收账款金额较小、有关内部控制有效、预计差错率较低、审计人员认为被函证人能认真处理询证函的可采用否定式。  未收到回函的处理:在采用肯定式函证方法时,如未能收到对方的回函,则应继续发函或派专人前往调查,如果债务单位的复函与账列欠款额有重大差异的,也应作进一步调查。当审计人员收到所有调查回函后,应编制应收账款调查汇总表,将表中数字与应收账款明细账、总账核对,以查明应收账款余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有些债务单位,由于其单位性质、地点或其他原因不宜函证的,也可以采取其他验证方式,如审查合同、定货单、货运单据、销货发票以及其他单据,以证实应收账款确因实际销货而发生。  4.分析询证函及应收账款余额  审计人员函证后,必须编制函证汇总分析表,注明被函证客户名称、金额、询证函签发日期、收回日期、认可金额、原因分析等内容,作为审计工作底稿。  分析不同函证结果并做相应处理:(三种情况)  (1)函证回函认可函证金额,说明原账面记录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是真实、正确的。将函证回函编入工作底稿,作为审计证据。  (2)函证回函认可的金额与函证金额有差异的。审计人员应对此进行分析,并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购销双方登记入账的时间不同。其表现形式:一是询证函发出时,债务人已经付款,而被审计单位尚未收到货款;二是询证函发出时,被审计单位的货物已发出并已作销售记录,但货物仍在途中,债务人尚未收到货物;三是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将货物退回,而被审计单位尚未收到;四是债务人对收到货物的数量、质量或价格等有异议而全部或部分拒付货款。  ②一方或双方记账错误。审计人员应核实相关货运单据、销售发票和其他单据,查实被审计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正确。  ③存在弄虚作假或舞弊行为。被审计单位通过虚增应收账款从而达到虚增营业收入和虚增利润的目的,或低估应收账款以达到低估营业收入、低估利润和少交税金的目的,审计人员应核实销货合同、发票和发货单位等并加以证实。  (3)肯定式询证函若未能在规定时期内回复,应再寄出第二次询证函。  二次发出后仍一直不回复,要做具体分析与调查,可能有几种情况:  ①账款已还,不愿再回复。审计人员要核查决算日后一至两个月的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注意账款是否收回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收回的金额与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是否一致,揭露收回货款不入账,从中贪污或故意高估、低估决算日应收账款的行为。  ②坏账损失发生,即顾客发生重大财务困难或已破产清算。确定应收账款可收回金额,如确属坏账,建议企业按正常审批手续,报经批准后冲减坏账准备,调整有关账户。  ③根本不存在该顾客,即企业虚构应收账款户名,捏造应收账款,凭空记入。此种舞弊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虚增营业收入,虚增利润。审计人员要予以揭露,并调整账户。  ④询证函邮寄丢失。限于审计时间,审计人员可以不再补寄询证函,而是查阅年终有关销货合同、销货发票、发货单和订单等,验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如果经过多次发函后,仍没有回复,审计人员可考虑实施替代审计程序来验证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如审查相关合同、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单、现金收入,以及客户与其顾客之间的书信往来,证实应收账款真实性。  【例题11·多选题】(2008年)应收账款函证回函确认的金额与函证的金额有差异,可能存在的原因有:  A.购销双方登记入账的时间不同  B.一方或双方记账错误  C.被审计单位弄虚作假  D.函证方式不恰当  E.购销双方存在争议  [答疑编号1338201301]  『正确答案』ABCE  【例题12·多选题】(2009年)下列对函证结果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有:  A.对由于寄送地址不详导致函证退回的应收账款,全额确认为坏账  B.对函证回函认可的金额予以确认  C.肯定式函证若未能在规定时期内答复,则放弃函证  D.函证回函认可的金额与账面金额有差异的,应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E.肯定式函证若未能在规定时期内答复,应进行第二次函证  [答疑编号1338201302]  『正确答案』BDE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5.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  审计人员应向财会部门索取或自己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除了查明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数额以外,还要审查应收账款可能收回和不能收回的情况。对于账龄较长,超过一定时间的,应建议被审计单位一方面要加以催收,另一方面经确认确实无法收回的,应及时转坏账处理,以便确定资产估价的正确性,以及促进企业加速资金的周转和进行经营决策。  6.审查坏账准备的提取与使用  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年度终了,按照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增加坏账准备,审计人员必须了解管理层估计和注销坏账的方法,了解管理层如何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评价坏账估计的合理性;复核并测试管理层提高估计所运用的过程。  审计人员首先采用将坏账准备账户与应收账款账户核对的方法,验证企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恰当性,计算的金额是否正确;其次应严格审查坏账的注销,各项坏账的处理有无申请核销坏账的申请报告和领导的审批文件,如有疑问,应派人到债务人处调查,以查明坏账注销的正确性。检查坏账准备提取方法是否符合一致性原则。  7.审查应收账款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重点审查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分类是否正确,有无将其他应收款混淆记入应收账款,并对其他应收款进行检查。  8.审查应收账款在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正确性  【例题13·单选题】(2007年)为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审计人员应实施的审计程序是:  A.将应收账款明细表与应收账款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  B.将应收账款总账余额与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余额进行核对  C.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D.抽取应收账款明细账个别记录,追查至有关原始凭证  [答疑编号1338201303]  『正确答案』C    二、应收票据的审查  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与商业承兑汇票两种。它们与货币资金一样,具有流动性强,风险性大的特点,是审计中的重要内容。  1.取得应收票据明细表  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应抽查部分票据,并追查相关文件,以判断其内容是否正确及有无应转应收账款的逾期应收票据。计息的应收票据还应查明计息是否正确。  2.监盘库存应收票据  库存应收票据的清点工作与库存现金的监盘工作基本相同,应同时进行。对于存放在其他处所的应收票据,如作为抵押、提交银行贴现、交由律师代收的也应查实。  3.函证应收票据  具体做法与应收账款函证基本相同。  4.对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审查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企业应设立“应收票据备查簿”,由出纳员以外的专人负责登记。对于兑现的含息票据,应注意是否将收到的利息收入贷记“财务费用——利息收入”科目。  5.对票据贴现的审查审计人员在审查时注意:  (1)票据贴现的款项是否及时足额入账。(2)票据贴现的计算是否正确。(3)票据拒付是否及时转账。  6.分析评价应收票据可兑现程度  应收票据同应收账款一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7.应收票据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正确性的审查    三、应交税费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企业销售过程中涉及的税金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几种税的共同点是其计税依据都是营业收入,但其各自的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纳税环节、减免税规定条件又各具特点。因此在审查内容及要点方面也有区别,通过审查确定应计税金和已缴纳税金记录的完整性,确定期末余额正确性、确定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正确性。  1.取得或编制应交税费明细表  注意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税金有无错误地计入“应交税费”科目。  2.纳税范围、计税依据的审查  审查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环节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计税依据、计算结果等的合规性和正确性。  3.增值税的审查  (1)进项税额的审查。审查因货物改变用途、发生非常损失应计的进项税额转出数是否正确,如购进货物用于在建工程的增值税是否错误计入进项税额;审查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记录是否正确。  (2)销项税额的审查。审查存货销售、存货对外投资、捐赠他人、分配给投资者应计的销项税额,以及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的销项税额计算、记录是否正确,如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却未视同销售计提销项税,以及视同销售处理却以产品成本为基数计算销项税额的问题。  (3)应纳税额的审查。计算是否正确。  4.消费税的审查  5.营业税的审查  6.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审查  7.其他应交款的审查  8.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查    四、其他相关账户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其他相关账户的审查包括预收账款、营业成本与销售费用、其他营业收入与支出审查,这些审查内容均属于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构成部分。  1.预收账款的审查  (1)取得或编制预收账款明细表。  (2)检查已转销的预收账款。  (3)抽查有关凭证。  (4)函证预收账款。选择金额较大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主要往来客户、关联单位等,进行函证。对于回函中出现的不符情况,需查明原因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建议做出调整;对于没有回函的,需再次函证或检查决算日后已冲销预收账款是否与发运凭证、销售发票相一致,检查其是否真实、正确。  (5)检查长期挂账的预收账款。  (6)审查预收账款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正确性。  2.营业成本与销售费用的审查  通过审查确定销售费用的内容是否完整,确定销售费用分类、归属和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1)取得或编制营业成本与销售费用明细表。  (2)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加以分析。  (3)分类正确性的审查。  ①混淆销售费用与营业成本的界限,把为生产产品领用的包装物费用和材料采购过程中支付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等计入销售费用;或者把应列入销售费用的上述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采购成本;  ②混淆销售费用与应收账款的界限,把为客户代垫的运杂费计入销售费用;  ③混淆销售费用与其他业务收支的界限,如将应计入营业收入的随同产品出售但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销售收入错误地冲减销售费用;  ④混淆销售费用与营业外收支的界限,如将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没收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冲减销售费用;  ⑤混淆销售费用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界限,将应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有关人员的工资、应计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等项费用计入销售费用;或者将属于销售部门经常性的上述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4)营业成本审查。对商品发出的成本计价方法进行核实,检查不同期间的一致性。结合生产与存货审计业务对营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进行审查。  (5)费用开支合法性的审查。检查费用项目设置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将本期销售费用与上期比较,本期各月销售费用进行比较,审查有无重大波动和异常现象。抽查重要的或异常的销售费用,审查原始凭证合法性。注意有无将支付的回扣、提成计入销售费用;以广告样品的名义,变相向职工发放实物;将招待馈赠费用列入展览费用等。  3.其他业务收支的审查  (1)取得或编制其他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复核其正确性,并与报表、总账、明细账核对,检查其是否相符。  (2)将本期其他业务收入、支出及其他业务利润与上期比较,分析有无重大波动,如发生重大变化,查明原因。  (3)抽查金额较大的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项目,审查其原始凭证及相关审批授权手续,查明入账会计期间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4)审查异常收支项目,查明其真实性与合法性。  (5)审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6)其他业务收支业务量较大时,要实施截止期审查。  【例题14·案例分析题】(2009年)资料:2009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相关情况和资料如下:  1.审计人员在抽查记账凭证时发现,部分记账凭证上的审核与编制为同一人。经进一步了解,财会部门未建立表、账、证之间的定期核对制度。  2.审计人员抽取了2008年不同月份的若干张客户订货单,检查销售业务的授权审批情况。  3.审计人员对财会部门编制的应收账款明细表进行了复算,并与应收账款总账和报表进行了核对。  4.审计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了函证,根据回函内容,编制了应收账款函证汇总分析表。  5.审计人员对银行存款业务进行审计时,对支出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业务逐项审查;对支出金额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随机抽取20%的业务进行审查;对支出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随机抽取l%的业务进行审查。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51.“资料l”中,违反相关内部控制要求的控制活动有:  A.业务授权控制  B.职责分工控制  C.凭证与记录控制  D.实物控制  [答疑编号1338201304]  『正确答案』BC  52.“资料2”中,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内部控制测试属于:  A.余额测试   B.业务测试  C.功能测试   D.实质性测试  [答疑编号1338201305]  『正确答案』C  53.“资料3”中,审计人员使用的审计取证方法有:  A.检查     B.计算  C.观察     D.分析性复核  [答疑编号1338201306]  『正确答案』AB  54.“资料4”中,审计人员编制的应收账款函证汇总分析表按来源进行分类应该属于:  A.实物证据   B.口头证据  C.亲历证据   D.环境证据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答疑编号1338201307]  『正确答案』C  55.“资料5”中,审计人员采取的样本选取方法有:  A.简单随机选样法  B.系统选样法  C.分层选样法  D.非随机选样法  [答疑编号1338201308]  『正确答案』AC第二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是外部商品和劳务的购置及付款过程。是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业务环节,也是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分值相当高,案例分析题中也经常涉及。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11366121920083324510172009222451016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应付款项审计  掌握应付款项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固定资产审计  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一、业务循环综述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典型的采购与付款循环一般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1.处理请购单  由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被授权人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制请购单是本循环的起点,通常由仓库或其他部门对所需要购买的商品填写请购单。适当的授权审批是这一环节控制的关键。  2.编制订购单  订购单应预先连续编号,并经过被授权的采购人员签名,正联送交供应商,副联送至企业内部的验收部门、应付凭单部门和编制请购单的部门。另外,还应由独立于请购、采购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检查订购单的合理性。  3.验收商品和劳务  由验收部门检查收到的商品是否与订购单上的项目一致,进行计数、称量、测量、化验来验证外购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和质量。验收合格后填制一式多联、预先编号的验收单,其中一联交仓库或其他请购部门作为入账凭证,另一联送财会部门作为记录债务的依据。  4.确认债务  应付款项记账人员在收到卖方发票时将发票上所列商品的名称、规格、价格、数量、运费等与订单、验收单等相关凭证核对,并对合计加以复核。审核发票之后,就要登记采购日记账和应付款项明细账,再汇总、过账。  5.处理和记录价款的支付  订购单、验收单、供应商发票作为付款凭单的支持性凭证,经审核无误,由被授权的财会部门人员签署支票。支票一经签署就要在付款凭单和支持性凭证上加盖印鉴或以其他方式将其注销。出纳员根据签发的支票及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人员登记应付款项明细账。      二、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过程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记录有:  1.请购单  2.订购单  3.订货合同  4.验收单  5.卖方发票  6.退货或折让通知单  7.付款凭单  8.支票  9.采购日记账  10.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1.材料采购明细账和总账  12.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明细账和总账  13.应付账款明细账和总账  14.应付票据明细账和备查簿  15.预付账款明细账和总账  16.卖方对账单  由供应商按月编制,标明期初余额、本期购买、本期支付款项和期末余额。卖方对账单是供应商对有关业务的陈述,除了对有争议的事项和时间上的差异,被审计单位的应付款项明细账余额应与卖方对账单的余额一致。    三、业务循环中的内部控制  1.职责分工  主要职责分工有:  (1)提出采购申请与批准采购申请相互独立,以便加强对采购的控制;  (2)批准请购与采购部门相互独立,以防止采购部门购入过量或不必要物资而对企业整体利益产生损害;  (3)采购审批、合同签订、合同审核相互独立,防止虚列支出;  (4)验收部门与财会部门相互独立,保证按真实收到的商品数额登记入账;  (5)应付款项记账员不能接触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以保证应付款项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  (6)内部检查与相关的执行和记录工作相互独立,以保证内部检查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2.信息传递程序控制  建立健全采购与付款循环相关的内部控制,要求管理当局对与此循环相关的信息传递程序实施严格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包括:  (1)授权程序。  ①企业内部建立分级采购批准制度;  ②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提出采购申请;  ③采购申请经独立于采购和使用部门以外的被授权人的批准,以防止采购部门购入过量或不必要的商品,或者为取得回扣等个人私利而牺牲企业利益;  ④签发支票要经过被授权人的签字批准,保证货款是以真实金额向特定债权人及时支付。  (2)文件和记录的使用。为了满足业务审批、财产保管、便于记录的要求,要合理设计并使用各种文件和记录。  收到购货发票时,财会部门应将发票上所记的商品规格、数量、价格、条件及运费与订购单、验收单上的有关资料核对相符后入账;对关键性凭证要预先编号,由经手人按编号归档保存,并由独立人员定期检查存档文件的连续性;订购单中要有足够的栏目和空间,详细反映订货要求;建立付款凭单制,以付款凭单作为支付货款的依据;设置采购日记账,及时完整记录所有采购业务;对每一供应商设立应付款项明细账,并与总账平行登记。  (3)独立检查。由独立于业务经办的人员对卖方发票、验收单、订购单、请购单进行独立检查,确保实际收到的商品符合订购要求。  3.实物控制  采购与付款业务中的实物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对已验收入库的商品的实物控制,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存货。验收部门人员应独立于仓库保管人员,同时加强对发生的退货的实物控制,货物的退回要有经审批的合法凭证。  另一方面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各种记录和文件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防止伪造和篡改会计资料。特别应注意对支票的实物控制,不得让核准或处理付款的人接触;未签发的支票应予以安全保管;作废的支票予以注销或另加控制,防止重复开具发票。  【例题1·多选题】(2007年)下列各项中,符合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A.应付款项记账员不能接触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  B.签发支票支付货款要经过被授权人的签字批准  C.货物验收部门与财会部门相互独立  D.采购部门负责提出采购申请并办理采购业务  E.收到购货发票后,及时交财会部门确认其与订货单、验收单的一致性  [答疑编号1338202101]  『正确答案』ABCE  【例题2·单选题】(2008年)审计人员在审查被审计单位采购与付款循环的职责分工时,发现批准请购与采购职责未能相互分离,这种情况可能导致:  A.采购部门购入过量或不必要的物资  B.未按实际收到的商品数额登记入账  C.应付账款记录不正确  D.未及时向特定债权人支付货款  [答疑编号1338202102]  『正确答案』A  第二节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一、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  1.了解并描述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  经过调查了解,结合文字描述、内部控制调查表或流程图方式,将内部控制情况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2.抽查部分采购业务  检查与验证的内容包括:  (1)核对请购单与订购单是否一致,请购单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人批准,订购单是否连续编号。  (2)核对采购合同上确定的价格、付款日期与财会部门核准的支付条件是否一致。  (3)检查合同是否经过有关部门审查,核对卖方发票上所购物品的数量、规格、品种与合同是否一致。  (4)抽验部分付款凭单,检查其是否附有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付款凭单和验收单是否连续编号,验证验收环节的有效性和计算的正确性。  (5)核对采购合同、卖方发票、验收单与入库单是否一致。  (6)检查购入材料计价正确与否,被审计单位采用永续盘存制核算时,复核计价正确性。  3.付款环节的测试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抽查应付款项偿付业务,查明其付款的依据是否正确无误,付款及记录、过账是否及时,对应账户是否正确,有关现金折扣的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1)了解应付款项记录、付款业务是否分开,了解有关凭证的传递过程;应付款项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由不同人员记录;应付款项记录人员与出纳员的职责是否分开。  (2)抽查应付款项明细账,检查应付款项各明细账向银行存款(或现金)日记账和向总分类账的过账情况,证实应付款项会计记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检查抽取的明细账过账时所附的原始凭证,证实各有关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审核货款结算手续,检查应付款项明细账上金额与订购单、验收单、卖方发票是否完全一致。  (4)抽取部分支票,检查签发的支票是否有被授权人的签字,支票中各个项目与卖方发票是否一致。  (5)追查材料采购明细账、原材料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或应付款项账户的过账是否正确。  (6)审查现金折扣的合理性。  (7)检查应付票据内部控制。  ①走访观察应付票据记录与业务经办是否独立,职责分工是否合理。签发票据、记录、付款有无一人负责的情况。如果票据仅由一人签发或名义上虽为两人而实际上其中一人已预先在票据上盖章,或将其印章交由有权签发票据的另一人代办,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应特别注意。  ②抽查部分作废的、退回的票据,查明是否予以注销,是否编号保存。  ③了解应付票据总账与明细账是否定期核对,并且和债权人提供的有关记录相调节。  4.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测评  (1)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2)验证固定资产的新增手续。  (3)验证固定资产退废手续。  (4)抽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  (5)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置情况。  5.评价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  评价固有风险、评价控制风险。审计人员还应就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二、审计目标  1.证实应付款项和预付账款总体合理性  2.证实采购业务形成的负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证实分类正确性  4.证实采购与付款截止期的正确性  5.固定资产审计目标  (1)证实固定资产的真实性。(2)证实固定资产的完整性。(3)确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4)证实固定资产分类的正确性。(5)证实固定资产计价正确性。(6)证实固定资产交易事项的合法性。(7)证实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用的合规性及其计算的正确性。  6.确定采购物资和相关负债在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正确性  【例题3·多选题】(2007年)审计人员对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时,应实施的审计程序有:  A.验证新增固定资产的各种手续是否齐全  B.索取固定资产验收报告,检查验收部门工作的独立性  C.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置情况  D.分析比较各年度固定资产保险费,查明有无异常变动  E.检查折旧额计算的正确性  [答疑编号1338202103]  『正确答案』ABC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例题4·多选题】(2008年)为了检查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测试程序有:  A.抽取部分采购业务,检查请购单是否经过批准  B.检查验收单是否连续编号  C.比较分析当年与上年应付账款余额的变动情况  D.向债权人函证应付账款  E.观察验收部门是否独立于仓库保管部门  [答疑编号1338202104]  『正确答案』ABE  【例题5·案例分析题】(2009年)2009年4月,某审计组对乙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资料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  (1)大宗采购由采购部门经理直接指定供应商;  (2)各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由本部门经理批准后,向供应商发出订单;  (3)由专职人员按月从供应商处取得对账单,并与应付账款明细账相核对;  (4)指定会计人员定期核对采购日记账和总账。  问题:“资料l”中,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有:  A.大宗采购由采购部门经理直接指定供应商  B.各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由本部门经理批准后,向供应商发出订单  C.由专职人员按月从供应商处取得对账单,并与应付账款明细账相核对  D.指定会计人员定期核对采购日记账和总账  [答疑编号1338202105]  『正确答案』CD  第三节 应付款项审计  一、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应付款项期末余额  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揭示应付款项期末余额的变动是否合理。  具体措施有:  1.将本期各主要应付款项账户与上年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  2.将本期外购商品、材料物资或劳务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金额与上年比较,判断应付款项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3.对应付款项占采购金额的比率、应付款项占当年流动负债的比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应付款项整体合理性。经过比较发现应付款项期末余额变动的不合理,应在其他环节加强审核。  4.检查长期挂账的应付款项,分析原因,判断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特别注意是否利用应付款项隐匿收入。    二、抽查应付款项明细账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为了进一步查明应付款项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可运用抽样方法进行核实。  应用抽样审计技术时,测试的样本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付款项的重要性、未清偿账户数量、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以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测试的总体是应付款项明细账账户总数,也可以把决算日后一定期间的所有货币资金支出业务作为总体(条件是财务报表编表日的所有应付款项均在年末后付清)。以应付款项明细账为总体进行抽样审查,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应审查总体所有项目:  1.应付款项账户数较少。  2.抽样结果表明误差很大,无法接受总体。  3.应付款项明细账余额加总与总账余额不符,或者发现有其他重大错误。  抽样审查有困难时,可以把以下的应付款项明细账作为重点进行审查,查明应付款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等:  1.应付款项明细账贷方发生数额较大或账面余额累计数较大的账户。  2.应付款项明细账余额长期未能结清的账户;积欠已久而突然全部结清的账户。  3.同一账户应付已付业务发生频繁的账户。  4.应付款项明细账未标明欠款单位或欠款单位不明确的账户。  5.应付款项明细账账面余额很小,而又长期没有变动的账户。  6.无月结单可供核对的账户。  7.具有特殊交易的账户。  8.提供资产担保的账户。  9.关联单位的账户。  对抽取的或重点审查的应付款项明细账与其原始凭证及有关附件进行核对,查明应付款项的真实性、正确性。  【例题6·多选题】(2009年)审计人员运用抽样方法对应付款项期末余额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决定样本量大小的因素有:  A.应付款项的付款条件  B.应付款项的重要性  C.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  D.应付款项的明细账户数量  E.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  [答疑编号1338202106]  『正确答案』BCDE    三、向债权人函证应付款项数额  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卖方对账单齐备,一般可不必函证。  函证对象:如果付款内部控制有缺陷,又无卖方对账单可供审核,则应对应付款项金额较大、欠账时间较长,核对时发现账证不符、余额为零、往来频繁、变动很大的账户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账户,例如与被审计单位正常业务无关的异常项目等,有必要进行函证,以证实应付款项的实有数额。  由于多数企业对应付款项进行舞弊的目的是低估应付款项,手段以漏记赊购业务为主,因此,进行函证不能完全查明未入账的应付款项。审计人员在收到债权人函证回函时,应将其反映在审计工作底稿上,并与企业应付款项数额核对,如果不相等应查明原因。    四、调节应付款项  如果企业未进行调节,审计人员应执行这一程序,亲自进行调节。  被审计单位应每月从各供应商处取得对账单,与应付款项各明细账调节。调节供应商对账单时,常见的差异是供应商已经入账并发出的货物,但企业没有收到,也没有入账。审计人员应将这些在途货物单独列表反映,不得同那些已验收入库而为了低估负债未作记录的货物相混淆。    五、查找未列报或未入账的应付款项(重要)  审计人员必须执行这一程序,因为应付款项审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审查决算日以后货币资金支出的主要凭证。审查决算日之后数周内的支出业务,目的在于查明会计期间结束后的支出业务,是否确实为了偿付决算日的负债,某项支出业务是否为付清当期货款。  2.追踪决算日后若干天的购货发票,关注购货发票的日期,审查相应的收货记录,查明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有无推后截止期的情况。  3.追踪决算日之前发出的验收单。审计人员从年末前发出的验收单追踪到应付款项账户,可以查明该项负债是否反映在应付款项中。  4.审核卖方对账单,追查应付款项明细表。  5.审核决算日后数周内应付款项账单及原始凭证,查明是否属于本期应计负债。  6.结合材料、物资和劳务费用业务进行审查,确定有无未入账负债。  【例题7·单选题】(2008年)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应付账款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应实施的审计程序是:  A.检查订购单是否连续编号  B.计算当年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上年相比较  C.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并追查至相关的原始凭证  D.抽查请购单是否经过适当审批  [答疑编号1338202201]  『正确答案』C  【例题8·多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有利于审计人员查找未入账应付账款的审计程序有:  A.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并追踪到原始凭证  B.追踪资产负债表日后货币资金支出的主要凭证  C.从临近年末编制的验收单追踪到应付账款明细账  D.审核卖方对账单,追查应付账款明细表  E.核对应付账款明细账与总账期末余额是否相符  [答疑编号1338202202]  『正确答案』BCD  【例题9·单选题】(2009年)审计人员审查应付账款时,发现应付某公司账款210万元,账龄已有2年。但通过审阅凭证、询问有关人员,均未能取得证据来证实该项应付账款的存在性。审计人员应:  A.作出账实不符结论  B.核对账表  C.函证债权人  D.直接调整账项  [答疑编号1338202203]  『正确答案』C  【例题10·案例分析题】(2009年)资料2:该公司2008年生产经营状况和所处经济环境相对稳定,但年末应付账款余额与上年末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审计人员怀疑该公司可能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问题:“资料2”中,为证实乙公司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审计人员可使用的方法有:  A.抽查应付账款明细账并与会计凭证相核对  B.审查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货币资金支出凭证  C.审核供应商对账单,追查应付账款明细表  D.结合材料、物资和劳务费用业务进行审查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答疑编号1338202204]  『正确答案』BCD  资料3.审计人员在复核A供应商对账单时发现2008年l2月A供应商以货到付款方式销售给乙公司的30万元的材料已发出并入账,但乙公司l2月31日尚未收到材料和购货发票,因而未入账,也未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问题:“资料3”中,对于乙公司的做法,审计的认定是:  A.正确  B.不正确,应按供货商对账单进行账务处理  C.不正确,应按购货合同进行账务处理  D.不完全正确,可不做账务处理,但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答疑编号1338202205]  『正确答案』A  资料4.审计人员抽查乙公司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原材料验收单时,发现该公司2008年l2月29日验收入库的一批原材料未进行账务处理,原因是年底前未收到购货发票也未支付货款。该批原材料年底未出库。  问题:“资料4”中,乙公司的做法造成的影响是:  A.少计资产  B.少计负债  C.多计收入  D.少计利润  [答疑编号1338202206]  『正确答案』AB  资料5.该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表反映,应付账款年末余额为5400万元。经查,该公司应付账款明细账中共设置25个账户。  有关账户的情况如下:  (1)账户A的期末贷方余额为l000万元;  (2)账户B的期末贷方余额为500万元,该余额已连续结转2年,期间一直无业务发生;  (3)账户C的期末借方余额为250万元;  (4)账户D的期末贷方余额为50万元。  其他21个账户均为50万元以下的贷方余额,共计4100万元。  问题:根据“资料5”,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表应付账款的期末余额应为:  A.5400万元  B.4650万元  C.5150万元  D.5650万元  [答疑编号133820220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000+500+50+4100=5650万元  第四节 固定资产审计  一、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固定资产变动合理性  编制或取得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通过分析有关比率及有关项目变动趋势,确定固定资产和折旧业务是否真实、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固定资产和折旧变动是否合理。常用的比率和变动项目分析如下:  1.固定资产总值除以全年总产量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将该比率与以前年度相比较,目的在于查明有无已减少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注销或查明有无闲置的固定资产等问题。  2.比较本年度与以前各年度固定资产增加额和减少额。因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不断变化,各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数额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审计人员通过深入分析差异原因,同时根据企业过去和未来的生产经营趋势确定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否合理。  3.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本年度与以前各年度的修理费用,目的在于确定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是否正确,有无混淆这两类支出的错误。  4.本年度计提折旧额除以固定资产总值,将该比率与上年计算数比较,目的在于确定本年度折旧额的计算有无错误。  5.分析比较各年度固定资产保险费,查明变动有无异常。    二、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审查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审查,就是对固定资产取得的实际成本是否真实、正确的审查。  1.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入账价值是否按实际支付的买价、相关税费(不包括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因为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纳税人允许抵扣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记账,有无将包装费、运杂费或安装成本挤入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中,混淆固定资产成本与生产成本界限的情况。  2.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入账价值是否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3.对于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入账的价值是否按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格记账,合同、协议约定价值有无不公允的情况,影响固定资产价值正确性以及投入资本真实性的情况。  4.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入账价值是否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等支出记账,有无将规定的费用项目漏记、错记或多记,以及混淆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界限的情况。  5.对于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入账价值是否按原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记账,有无将改建、扩建期间发生的料、工、费与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相混,或将改建、扩建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不入账的情况。  6.对于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入账价值是否按照同类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证记账,同时包括在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有无未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所提供的有关凭证记账,而是人为估计,同时将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一些费用记入到管理费用中去,或反之,把企业的一些其他开支也混入到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价值中的情况。  7.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入账价值是否合理估价,有无随意估计价值的情况。  8.对于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  9.支出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折合差额,审计人员应注意审查,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是否计入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此之后发生的,是否计入了当期损益。如果这部分处理不正确,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影响也很大。    三、固定资产增减、结存的审查  1.核查固定资产的真实性  法律意义上归属于企业的各项固定资产是否确实存在,需通过监盘加以证实。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一般对房屋、建筑物等无移动性的固定资产,可以重点抽查验证;对安装使用设备,可以在小范围内抽查验证;对可移动的固定资产,需在较大范围内抽查验证。  实物监盘前,应先将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做到账卡相符。清查时,一方面注意固定资产是否完整存在,如主机、辅机、应有的备件是否齐全;另一方面应注意审查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情况,鉴定其新旧程度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必要时请专家对其实际价值进行估价。  监盘后,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进行深入的调查,如发现因凭证手续不全所造成的账外资产应补记入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  2.查验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对实存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需收集各种凭证,如契约、产权证明书、财产税单、发票等,以确定固定资产确实属企业所有当再次审计时,审计人员仍要查验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与初次审计有所不同。可视内部控制情况,抽取一部分资产记录与资产本身进行查对,特别对记录中的一些增减项目进行查对。  【例题11·单选题】(2007年)为了证实实存于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的是:  A.固定资产总账  B.固定资产明细账  C.契约、产权证明书、发票等凭证  D.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  [答疑编号1338202208]  『正确答案』C  【例题12·单选题】(2009年)为了验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审计人员应当采取的审计程序是:  A.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盘  B.检查固定资产购买合同、发票和产权证明等文件  C.检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否正确  D.检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是否符合规定  [答疑编号1338202209]  『正确答案』B  3.新增固定资产的审查  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业务处理。  4.固定资产减少的审查  固定资产的减少,包括报废、出售、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盘亏等。  5.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审查  审查要点主要有:租赁合同是否合法、合规,手续是否完备;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计价是否正确,买价、运杂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费、竣工验收前利息费等是否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是否按合同规定,按期支付租金,支付租金时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按期计提折旧,折旧计算是否正确;合同到期,所有权转移是否按原定条件执行。  6.核实期末固定资产价值  7.审查固定资产披露正确性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进行审查  (1)将当年的折旧费用与以前年度折旧费用比较;  (2)将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乘以本期的折旧率,分析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  (3)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与上期比较,分析本期计提折旧额的合理性;  (4)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评价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并估计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使用年限的变更或折旧政策的变化;  (5)将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记录与“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的本期折旧计提额比较,查明计提折旧是否计入本期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如发现差异,必须查明原因,差异数额较大时需作出调整。  2.确定企业所使用折旧方法的适当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且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允许任意变动,否则它将直接影响成本、利润的真实性。如需变更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审计人员应检查折旧计算单和累计折旧账户,检查企业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  3.计提折旧范围的审查  按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按月初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进行计提。审查时应注意,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是否都已计提,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无计提折旧的情况。如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按规定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等不计提折旧。  4.折旧额计算的审查  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前提下,固定资产折旧额应以月初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折旧率,审查时,应注意固定资产的月初原值的确定是否正确,有无将本月新增的固定资产计提了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未提取折旧。同时应注意折旧率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各类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规定,审计人员应该核实年限平均法的折旧率以及其他的折旧率,并复核折旧额的计算。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审查时,应结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确认其折旧额计算的正确性。  【例题13·多选题】(2007年)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对下列固定资产计提了折旧,其中违反相关规定的有:  A.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C.已提足折旧还在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D.因大修理而停止使用的设备  E.按照规定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  [答疑编号1338202210]  『正确答案』CE    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查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逐项检查固定资产。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只产生较少的现金流量,这是资产存在潜在减值的标志,或通过现场观察可以发现资产是否被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查要点主要有:  (1)确定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及比例的适当性和计提额是否充分。  (2)确定减值准备增减变动完整记录情况。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3)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期末余额的正确性。  (4)结合累计折旧账户,确认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是否按照账面价值和尚可使用寿命调整折旧计提金额。  (5)审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正确披露。  【例题14·多选题】(2009年)下列各项中,应作为固定资产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有:  A.经营性租出的固定资产  B.经营性租入的固定资产  C.存放在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  D.代其他企业管理的固定资产  E.抵押的固定资产  [答疑编号1338202211]  『正确答案』ACE  【例题15·案例分析题】(2008年)2008年3月,某审计组对丙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关固定资产业务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资料1.审计人员对该公司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评后,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问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测试程序的有:  A.检查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是否设置明细账和卡片  B.索取固定资产验收报告,验证验收部门工作的独立性  C.索取固定资产出售调出计划,审查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D.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并与总分类账及报表核对  [答疑编号1338202212]  『正确答案』ABC  问题: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对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时,可采用的方法有:  A.将2007年度的折旧费用与2006年度的折旧费用相比较  B.将2007年固定资产原值除以全年总产量,将该比率与以前年度相比较  C.计算2007年度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与2006年度相比较  D.将2007年度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乘以本期折旧率,并与本期计提的折旧额相比较  [答疑编号1338202213]  『正确答案』ACD  资料2.2007年1月至5月,该公司对旧厂房进行改扩建,有关情况如下:  (1)2007年初该公司会计记录反映旧厂房固定资产原值2500万元,净值1300万元。  (2)改扩建过程中,该公司支付改造施工款2000万元、装修费用800万元。  (3)该公司将改扩建过程中拆下的废旧物资出售,取得收入100万元。  (4)该公司派出5辆车专门用于改扩建,共发生费用20万元,已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问题:针对“资料2”,该公司旧厂房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应为:  A.4100万元  B.5220万元  C.4020万元  D.2800万元  [答疑编号133820221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净值1300万元+施工款2000万元+装修800万元-废旧物资变价收入100万元+5辆车费用20万元=4020万元。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资料3.审计人员在检查该公司固定资产租赁业务时发现以下事项:  (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记入备查账簿。  (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  (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生产线一条,租赁期5年,预计尚可使用年限6年,该公司未计提折旧。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  问题:针对“资料3”,审计人员认为该公司做法正确的有:  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记入备查账簿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  C.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生产线未计提折旧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  [答疑编号1338202215]  『正确答案』AB  资料4.2007年12月,该公司接受客户捐赠价值50万元的大客车一辆,当月投入使用。审计人员发现该公司未对这辆大客车做任何会计处理。  问题:“资料4”中的做法造成该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不实的项目有:  A.固定资产  B.累计折旧  C.应付账款  D.利润总额  [答疑编号1338202216]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准则规定,接受捐赠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第三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生产与存货循环是企业处理有关生产成本计算和存货管理等业务的工作程序的总称。根据财务报表项目与业务循环的相关程度,该循环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是存货。考试中分值5分左右。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11121252008--36--620091124--5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产品成本审计  掌握产品成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存货审计  掌握存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业务循环综述  1.制订和批准生产计划  由计划部门根据客户订单或销售预测等制订生产计划,交由被授权人员审批。决定授权生产后,签发预先编号的生产通知单,安排生产单位生产或执行。编制材料需求报告,列出所需要的材料、零部件及其库存情况。  2.申请和发出材料  生产单位根据生产通知单,填写领料单,由部门经理批准后,交仓库部门领料。在手工系统中,领料单通常一式三联,仓库发料后登记材料明细账留用一联,领料单位保存一联,财会部门进行材料收发核算、成本计算使用一联。  3.生产加工产品  完成生产任务后,将完工产品交生产单位清点并交验收员检验合格后入库,或将产品交下一工序继续加工。  4.存货成本核算  随着生产的进行,成本会计人员要汇集生产过程的各种凭证,逐步登记、汇总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  5.存货管理  仓库要及时通知财会部门入库情况,财会部门进行相应记录。  6.产成品销售出库  销售部门接到客户订单,商定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期、结算方式后,报主管人员批准,再签订销售合同、开出销货单,交由独立的发运部门装运产品。依据经批准的发运通知单编制出库单,并根据出库单登记产成品永续盘存记录。出库单至少一式四联,一联交仓库;一联发运部门留存;一联送交顾客;一联作为给顾客开具发票的依据。  7.存货的报废核销  经部门主管审批后交由财会部门、管理部门、存储部门、技术部门组成的“资产报废审核小组”审核,出具鉴定意见后,送被授权人批准。    二、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1.生产通知单  2.领料、发料凭证  3.产量和工时记录  4.工薪汇总表及工薪费用分配表  5.材料费用分配表  6.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  7.成本计算单  8.存货明细账  9.存货盘点报告表    三、业务循环中的内部控制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职责分工  (1)采购部门与验收、保管部门相互独立,防止购入不合格材料;  (2)存储部门与生产或使用部门相互独立,防止多领材料或存货被盗;  (3)生产计划的制订与审批相互独立,防止生产计划不合理;  (4)产成品生产与检验相互独立,防止不合格产品入库和售出;  (5)存货的保管与会计记录相互独立,防止篡改会计记录、财产流失;  (6)存货盘点由独立于保管人员之外的其他部门人员定期进行,保证盘点真实性。  2.信息传递程序控制  (1)授权程序。  企业生产与存货管理业务都必须经过授权,各项业务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方可办理。  (2)成本控制。  包括制订成本计划、费用预算或控制目标、严格审核原始凭证、设置生产与存货总账及明细账并进行核算、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科学计算产品成本、进行生产与存货成本分析、建立成本和费用的归口分级管理控制制度等。  (3)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记录由财会部门而不是仓储部门负责,以使管物与管账两个不相容职责分离。  3.实物控制  主要措施有: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存货,定期盘点、检查存货管理情况,保管与记录严格分工等。  【例题1·多选题】(2008年)下列职责中,应当相互分离的职责有:  A.原材料的采购与保管  B.原材料的保管与盘点  C.产成品的生产与验收  D.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审批  E.原材料的保管与发出[答疑编号1338203101]  『正确答案』ABCD第二节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一、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  1.调查了解生产与存货内部控制  经过调查了解,运用文字报告、内部控制调查表、流程图等方式,将内部控制情况描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2.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各部门、各业务环节)  3.抽查部分存货入库、出库业务,追踪其业务处理  审计人员根据重要性原则,抽取部分业务文件,测试各控制环节的执行情况,授权、审核、计量、记录等控制环节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  4.抽查盘点记录  审查盘点的范围、组织方式、盘点结果与账面金额是否一致,盘点是否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或仓库保管员以外的人员监督执行。  5.产品生产、成本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查  6.对成本核算和会计入账环节的审查  7.评价生产与存货业务内部控制  有很多危险信号是生产和存货循环独有的,审计人员应当进行评价。这些危险的信号包括:存货的增长率高于销售增长率;生产费用明显高于或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各种“准备”明显减少;生产费用账户发生重大的贷方记录;对审计人员建议的必要内部控制缺乏后续措施。    二、审计目标  1.生产业务审计目标  (1)证实产品成本的真实性。(2)证实成本形成的合规性。(3)证实截止期正确性。(4)证实计价正确性。(5)证实成本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2.存货业务审计目标  (1)证实存货的真实性、所有权与完整性。(2)证实存货计价正确性。(3)证实存货采购和销售业务的合法性。(4)证实存货账务处理和存货记录截止期的正确性。(5)证实财务报表中存货披露的正确性。第三节 产品成本审计    一、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产品成本总体合理性  分析比较的内容主要有:  1.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各个月份主要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余额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以评价生产成本和期末存货余额及其构成的总体合理性。  2.分析比较各月材料和产品成本差异率,判断是否存在人为调节生产成本和存货余额的可能。  3.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度各个月份产品生产成本总额及单位生产成本,以判断本期生产成本的总体合理性。  4.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待处理财产损溢,判断其总体合理性。  5.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度各个月份制造费用总额及其构成,判断制造费用及其构成的总体合理性。  6.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度各个月份直接材料费,判断直接材料费的总体合理性。  7.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度各个月份营业成本总额及单位成本,判断营业成本的总体合理性。  8.计算分析毛利率: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分析其变动合理性。毛利率变动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售价变动、产品单位成本变动、产品总体结构变动、产品销售结构变动等。  9.对关联企业与非关联企业的产品成本、价格、交易量、结算方式比较分析,判断有无虚构业务情况。  【例题2·多选题】(2007)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可以用于对产品成本总体合理性进行检查的有:  A.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主要产品生产成本的变动情况  B.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产品生产成本总额及单位生产成本的变动情况  C.计算产品毛利率,分析其变动合理性  D.抽取部分产品成本计算单,审查直接人工费计算的正确性  E.对产成品实施监盘,确定产成品是否账实相符  [答疑编号1338203201]  『正确答案』ABC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例题3·多选题】(2009)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审查产品成本合理性时,应分析比较某些项目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各个月份的总额、构成及其变动情况,这些项目包括:  A.主要产品生产成本  B.生产成本总额及单位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E.直接材料费用  [答疑编号1338203202]  『正确答案』ABCE    二、标准成本系统审查  具体包括:  1.审核以前年度工作底稿对标准成本系统的描述,询问该系统在本年度发生的主要变化。  2.检查上期工作底稿与本年度的差异账户,以此为基础确定由标准成本会计系统确认的差异额,考虑该差异是否意味着应对标准成本系统进行修改。  3.询问更新标准成本的程序,以确定其在本年度的修正程度。  4.查看厂房设备,记录成本中心、工厂的大致布局、存货的储存;询问本年度生产流程是否进行了重大变动,是否有生产创新、增加了新产品。  5.随机抽取几个产品的标准成本构成,审查产品的成本构成、工薪记录、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合理性,确定所有分录是否已经恰当记录。  6.审核差异报告,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差异及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情况。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表明了有必要对标准成本系统进行修正;询问被审计单位年末将差异在存货和销货成本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确定该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是否与以前年度保持了一致。  7.对被审计单位标准成本系统进行评价并形成书面记录,说明是否可以依赖该标准成本系统将成本分配到年末存货中。    三、成本项目的审查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等。  审查中对下列混淆成本支出的问题应予以特别注意:  1.将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列入成本支出;  2.将对外投资支出列入成本支出;  3.将由职工福利费开支的费用列入成本支出;  4.将由税后利润开支的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及被没收财物损失列入成本支出;  5.将企业对外赞助、捐赠及各种非常损失、赔偿金、违约金等营业外支出列入成本支出;  6.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付费及不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开支列入成本支出。  【例题4·案例分析题】(2007年)资料5.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账中,记录了甲产品的如下支出:  (1)分配制造费用80万元。  (2)分配辅助生产费用40万元。  (3)购入生产设备一台,买价及运杂费等共计20万元。  (4)因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向环保局支付罚款10万元。  问题:针对“资料5”中的情况,不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支出有:  A.制造费用80万元  B.辅助生产费用40万元  C.购入生产设备的买价及运杂费等20万元  D.罚款l0万元  [答疑编号1338203203]  『正确答案』C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直接材料费的审查  1.直接材料耗用量的审查  按规定,材料一经领出即作为消耗,车间已领未用的材料应于期末填写“退库单”办理退库,或者填写红色“领料单”办理假退库。审查中应注意领料单是否经授权批准、材料耗用量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多领未用材料未办理上述手续而虚增本期材料耗用量的问题。生产中的废料、边角料也应办理退库,从本期材料消耗量中冲减,放应审查是否存在废料退库或变卖、收入不予扣除导致成本虚增的现象。  2.直接材料计价的审查  审查中尤其应注意:期末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的正确性;成本差异率计算的正确性;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是否按当月成本差异率计算;成本差异率是否依规定按材料类别或品种计算等。  3.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审查  (1)直接材料费用分配依据的审查。(2)直接材料费分配方法的审查。(3)直接材料费分配结果的审查。  4.直接材料费业务中常见的弊端  (1)领料单中“用途”一项不填或填写不明确,从而造成生产用料与非生产用料、各种产品生产用料界限不清。  (2)不按材料消耗定额或实际需要领料,缺乏严格的审批手续,从而造成材料的浪费,甚至公料私用。  (3)期末已领未用材料不退库也不作“假退库”而留作下月使用,导致两个会计期间直接材料费失真。  (4)生产车间的边角料和废料不退库,或者退库后不作记录,造成直接材料费和产品成本虚增。  (5)在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时,任意调整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人为调节产品成本。  (6)在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时,常采用以下手法人为调节成本:不依照规定按材料类别或品种计算成本差异率,而采用综合成本差异率;不依照规定按本月成本差异率计算分配成本差异而根据调节成本的需要任意分配成本差异等。  (7)对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材料费未按规定的原则选用合理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而是根据需要任意分配。  (8)分配方法选用不当,分配结果不正确。  (9)任意改变材料费的分配方法,造成前后期产品成本不可比、不真实等等。  (二)直接人工费的审查(第四章)  1.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审查直接人工费计算的正确性,查明人工费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的适当性,核对是否与工薪费用分配表中该产品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相一致。  2.分析比较各期人工费变动有无异常,如发现有异常波动须查明原因。  3.结合对工薪业务循环的审查,抽查直接人工费会计记录及处理的正确性。  4.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的企业,抽查直接人工费差异的计算、分配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同时审查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在年度内有无变更。  (三)制造费用的审查  1.制造费用真实性的审查  2.制造费用项目合规性的审查(列支范围)  3.制造费用会计处理正确性及合理性的审查(归集与分配)  4.制造费用分配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四)辅助生产费用的审查  1.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审查  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审查  此外,审查时还应注意是否存在将辅助生产车间为福利部门、基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混入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或者不参加分配,而直接冲减辅助生产费用的问题。    四、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审查  (一)在产品结存量的审查  由于审计期与在产品盘点期的不一致,在产品的数量已发生了变化。为了确认在产品盘存的数量是否真实、正确,应作如下调整计算:  盘存期在产品应存数量=审计期在产品实存数量+盘存期至审计期产品完工数量-盘存期至审计期产品投产数量  然后将计算出的盘存期在产品应存数量同期末计算在产品成本时的盘存记录进行比较,如基本一致,即可确认盘存期在产品数量基本正确;反之,即可推断存在一定错误或弊端。  (二)在产品计价方法的审查  在产品的计价方法有多种,而且每种计价方法均有其适用条件。计价方法选用不当或任意改变都会影响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审查的重点在于计价方法的合理性。  除审查在产品计价方法外,还应当审查计价方法在一定期间有无变化。  (三)产成品成本的审查  1.产成品数量的审查  审查中应注意有无下列现象存在:无视产品质量标准或产品质量检验不严格,将不合  格产品混入合格产品;有意将废品充当合格产品虚报产量或隐产不报等。应注意以下问题:  (1)产成品的所有权。(2)产成品的等级与质量。(3)账实是否相符。  2.产品成本计算的审查  审查所选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审查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可综合采用审阅、核对、复算、函证等方法进行。品种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  【例题5·多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有:  A.对产品成本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分析性复核  B.审查有关凭证是否经过适当审批  C.检查不相容职责是否分离  D.询问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  E.抽查复核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答疑编号1338203204]  『正确答案』AE  第四节 存货审计    一、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存货总体合理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人员通常运用存货周转率衡量销售能力、存货有无积压,分析存货余额存在错弊的可能性。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将被审计单位不同会计期间存货周转率比较并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分析存货周转率变动是否存在以下情况:存货成本项目发生变动、存货核算方法变动、存货储备减少、存货控制程序变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基础变动、销售变动等。  【例题6·单选题】(2007年)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存货的总体合理性时应采用的指标是:  A.流动比率  B.应收账款周转率  C.资产负债率  D.存货周转率  [答疑编号1338203205]  『正确答案』D    二、存货监盘  存货的审查,主要应核实其真实性、完整性,鉴别其所有权,与存货账核对,证实账实是否相符。同时,通过存货的审查,也可以发现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尽管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企业应定期进行材料的盘点,但审计人员仍需在年终进行必要的核实。监盘时间可安排在决算日附近,监盘范围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而定,一般是有针对性地抽查盘点。具体工作要点为:  1.要求企业成立材料盘点小组,审计人员参与制订盘点计划。审计人员应参与盘点计划的制订,包括确定盘点的范围、重点、方法与时间安排。  2.监督盘点工作的进行。在材料盘点时,审计人员必须到现场,自始至终地监督盘点的进行,以保证盘点工作按计划进行。  3.抽查材料盘点记录。审计人员可随时抽查盘点记录,对各种材料的数量、单价、金额进行复核,必要时,可直接复点一部分材料,以验证盘点记录的正确性。  4.鉴定材料的所有权。盘点材料时,应对各种材料的所有权加以鉴定,剔除一些代管、代销、代加工的材料,对于产权不明确的,应加以必要的函证和核实。  5.验证材料明细账余额的正确性。材料明细账余额的正确性要依盘点的结果来证实。但是,如果材料明细账本身记录不正确,将失去核对的意义。  因此在账实进行核对之前,应先将材料明细账所记录的收、发、存的计算加以核实,然后与总账核对,如果发现记录错误,应予以调整。  6.将盘点结果与材料明细账余额核对。核对证实账实是否相符,如出现不符,应做出盘盈、盘亏记录,并建议查找原因。  7.查验存货质量。审计人员在监督盘点过程中,还应注意存货质量,有无过期、失效、毁损或材质下降的情况。必要时应聘请专家对存货的质量与价值加以鉴定,做出必要的调整记录,以合理地反映决算日存货的价值。  【例题7·多选题】(2008年)审计人员对下列账户进行审计时,适宜采用监盘方法的有:  A.现金         B.银行存款  C.原材料        D.应收账款  E.资本公积  [答疑编号1338203206]  『正确答案』AC  【例题8·多选题】(2009年)对库存材料实施监盘时,审计人员应当:  A.采取突击的方式进行  B.随时抽查盘点记录  C.审查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D.如果账实相符,可认定库存材料计价正确  E.注意审查存货质量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答疑编号1338203207]  『正确答案』BE    三、存货计价的审查  应从存货采购、发出和截止期三方面进行审查。  (一)材料采购的审查  1.材料计价的审查  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审计人员应审查其成本构成项目是否真实、正确,计价方法是否保持前后期一致,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应审查材料成本差异处理是否正确。  2.材料采购成本的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  (1)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项目是否完整。(2)材料采购费用分配比例是否合理。(3)材料采购成本是否合规、正确。(4)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在途材料的审查  审计人员应通过有关账、证的核对,确定在途材料的真实性。对超过正常期限的在途材料,审计人员应加以审查,主要应核实供货方是否已发货,超期限的原因是什么,有无丢失的可能,以便加强管理。  4.材料采购账务处理的审查  【例题9·单选题】(2008年)审计人员审查材料采购成本时,下列各项中,不应审查的内容是:  A.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是否完整  B.材料采购费用分配比例是否合理  C.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  D.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答疑编号1338203208]  『正确答案』C  (二)存货发出的审查  企业的存货出库主要是生产部门领用,有时也发生对外出售材料的情况。  1.生产领用材料的审查  2.核实产成品出库的成本结转  3.材料销售的审查  4.低值易耗品的审查  (三)存货截止期审查  检查截止到12月31日所有购入并已包括在12月31日存货盘点范围内的存货。抽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和验收单或入库单,凡是12月31日前附有验收单或入库单的发票,表明货物已收到,并包括在本期的实地盘点存货范围之内;审阅验收部门的记录,凡是决算日或决算日前购进的货物,应检查其相应采购发票是否在同期入账,对于未收到采购发票的入库存货,应检查是否单独存放并暂估入账。查明材料有无提前入账或延期入账的问题。    四、存货跌价准备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存货可能的跌价损失进行备抵。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通过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审查,查明存货跌价准备的真实性、转销的合理性、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期末跌价准备余额的正确性及披露的正确性。  1.取得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及跌价损失明细表  复核加计该明细表的正确性,并与报表、总账、明细账核对相符。  2.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合理性的审查  审计人员应予以重点关注:  (1)存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有证据表明存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4)存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5)其他表明存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3.期后售价的审查  4.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分析性复核  审查前后各期存货跌价准备有无异常变动,是否存在利用跌价准备人为调节成本费用的情况。  5.核对相关会计科目  6.审查存货在财务计报表中披露的正确性  【例题10·单选题】(2009年)下列有关存货实质性测试程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通过监盘证实存货的完整性和所有权  B.通过计算存货周转率检查存货的真实性  C.结合营业外支出账户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审查  D.结合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账户审查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答疑编号1338203209]  『正确答案』D第四章 薪酬业务循环审计  薪酬业务循环包括对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在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进行汇总、分配、支付及账务处理等一系列业务处理过程。考试分值不高,多以单选多选出现。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2    220082212  420092212  4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薪酬业务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熟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业务循环综述  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包括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的服务。  1.员工聘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制定聘用职工的条件和聘用计划,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签发人员调配单,向用工单位分配员工。  2.考勤及工时统计  工资领取部门利用考勤系统或考勤卡,对员工工作时间及劳动成果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这些原始凭证记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工资结算和产品成本的正确性。  3.工资结算  工资管理部门根据人员调配单、考勤记录,依据工资管理制度计算应发放的工资总额、编制工资单;财会部门根据扣款通知单等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计算实发工资。  4.提现和支付  财会部门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实发工资额,领取现金支票并据以到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发放工资或通过开户银行转发工资。  5.工资分配  财会部门以工资结算汇总表为依据,按照工资的用途,编制工资分配汇总表,将应付工资总额及相应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费用。  6.账务处理  主要涉及现金或银行存款支付记录、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和总账记录、工资费用分配记录等。    二、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1.员工录用和调配单  2.考勤系统或考勤卡  3.工资标准和计价单价  4.产量和工时记录  5.生产统计表  6.扣款通知单  7.工资单  8.工资结算汇总表  9.工资费用分配表  10.记账凭证  11.应付职工薪酬总账  12.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    三、业务循环中的内部控制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预防、检查、纠正薪酬业务和账务处理错弊的内部控制包括职责分工、信息传递程序控制和实物控制。  1.职责分工  人力资源管理、工资结算、工资领取、工资发放等职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按照规定流程和手续共同完成,各部门和部门内部各有关岗位应有明确的分工。  (1)人力资源管理、工资领取、统计和财会部门相互独立,防止虚列支出和连贯性错误;  (2)人员调配单的编制与审批相互独立,防止虚增人数和工资级别;  (3)考勤记录与审批相互独立,防止多计和错计出勤天数;    (9)工资保管与记录相互独立,防止篡改记录,冒领工资。  【例题1·单选题】(2009)薪酬业务循环的下列职责分工中,能够预防虚增员工人数和工资级别的是:  A.工资标准的确定和批准相分离  B.生产统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相分离  C.人员调配单的编制和审批相分离  D.工资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和审核相分离  [答疑编号1338204101]  『正确答案』C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2.信息传递程序控制  完善的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需要对与此有关的信息传递程序实施严格的控制。这些控制包括:  (1)授权程序。涉及工资业务,包括编制用工计划、人员调配、考勤及工时统计、工资结算和分配、签发支票提取现金等业务,都必须经企业授权或经主管人员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处理。  (2)文件和记录的使用。为了有效控制薪酬业务,设计一式多联、预先连续编号的原始凭证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分权管理。如产量与工时记录、工资单等一式几联,由不同部门参与控制。财会部门要及时记账,每月月末,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按照工资的用途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据以及时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应付职工薪酬及相关成本、费用账簿,并对人工费用进行分析,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信息。  (3)审核制度。工资业务经授权后实施,还要经有关主管审核签章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或稽核人员进行审查。人员调配单、考勤记录、工资结算汇总表、记账凭证等,需经专人审核,保证业务处理的真实和正确。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测试和评价薪酬业务内部控制,将设置和执行中存在的缺陷及时向管理当局反馈信息。  3.实物控制  实物控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待领工资,并设置保管设施,防止现金被盗;另一方面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薪酬业务会计资料,防止这些资料被篡改、伪造和销毁。  【例题2·单选题】(2008)薪酬业务循环信息传递程序控制中,使用文件和记录的关键是:  A.设计一式多联、预先连续编号的原始凭证  B.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薪酬业务会计资料  C.所有薪酬业务须经授权批准  D.所有薪酬业务须经稽核人员审查  [答疑编号1338204102]  『正确答案』A  第二节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一、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  1.调查、了解并描述薪酬业务内部控制  2.检查工资汇总环节  抽查人员调配单,检查是否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签发、是否连续编号;  抽查考勤单,检查有无工资发生部门主管签字;  抽查工资单,了解是否连续编号,有无工资主管审签;检查工资单上工资计算的正确性;  核对调配单与考勤单记录的人员及工资是否相符;  检查加班加点记录与主管签署的加班费汇总表是否相符;  抽查若干月份工资汇总表,复核工资汇总表是否正确,检查工资汇总表是否经授权审批,检查应付工资总额与工资费用分配表数字的一致性;  实地抽查部分员工,查明其是否确在本企业工作,如已离开本企业则需要管理部门证实;  观察考勤、调配、工资结算、工资发放是否由相互独立部门完成。  3.检查工资支付环节  抽查付款凭证,了解工资支付后,付款凭证上是否加盖“付讫”印鉴;  检查待领工资明细表送交前,是否经工资发生部门主管审核;  检查实发工资总额与银行付款凭证及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  待领工资明细表编制与审核是否相互独立;  待领工资保管与待领工资明细表编制是否相互独立。  4.检查工资费用分配表  抽查产量与工时记录,检查是否经编制人和生产部门主管签字、审核;  检查生产统计报表送交前,是否经编制人和统计部门主管签字、审核;  工资费用分配表编制后,是否经财会部门主管审核;  产量和工时记录与审核是否相互独立;生产统计报表编制与审核是否独立。  5.抽查账务处理  抽查工资分配转账凭证是否连续编号、是否经财会部门主管审核;抽查记账凭证,查明有无编制人、审核人员的签字。  观察稽核人员实施稽核业务过程;检查扣款依据是否正确,代扣款项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抽查部分应付工资明细记录,与记账凭证核对是否相符;抽查应付福利费的提取是否正确。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6.评价薪酬业务内部控制  通过对薪酬业务循环的了解测试,从总体上评价其固有风险;评价控制风险,确定其可依赖程度,明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如果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需要在大范围内进行实质性测试。  【例题3·单选题】(2007)根据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要求,有权签字确认生产车间考勤记录的是:  A.财务部门主管  B.人力资源部门主管  C.生产车间主管  D.行政管理部门主管  [答疑编号1338204103]  『正确答案』C    二、审计目标  1.证实薪酬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证实薪酬业务的合法性  3.证实工资结算的完整性  4.证实工资分配的正确性  5.证实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例题4·多选题】(2008)下列各项中,属于薪酬业务的审计目标有:  A.证实薪酬业务的真实性  B.证实薪酬业务的合法性  C.证实薪酬结算的完整性  D.证实相关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E.证实薪酬水平的公平性  [答疑编号1338204104]  『正确答案』ABCD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一、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总体合理性  1.分析比较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度各个月份职工薪酬变动情况,判断其变动有无异常,如有异常要求被审计单位解释增减变动原因。  2.将本年度产品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费用与前期比较,查明其异常波动原因。  3.将本年度管理费用中人工费用与前期比较,取得管理当局有关员工工薪变动的决议。  【例题5·单选题】(2008)下列各项中,属于审查被审计单位应付职工薪酬总体合理性的审计程序是:  A.抽查考勤表是否有被授权人的签字  B.观察考勤、调配、工资结算等职责是否相互独立  C.检查直接人工费的范围是否合规  D.分析比较近三年和本年度各月份职工薪酬的变动情况  [答疑编号1338204105]  『正确答案』D  二、工资总额真实性的审查  1.查阅有关记录、资料,查明在册员工总数的真实性  2.工资总额各组成项目的真实性的审查    三、工资结算与分配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通过审阅、复核工资结算表和工资结算汇总表,逐级审查工资计算及汇总的正确性。审查中如发现各月份间应付工资总额波动大,产品成本中直接人工费比例升降幅度大,“应付职工薪酬一一工资”账户有较大余额,但没有结算户主,或者虽有户主但不按户主结算等异常情况,应进一步分析审查工资总额、产品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产品成本和利润总额的升降变化情况,核对职工名册和工资结算户,结合“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及其对应账户,查证核实。  1.计时工资的审查  2.计件工资的审查  3.奖金、津贴和补贴的审查  奖金、津贴和补贴的发放范围和标准是薪酬业务审计的重点。对于加班加点津贴应高度重视,有的企业以加班加点津贴为名,变相增加工资或用以支付不符合规定的补助。  4.标准工资的审查  5.代扣代缴款项的正确性的审查  6.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正确性的审查  7.工资分配正确性的审查  企业每月的应付工资,必须于月末按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工资用途,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工资的分配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和损益的真实性,需要查明是否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生产经营性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以及生产成本与期问费用的界限。应注意有无把从事自制设备制造和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企业管理部门、福利部门等部门人员的工资计入产品成本或者相反,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及损益失实的情况。抽查工资结算汇总表与工资费用分配表的一致性,并复核工资费用分配表中各项数据的正确性。  8.直接人工费的审查  (1)直接人工费范围合规性的审查。  (2)直接人工费分配正确性的审查。  9.工资费用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审查  (1)待领工资是否按规定存入银行,并从“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账户转出。  (2)按本月应付工资分配工资费用的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账户的借方(实付工资额)与贷方(应付工资额)不相等,其借方余额表示多付工资,贷方余额表示少付工资,应将贷方余额作为负债反映于财务报表上。  10.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业务审查  【例题6·多选题】(2009)薪酬费用分配正确性审查的内容有:  A.是否按薪酬用途进行薪酬费用的分配  B.录用、解聘程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C.薪酬总额的组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D.应付薪酬是否完整入账  E.有无混淆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任意调节成本和损益的现象  [答疑编号1338204106]  『正确答案』AE    四、其他货币性职工薪酬及相关账户的审查  对于货币性薪酬,在确定应付职工薪酬和应当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时,企业应当区分两种情况:  一是具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货币性薪酬。其中:①“五险一金”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②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l.5%计量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义务金额和应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  二是没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货币性薪酬。  1.对其他货币性职工薪酬的审查  (1)计提依据的审查。按有关规定,审查中应核实计提“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基础是否正确,是否存在人为调整并导致多提的情况。  (2)计提比例的审查。审计人员可采用复算法予以查核计提比例的合规性。  (3)计提结果的审查。在审查了计提依据和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复算法验证各类经费的计提结果是否正确无误。  (4)审阅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明细账,抽查相关原始凭证,审查各类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2.其他相关账户审查  审查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是否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人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人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上述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人当期损益。查明其他相关账户的业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五、职工薪酬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正确性  【例题7·单选题】(2007)下列各项中,属于职工薪酬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有:  A.观察考勤、工资结算、工资发放是否由相互独立的部门完成  B.检查工资汇总表是否经授权审批  C.抽查相关记账凭证,查明有无编制人员、审核人员的签字  D.分析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的工资变动情况,判断有无异常变动  [答疑编号1338204107]  『正确答案』D  【例题8·单选题】(2009)下列各项中,属于应付职工薪酬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是:  A.审阅与薪酬业务有关的制度规定  B.观察考勤、调配、工资结算等职责是否分离  C.审查薪酬费用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D.检查薪酬汇总表是否经过授权审批  [答疑编号1338204108]  『正确答案』C第五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筹资与投资循环指企业从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到取得资金收益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本业务循环的政策性强,发生次数少但交易金额较大,对企业现金流量、财务状况、损益计量等产生较大影响。近年考试分值不高,题型单选和多选。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2    220081112  320091112  3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资本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资本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资本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资本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资本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所有者权益审计  1.掌握实收资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掌握资本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3.掌握盈余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4.掌握未分配利润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举债筹资审计  1.熟悉短期借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长期借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3.熟悉应付债券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4.熟悉长期应付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5.熟悉借款费用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五)投资审计  1.熟悉长期股权投资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交易性投资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3.了解投资性房地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节 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一、业务循环综述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资本投入、举债筹资和企业内部积累等。  1.确定资金需求量  根据企业进行股票、债券投资和联营项目或是偿还债务、调整资本结构等具体内容决定资金需求量。企业生产、研究开发、投资等部门根据各自业务发展需要提出资金需用量,交财会部门统筹安排,制订筹资计划。  2.选择筹资方式  财会部门根据掌握的信息,研究筹资渠道、筹资可能性、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确定最佳筹资方式。  3.审批授权  企业通过借款筹集资金需经管理层的审批,其中债券的发行每次均要由董事会授权;企业发行股票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或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4.签订筹资协议  5.取得资金  6.还本付息或发放股利  7.选择并决定投资项目  企业根据投资目的、遵照投资原则,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战略性投资由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战术性投资项目由投资管理部门或开发部门提出。经财务、市场、生产、研究开发等方面专家论证可行后,交管理当局审批。根据公司章程授权分别由总经理、董事会或股东会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8.签订投资协议并执行  9.投资项目管理  将有关投资的各种原始文件归档保管,跟踪投资过程。对于股权投资,应区别控股与非控股情况派出董事长、董事、监事、总经理、财务总监等管理人员参与生产经营或参与重大决策;对于债权性投资,由投资管理部门适时了解投资项目情况,及时向管理当局报告。  10.收回投资本息    二、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1.资本投入的有关凭证、账簿  2.举债筹资及其清偿的有关凭证、账簿  3.盈余公积的主要文件和记录  (1)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2)投资收益明细账和总账;  (3)利润分配决议、分配方案;  (4)利润分配明细账;  (5)盈余公积明细账和总账。  4.投资的文件和记录    三、业务循环中的内部控制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职责分工  (1)筹资、投资决策和执行相互独立,防止舞弊发生;  (2)筹资、投资业务执行和记录相互独立,以相互牵制;  (3)筹资、投资业务执行与财会部门监督相互独立,防止资金管理失控;  (4)财会部门内部对资金收付、记录、复核相互独立,以保证业务处理正确无误;  (5)盈余公积核算、复核由不同人员完成,有关明细账与总账记录分开,便于核对账面记录的一致性,避免发生错弊。  2.信息传递程序控制  (1)授权程序。  所有的资本交易事项,如股本交易的股票登记、发行、减资或增资等,都必须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事先审批与授权;最高管理机构制定举债政策及内部批准程序;  对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决策后授权财会部门执行;  偿还债务时,要有正式的授权审批程序;  盈余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做出决定办理,盈余公积中各部分的使用经董事会的授权批准。  (2)文件和记录的使用。  资本循环过程需设计或取得原始凭证,作为控制业务的重要措施。  (3)审核制度。  企业对资本金的筹集、存留、增减情况和股息、红利的分配都应定期进行检查清理;对实物资产应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检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检查账证表,抽查出纳保管的票据,检查投资收益和利息等的计算正确性及支付及时性。  3.实物控制  实物控制是对实物文件和实物资产的控制。  实物文件包括筹资计划、筹资协议或合同、股东会决议、董事会纪要、总经理办公会纪要、企业各级领导人批示、投人实物资产验收单、股票或债券发行批件、发行委托书、投资研究方案、投资协议、借款合同、账册凭证等;实物资产包括股票、股权证书、债券、支票、机器设备等。  实物控制就是要限制非授权人接近实物文件和实物资产,以保证各种实物安全。  第二节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一、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  1.资本投入内部控制测评  由于资本投入业务不像存货、收入与费用等经济业务那样经常地、连续地发生,有的在一个会计报告期内可能发生一次,有的可能根本不发生,因此,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不能完全仿照对其他系统评价的方法,而是应侧重于通过研究与评价,揭露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加强管理,确保资本的保值,而不是单纯根据评审结果去确定资本投入的审查范围与重点。  (1)了解与描述资本投入业务的内部控制。  (2)查阅董事会颁布的有关章程、制度,了解企业对资本投入业务的有关规定,索取并阅读经董事会制定并颁布的有关章程与制度,从中主要了解以下问题:  ①章程、制度中各项内容是否在国家相关法令、制度范围内;  ②企业所规定的资本金筹集、使用、变更和清算等事项的办理程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程序与方法;  ③章程与制度中是否明确授权有关部门与人员负责资本投入交易事项的办理,并注意了不相容职务的划分;  ④其他有关规定,如股东会决议、董事会纪要等有关投入资本的约束规定等。  (3)查阅股票发行的有关文件。  (4)分析、核实实收资本账户。在进入实质性测试之前,审计人员有必要对股本账户(或实收资本账户)每一项增减变动情况核实有无正式的董事会批准文件,收取证据纳入永久性审计档案。再次审计时,只对新的变动加以核实。  (5)评价资本投入内部控制。  2.举债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评  (1)了解、描述举债业务的内部控制。  (2)查阅制度、实地观察、抽查有关文件资料。  ①走访管理部门,了解举债筹资的过程,查明企业是否把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估选优等程序作为举债决策程序;了解举债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②抽查明细记录,确定企业是否按计划举债并签订举债合同、契约,有无资产担保,是否按计划使用资金;  ③了解借款经办人员与记录人员是否独立;  ④抽查负债记录,查明举债的审批手续;  ⑤了解债务利息计算、记录、复核、支付业务人员职责分工情况。  (3)抽查、核对负债形成、偿还的有关记录和文件,验证发生日期与其记录日期是否接近或一致,金额是否正确,确定记录控制的有效性。  (4)询问财会部门人员。  (5)评价举债业务内部控制。  3.盈余公积内部控制测评  (1)了解并描述盈余公积内部控制。  (2)测试利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3)了解盈余公积核算过程职责的划分。  (4)查阅规章制度、文件、岗位责任制,询问有关人员。  (5)检查决策日损益核算的会计记录。  (6)查阅公司章程、制度,了解企业对盈余公积业务处理的有关规定。  (7)查阅盈余公积的提取与使用的有关批准文件。  (8)分析盈余公积有关账户。  (9)评价盈余公积内部控制。  4.投资业务内部控制测评  (1)了解并描述投资内部控制。  (2)抽查投资项目文件记录。  (3)抽查投资项目的会计记录。  (4)索取并审阅企业内部的证券盘点报告。  (5)评价投资内部控制。    二、审计目标1.资本投入审计目标(1)证实投入资本的真实性。(2)证实投入资本的完整性。(3)证实企业投入资本业务发生的合法性。(4)证实投入资本分类的正确性。(5)证实投入资本过账和汇总正确性。(6)证实投入资本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正确性。2.负债筹资审计目标(1)证实举债资金的真实性。(2)证实举债资金的完整性。(3)证实所有权。(4)证实举债筹资的合法性。(5)证实分类正确性。(6)证实举债筹资业务截止期的正确性。(7)证实举债筹资业务过账和汇总正确性。(8)证实举债筹资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正确性。3.盈余公积审计目标(1)证实盈余公积真实性。(2)证实盈余公积完整性。(3)证实盈余公积合法性。(4)证实盈余公积分类的正确性。(5)证实盈余公积计价正确性。4.投资审计目标(1)证实投资及投资收益的真实性与所有权。(2)证实投资的完整性。(3)确认投资的合法性。(4)确认企业投资计价及收益过账和汇总的正确性。  【例题1·单选题】(2008)资本投入的审计目标中,证实投入资本的真实性是指:  A.确认记录在资本账户的余额确实存在,记录的金额是实际发生的  B.确认应该记入各资本账户的业务全部记入  C.确认记录的金额经过正确的过账和汇总  D.确认资本业务按会计准则正确列示于财务报表  [答疑编号1338205101]  『正确答案』A第三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    所有者权益审计由资本投入审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审查等部分组成。    一、资本投入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资本投入审计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审查两部分。  (一)实收资本的审查  因为实收资本账户业务量不大,有时在年度内没有变动,所以可采用全面详细的审查方法。  1.编制或取得实收资本明细表  2.审查实收资本的真实性  将实收资本明细表与财务报表有关项目及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相互核对,检查其是否一致。以下就投入资本的不同形式说明审计要点:  (1)货币资金投资的审查。  查明投入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审查开户银行或货币资金汇出银行的相关凭证,查明投资者有无以接受投资企业的名义或者以接受投资企业为担保人,向银行或其他机构借款,并以该项借款投资。  对以外币出资的,无论是否有合同约定汇率,均不采用合同约定汇率折算,而是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这样,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相等,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2)实物投资的审查。  投资者以房屋、建筑物投资时,应索取有关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文件,查明房屋、建筑物的产权是否属于投资者,投资者与企业是否按规定办理了产权转移手续,企业是否办理了验收手续。必要时,根据实物投资清单的内容深入现场审查。  (3)无形资产投资的审查。审查无形资产账户及相关凭证,查明无形资产有无合法的证明文件,例如专利权证书、商标权证书等,查明无形资产的有效年限、技术特征、实用价值、作价依据;审阅投资者与企业签订的作价协议等文件,必要时向有关专家咨询,查明无形资产的真实性和所有权。  3.实收资本账户记录完整性的审查  4.实收资本业务揭示充分性的审查  5.实收资本业务合法性的审查  (1)审阅账册、凭证等,查明企业的注册资金数额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借入资金与资本有无混淆,有无以借入资金顶替资本的情况;有无抽取、侵占国家资本的情况;企业注册资金是否与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符,是否符合《公司法》等法律的要求。  (2)审查各投资者是否根据规定投足资金,投入资本是否按时全部到位,有无违约情况。  (3)审查出资形式的合法性,验算资本投入额,查明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投入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4)审查资产估价的合法性。根据规定,非货币性资产投入时应进行资产评估。  (5)有外商投资时,应索取国家商检部门出具的商检报告,以确定有关投资业务的合法性。  (6)审查减少实收资本的合法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查明有无以下问题:  ①擅自减资,将货币资金返还原汇出单位;  ②投资方以借款为名向接受投资企业借款,或长期占用其资产,变相抽回资金;  ③投资者以短期借款取得货币资金,取得营业执照后则将资金抽回,归还借款;  ④违反规定,将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财产损失或其他支出冲减资本金,从而影响资本金的完整性。  【例题2·多选题】(2009)对实收资本业务合法性的审查,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有:  A.需要查明企业的注册资本数额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B.需要审查投资者的投资是否足额按时到位  C.投资者以非货币资产投资时,需要审查资产估价的合法性  D.外商以固定资产投资时,应当索取国家商检部门出具的商检报告  E.应审阅实收资本备查簿与实收资本明细账记录是否一致  [答疑编号1338205102]  『正确答案』ABCD  6.实收资本业务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审查  (1)审查股票发行时账务处理的完整性。审查实收资本账户及其他有关账户及凭证等,查明溢价发行的溢价收入扣除发行费用的余额是否全部记人资本公积账户。  (2)审查实物资产投资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审计人员应注意审查,企业是否按照投资双方确认的价值确认有关资产账户和实收资本的入账价值。  (3)审查转增资本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将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转作资本金的账务处理,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但各投资者明细账的资本数额应按其原有投资的比例增加,审计人员应注意其处理的正确性。  (4)审查实收资本明细账与总账余额及财务报表的一致性。将明细账余额与总账余额核对,确定二者是否相等;总账余额与财务报表数额核对,确定其是否一致。  (二)资本公积的审查  1.编制或取得资本公积明细表  2.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审查  3.拨款转入的审查  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部分。对此,应检查政府批文、拨款凭证及项目完成记录和项目决算书等,查明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4.股权投资准备的审查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企业按其投资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作为股权投资准备。  5.资本公积使用合法性的审查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查明有无企业权力机构的正式决议,有无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经办手续是否完备。  (2)审查有无将资本公积中的准备项目用于转增资本。  (3)审查有无挪用资本公积的情况。如将股本溢价收入用来发放现金股利,将资本公积用于集体、职工福利,或利用资本公积进行各种营私舞弊活动。  【例题3·单选题】(2007)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按照原出资比例将资本公积500万元转增资本的合法性,审计人员应实施的审计程序是:  A.审阅批准文件,检查经办手续是否完备  B.审查资本公积总账与明细账的一致性  C.观察公司账务处理的流程  D.询问财务人员是否存在其他转增资本的情况  [答疑编号1338205103]  『正确答案』A    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盈余公积的审查  1.编制或取得盈余公积有关账户明细表  2.法定盈余公积的审查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必须从税后利润中提取。  ①审查法定盈余公积从利润中提取的顺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分配顺序为:首先,抵补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其次,用于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超过税前补亏期限);最后,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查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顺序有无违反规定,有无税前列支、减少应交所得税的情况。  ②审查提取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③审查法定盈余公积使用是否合法。  3.任意盈余公积的审查  4.盈余公积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审查  (二)未分配利润的审查  1.上年度和本年度结转未分配利润实有额的审查  2.未分配利润合规性、合法性和正确性的审查  3.未分配利润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审查  【例题4·多选题】(2008)下列有关所有者权益审计的提法中,正确的有:  A.所有者权益审计就是对资本投入的审查  B.实收资本业务量不大,可以采用详细审计的方法  C.审查实收资本业务时,除关注真实性和完整性之外,还应关注合法性  D.投资者以外币出资的,审计人员应检查折算汇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E.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实物盘点、核对投资清单等,验证实物投资是否真实存在  [答疑编号1338205104]  『正确答案』BCDE  *第四节 举债筹资审计    一、借款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举债筹资审计包括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借款费用的审查。  (一)短期借款的审查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  1.确定短期借款期末余额的真实性  2.短期借款偿还真实性、及时性和合规性的审查。  如果逾期偿还,需查明原因和责任。借款转期时,旧借款和新借款是否同时在账上反映,转期手续是否齐备。  3.短期借款入账完整性的审查  (1)审查各项借款的日期、利率、还款期限及其他条件,确定有无低计短期借款或将短期借款记入长期负债账户的问题。  (2)向被审计单位开户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确定有无未登记的短期借款。  (3)分析利息费用账户,了解利息支出、利率及利息支付期限等,验证利息支出是否合理。  4.验证利息计算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根据短期借款的有关资料,验算应付利息费用,将计算结果与期初应付、预付及期末应付、预付核对,并查明相关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  (二)长期借款的审查  1.编制长期借款及利息费用明细表  2.函证长期借款  如果长期借款期末余额较大,或有关业务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时,应向贷款银行或其他有关债权人函证借款额、借款利率、已偿还金额及利息支付情况等。  3.验证长期借款期末余额  审阅账簿记录,验证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与相关的原始凭证上所反映的金额是否一致。  4.长期借款抵押、担保情况的审查  5.未入账负债的审查  (1)查阅企业管理部门的会议记录、文件资料等,了解企业决定筹集的全部债务资金的来源;  (2)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债务说明书,了解举债业务;  (3)向债权人函证负债金额,确定负债记录的完整性;  (4)分析利息费用账户,验证利息支出是否合理,确定实际支付利息与账面反映的应付利息是否一致,以查明有无支出来自未入账的长期负债利息;  (5)询问取得资产的融资方式、复核货币资金的收入来源等。  6.长期借款合同履行情况的审查  7.长期借款分类和记账正确性的审查    二、应付债券的审查  三、长期应付款的审查    四、借款费用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查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是否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价值;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审查  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开始资本化: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是否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2)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3)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4)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5)在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价值。  (6)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计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价值;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7)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在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直至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重新开始。如果中断是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必要的程序,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应当继续进行。  (8)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的,应当停止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购建或者生产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但必须等到整体完工后才可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的,应当在该资产整体完工时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2.财务费用的审查  (1)财务费用确认正确性的审查。财务费用的确认首先应符合财务费用性质的规定,还应检查确认的时间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原则。  (2)财务费用发生额真实性的审查。审查其确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活动而发生,审查其数额确为抵减利息收入、汇兑收益等的净支出;审查其计算的正确性。  (3)财务费用结转合规性的审查。按规定,财务费用应于期末全部转作当期损益,该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3.其他项目的审查  4.审查企业在附注中披露借款费用的正确性  *第五节 投资审计    投资审查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审查、投资性房地产审查、交易性金融资产审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审查、持有至到期投资审查。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审查  1.编制或取得投资明细表  2.核查投资计价的正确性  审计人员应审查投资的有关账户,核查投资入账计价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1)以支付现金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是否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审查时如发现错列现象,应加以调整。  (3)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即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3.验证投资收益  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记账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4.投资收回、出售与转让的审查  5.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审查  6.确定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正确性  二、投资性房地产审查  三、其他投资项目的审查  【例题5·单选题】(2007)如果被审计单位投资的证券是委托某专门机构代为保管的,为了证实这些证券的存在性,审计人员应实施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调查代管机构的资质  B.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书面说明  C.向代管机构发函询证  D.检查相关会计记录  [答疑编号1338205105]  『正确答案』C  【例题6·单选题】审查托管证券的真实性时,审计人员应采取的主要审计程序是:  A.审阅投资明细账  B.向代管机构函证  C.询问管理部门  D.检查股票和债券登记簿  [答疑编号1338205106]  『正确答案』B第六章 货币资金审计  货币资金审计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在中级审计师考试中属于重点章节,每年考试分值10分左右,且题型涉及面广。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  24126200822122482009  1251012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本业务的性质  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  3.了解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文件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货币资金业务的审计目标  (三)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  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外币业务与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1.熟悉其他外币资金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审查外币金额折算及汇兑损益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内容  3.了解审查外币交易事项的内容  第一节 本业务的性质    一、业务综述  货币资金业务主要有处理单据、受理结算凭证、办理结算、收付款项和账务处理等,具体内容如下:  1.处理单据  对于与货币资金业务相关的单据的处理涉及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这些单据处理后,交财会部门。  2.受理结算凭证  从企业外部转来的结算凭证要先经过销售部门或采购部门等受理后再送交财会部门。  3.办理结算  出纳员根据销售合同、销售发票、提货单和运单等,编制代垫费用清单,据以到银行办理收款转账或提取现金;根据采购合同、请购单、验收单、入库单等办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结算,或在开户银行申请办理汇兑、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外埠存款、国际信用证存款结算;根据受理的付款结算凭证,到开户银行办理付款、拒付、多余款转账。  4.收款与付款  出纳员根据销售发票和收款通知单,办理收款业务;根据请购单、差旅费报销单、备用金报销单、付款凭单和工资结算汇总表及所附原始凭证,办理付款业务。每日终了,根据所收款项编制送款单,连同所收现金送存银行。  5.账务处理  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时,财会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支付现金或银行存款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账或银行存款账;涉及其他货币资金收付时,根据相关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6.银行存款余额调节  货币资金业务中的另一重要业务就是银行存款余额调节。    二、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文件  1.原始凭证  2.现金日记账  3.银行存款日记账  4.现金总账、银行存款总账  5.其他有关账户    三、货币资金业务中的内部控制  1.职责分工  对货币资金业务应实行业务分管、相互制约,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自始至终包办货币资金业务事项,应对不相容职务分离,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  (1)采购、销售、劳动工资、其他零星收支与财会部门相互独立,防止作弊;  (2)收入单据的开具与审核相互独立,防止贪污或挪用;  (3)支出和报销单据的编制、审批、审核相互独立,防止虚列支出;  (4)收付款结算办理与审核相互独立,防止差错和舞弊;  (5)支票的签发与出纳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相互独立,防止虚列支出、贪污或挪用;  (6)出纳与会计相互独立分管货币资金收支和记录,防止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贪污或挪用;  (7)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相互独立,防止连贯性差错;  (8)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总账相互独立,防止连贯性差错;  (9)由出纳员以外人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对现金进行稽核,防止连贯性差错;  (10)支票与印章应由不同的人保管,防止管理失控。  2.信息传递控制  建立必要的审批授权程序、使用文件和记录、业务独立监督检查。  (1)授权程序。  有效地控制要求对货币资金的各项业务均应由主管领导授权或审查批准后才可办理,建立报销审批、审核制度。送交财会部门前,采购合同、付款结算凭证、收款结算凭证、支出单据、支票使用等,须经主管部门领导审批,防止差错、挪用资金、贪污等。  (2)文件和记录的使用。全部收支及时、正确入账。出纳员与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连续编号的收、付款记账凭证,及时办理收、付款业务,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签字盖章以示收付完成。  (3)监督控制。  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会计人员在办理各项货币资金收付款业务,以及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都要审核经济业务内容的合法性、业务处理手续的合规性、原始凭证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审核后要签字盖章。  通过对账保证总账与日记账、企业账与开户银行账的一致性。会计与出纳要定期核对日记账与总账,保证账账一致。同时,主管会计要定期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未达账项,保证企业的银行存款账与开户银行账相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或稽核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监督盘点库存现金,保证账实相符;抽查收付款业务账项和凭证,检查有无错误和弊端。  3.实物控制  设置现金、支票、账簿保管设施,防止失窃。限制接近货币资金以进行实物控制,出纳员主管现金和银行单据的收付与保管,要限制其他人的接近。在企业内部,现金的收取和支付要尽可能集中办理,收到的现金要及时解缴银行,防止坐支现金。  【例题1·多选题】(2007)下列各项中,与货币资金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采取的措施有:  A.定期核对检查  B.严格职责分工  C.控制坐支规模  D.严格财产实物控制  E.严格授权批准  [答疑编号1338206101]  『正确答案』ABDE  【例题2·单选题】(2008)根据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出纳员可以承担的职责是:  A.登记现金日记账  B.登记应收账款明细账  C.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D.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答疑编号1338206102]  『正确答案』A  【例题3·案例分析题】(2008)资料2.审计人员发现甲公司存在下列两种情况:  (1)以前年度从未对存货进行盘点,出库单也未连续编号。  (2)出纳员负责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同时保管支票和印章。  问题1.“资料2(1)”所述情况,甲公司违反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控制有:  A.职责分工控制  B.实物控制  C.业务授权控制  D.凭证与记录控制  [答疑编号1338206103]  『正确答案』BD  问题2.“资料2(2)”所述情况,甲公司违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相关控制是:  A.职责分工控制  B.实物控制  C.业务授权控制  D.凭证与记录控制  [答疑编号1338206104]  『正确答案』A  第二节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  1.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2.抽查收款凭证  审计人员选择一定数量收款凭证,核对收款凭证与账户记录日期和金额是否相符;核对收款凭证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核对收款凭证与应收账款等相关明细账的有关记录是否相符;核对收到金额与销售发票等相关凭证的一致性等。  3.抽验付款凭证  审计人员测试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时,应抽查部分货币资金付款凭证,验证各项货币资金的付款业务是否经过适当的审批、授权与审核。  (1)检查有无审批授权人的签章。  (2)验证签章人是否符合授权的层次与范围。  (3)核对现金或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付款金额是否正确。  (4)核对付款凭证与银行对账单的一致性。  (5)核对付款凭证与购货发票、应付账款明细账的一致性。  4.抽查一定期间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总账核对  5.抽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与库存现金盘点表  有效地内部控制要求建立健全定期对账与稽核制度,在内部控制测试时,审计人员应该抽查企业是否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至少抽查两个月的银行存款收支记录,逐笔核对银行对账单,验证企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的正确性。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否由独立人员及时编制、企业是否及时调节差异。  同时注意是否存在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的情况,以及存在与本单位无关的收付款业务。  抽查库存现金盘点表,与相应月份的现金日记账核对,验证一致性,并核实溢缺现金的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6.查阅制度  实地观察、检查账簿凭证,检查不相容职务的划分。  主要有:  (1)抽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了解编制人签章是否为出纳员以外的人员;  (2)抽查日记账记录与相应的会计凭证,凭证上是否有会计人员的审核签章;  (3)支票保管、登记与印章的保管是否分别由不同人员负责;  (4)各项货币资金的收、付程序有无明确的制度规定,如差旅费报销手续、借支现金手续等。  7.检查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的管理情况  8.评价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  【例题4·多选题】(2009)下列审计程序中,属于对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测评的有:  A.审阅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相关制度规定  B.抽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编制人签章是否为出纳员以外的人  C.检查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的管理情况  D.向与被审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银行进行函证  E.使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货币资金总体合理性  [答疑编号1338206105]  『正确答案』ABC    二、货币资金审计目标  1.证实货币资金余额的真实性和所有权  2.证实货币资金余额的完整性  3.证实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  4.证实外币计价的正确性  5.证实货币资金分类的正确性、过账和汇总的正确性  第三节 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    一、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货币资金总体合理性  审计人员对不同期间的现金与银行存款余额进行趋势分析,检查所有的运营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以此为基础了解现金与银行存款可能发生的潜在变化和风险。    二、库存现金的监盘  对库存现金一般采用监盘方式进行审查,步骤为:  1.组织安排库存现金监盘工作  明确出纳员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应适时组织安排库存现金监盘工作。首先应由出纳员将现金全部放入保险柜暂作封存,同时要求出纳员将全部凭证入账,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填写“现金出纳报告书”。其次,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企业除封存在保险柜的现金外,是否还有现金存入办理现金收付业务的其他部门,或其他人员手中。对于所有的库存现金,无论存放何处,应同时全面地进行清点。  库存现金的监盘,应采取突击式监盘,即不事先通知出纳员,防止出纳员在监盘前采取措施掩盖弊端,达不到监盘的目的。监盘库存现金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营业前或营业终了后,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避免现金收支的高峰时间。  2.监督盘点库存现金  出纳员填制“现金出纳报告书”或“现金余额表”后,应在会计主管人员和审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清点现金,并做出记录。会计主管人员和审计人员在旁观察监督,必要时进行复查。监盘库存现金工作应注意:  要有被审计单位的有关领导或主管会计、出纳员始终在场的情况下,由出纳员自点,审计人员只是监盘。如果监盘揭示了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审计人员应要求再次清点,并要求被审计单位确认监盘数据的正确性。同时要注意有无利用借条、收据抵库的现象。  3.填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出纳员清点库存现金以后,应由其填制“库存现金盘点表”,该表由出纳员、会计主管、审计人员共同签字,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库存现金监盘表应反映实际库存现金监盘数,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账实是否相符即有无溢缺等情况。  【例题5·多选题】(2007)审计人员对库存现金实施监盘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A.采取突击式监盘  B.尽量安排在营业开始前或营业结束后  C.事先通知出纳员做好准备,以节约盘点时间  D.在被审计单位有关领导或主管会计在场情况下,由出纳员清点  E.“库存现金盘点表”由出纳员、会计主管、审计人员共同签字  [答疑编号1338206106]  『正确答案』ABDE  【例题6·单选题】(2008)在对被审计单位库存现金实施监盘过程中,负责清点现金的应当是:  A.审计人员      B.出纳员  C.会计主管      D.仓库保管员  [答疑编号1338206107]  『正确答案』B    三、现金与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审查  (一)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  1.抽查现金日记账记录  审计人员应首先抽查至少1至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记录,审核以下方面:  (1)验算加总额。  (2)审阅现金日记账摘要栏,看其现金收付业务是否合法,有无超出规定的结算范围。  (3)审阅现金日记账金额栏,看其现金收付金额是否过大,是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额。  (4)审阅对应科目栏,检查各项现金收付业务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正确。  (5)审阅库存现金每日余额,看其是否超过了规定的限额,对于超出部分,是否及时解缴银行。  (6)审查有无坐支现象。  (7)审查现金日记账的序时登记,审计人员应审查现金日记账是否按日期序时登记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揭示前后日期颠倒、故意调剂,以掩饰错弊的情况。  2.原始凭证的审查  根据现金日记账的抽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金额大的原始凭证加以审查。审查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现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以及凭证本身有无被涂改或伪造的情况。  3.现金收支截止期的审查  审计人员应审查决算日前后一段时间内现金收支原始凭证,检查现金收支截止期的正确性,注意有无跨期处理事项。  4.现金溢缺的审查  如果企业存在现金溢缺事项,审计人员应对所有现金溢缺情况给予关注。应审查现金溢缺的会计处理及相关凭证是否合法有效。  (二)银行存款的审查  审查时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余额的一致性,如发现不符应查明原因。  分析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的比例、存放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占银行存款的比例,判断有无非法集资问题及存款的安全性。  1.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  审计人员必须抽取部分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加以审核,审核内容为:  (1)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余额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应查明原因。  (2)依次验算其加总额的正确性。  (3)抽查银行存款重要业务,验证其合法性。  (4)抽查与银行存款有关的往来账户。  2.分析银行存款中定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  3.检查银行存款账面余额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证实银行存款账面余额是否存在的重要程序。  审计人员一般应重点抽查收支业务较为频繁的银行账户,选择其12月和l月至11月中的任何一至两个月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检查。  审查中可采取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或复核被审计单位自行编制的余额调节表的方法。如果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可以信赖,审计人员可采取复核企业自编的银行存款调节表的方法。  (1)复核企业自编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步骤与要点。取得被审计单位保存的银行对账单的副本,确定其数字的正确性。将调节表上账面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加以核对,确定是否一致。  (2)自行独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步骤与要点。要求会计人员将银行存款收付凭证全部登记入账,并结出余额。向所有在审计年度内存过款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函证期末银行存款余额,索取银行对账单。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上的余额加以核对。  调节未达账项并审阅企业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于对账单与银行存款账余额不一致的情况,不仅要调节未达账项,而且要注意,有无账务处理上的差错。  即使在余额一致的情况下,也应注意有无一收一付金额相等而一方遗漏入账的情况。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银行已收、企业未收和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未达账项。出纳员可能将这样的一收一付业务不登记入银行存款日记账,而贪污公款或出借账户。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人员在上述审查基础上,自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证实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对账单是否一致,同时对有关收付业务合法性作进一步审查。  【例题8·案例题】(2007)  资料3.该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上的期末余额不一致,由该公司出纳员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反映二者调节相符。  问题:针对“资料3”中的情况,审计人员应实施的审计程序有:  A.直接认定其银行存款余额正确  B.向有关开户银行函证  C.要求出纳员对其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  D.审计人员自行独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答疑编号1338206108]  『正确答案』BD    四、检查、函证银行存款余额  在审计过程中向有关开户银行函证,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余额是否真实、合法和完整。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是银行存款审计中的又一重要程序。为了达到函证目的,函证时,审计人员应向被审计单位在本年存过款(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的所有银行发函,其中包括存款账户已结清的银行,因为有可能存款账户已结清,但仍有银行借款或其他负债存在。同时,对于审计人员已直接从某一银行获得了银行对账单和所有已付支票的,仍应向这一银行进行函证。  审计人员向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寄送询证函,询证函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搜集银行账户信息,第二部分搜集贷款信息,如到期日、利率、开始支付利息的日期、贷款担保等。  检查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一年以上的定期或限定用途的银行存款,不属于流动资产,应列入其他资产项下。对此,审计人员应查明情况,作出相应记录。    五、核实货币资金收支的截止期  财务报表上所列示的银行存款余额,应包括当年最后一天下午所收到或付出的银行存款,而不应包括其后所发生的。如年终前未解缴银行的收入汇票与支票或在途存款列入银行存款,均属于提前入账、高估银行存款的错误。  为此,审计人员应对决算日前后数天所发生的银行存款收付业务进行审查。可采用以下方法:  1.审阅支票(包括汇票等各种单据)收入与送存记录,检查年终前未送存银行的支票其收入记录日期;  2.查阅期后银行对账单第一周的银行存款收入,核实银行存款日记账,揭露将期后收入提前入账的错误;  3.查验被审计单位决算日签发的最后一张支票序号,并检查在此序号前的支票是否均已寄出并入账,揭露支票已发出而在决算日后才入账、人为控制截止期的不正当行为。  【例题9·多选题】(2008)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采用的审计程序有:  A.抽查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B.函证银行存款余额  C.检查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D.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  E.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数天发生的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是否及时入账  [答疑编号1338206109]  『正确答案』ABCE  *第四节 外币业务与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一、检查外币金额折算及汇兑损益账务处理正确性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一)核实记账本位币  (二)抽查验证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的正确性  审计人员应对一些重要的事项,如金额较大,或内容较重要的,如接受投资的项目,其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的正确性加以验证。按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折合汇率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价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价。月份终了,企业应当将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等各种外币账户的余额,按照月末的市场外汇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审查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是否遵循下列规定: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三)汇兑损益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审查    二、外币交易事项的审查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审查    【例题10·案例分析题】(2009)  2009年4月,某审计组对丙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关货币资金业务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  资料1.审计人员在对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了解到:  (1)出纳员同时负责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  (2)为便于及时支付款项,支票和印章由出纳员统一保管;  (3)3万元以下的付款业务,会计人员可以直接办理,3万元以上的付款业务,则需会计主管审批后方可办理;  (4)会计主管定期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问题1.“资料1”中,违反内部控制相关要求的有:  A.出纳员同时负责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  B.支票和印章由出纳员统一保管  C.会计人员直接办理3万元以下的付款业务  D.会计主管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答疑编号1338206110]  『正确答案』BC  资料2.通过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并进行相关测试,审计人员确定货币资金业务审计的重点为证实货币资金业务的真实性、截止期和收付业务的合法性。  问题2.“资料2”中,为了证实货币资金收支截止期的正确性,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的收付款业务期间是:  A.整个会计期间  B.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当天  C.上一个会计期间  D.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前后数天  [答疑编号1338206111]  『正确答案』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资料3.审计人员对该公司库存现金进行监盘,并采取了以下程序:  (1)4月l6日临近下班时进行监盘;  (2)事先未通知财务部门;  (3)要求出纳员清点现金,会计主管和审计人员在旁监督;  (4)“库存现金盘点表”由出纳员、会计主管和审计人员共同签字后,作为审计工作底稿留存。  问题3.“资料3”中,审计人员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盘的程序正确的有:  A.临近下班时进行监盘  B.采用突击方式  C.出纳员清点现金  D.“库存现金盘点表”的签字和留存  [答疑编号1338206112]  『正确答案』ABCD  资料4.通过现金监盘,审阅现金日记账及有关收付款凭证,审计人员发现:  (1)4月16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为7693.30元,实际库存现金监盘数为2243.30元。  (2)审计人员在保险柜中发现一些单据:一是职工王某差旅费借款单一张,金额为3000元;二是已付款的报销凭证3张,金额合计4050元;三是已经收到款的现金销售凭证2张,金额合计2200元。  问题4.“资料4”中,该公司4月16日现金日记账余额应是:  A.2243.30元  B.2843.30元  C.7693.30元  D.12543.30元  [答疑编号133820611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7693.30-3000-4050+2200=2843.30元。  资料5.审计人员发现该公司2008年12月银行对账单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不符,决定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进行追踪。  问题5.“资料5”中,审计人员应进一步采取的最有效的审计程序是:  A.重新调查了解相关内部控制  B.对当年各月份银行存款余额进行趋势分析  C.随机抽取部分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并加以审核  D.审查被审计单位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答疑编号1338206114]  『正确答案』D第七章 财务报告审计  财务报告审计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等的审计。在中级审计师考试中属于非重点章节,近年考试分值不高,题型集中在单选和多选。  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72224  620081112  320092212  4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熟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  2.熟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3.熟悉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4.熟悉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  (二)个别财务报表审计  1.熟悉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2.熟悉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3.了解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4.了解财务报表附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三)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审计  1.了解合并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  2.了解分部报告审计的主要内容  3.了解企业合并审计的主要内容  4.了解审查关联方披露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主要环节  1.岗位责任控制  2.编制程序的控制  (1)结账控制。  (2)对账控制。  (3)试算平衡控制。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主要内部控制环节与前面所述资产负债表的内部控制环节基本相同,除此之外,还要设置与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关的专门账户控制、调整分录控制、工作底稿(或T形账户)控制等。  3.会计稽核控制  (1)报表内容控制。为了满足企业自身及社会各方面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2)编制方法控制。  保证每一报表内、不同报表有数量对应关系的项目之间保持应有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表内经济指标能如实反映企业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  (3)审核控制。  财务报表编制完毕,必须经财会部门负责人根据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正确性等进行认真审核并签章。  4.报送时间控制  企业的财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在规定的期限内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和主管部门。  5.公司治理层面控制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顶层结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治理结构设计合理、治理机制有效运行,这是保证财务报告可靠的关键。  【例题1·单选题】(2009)为保证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应建立严密的工作程序,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质量要求和时间限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责任和职权范围,这种内部控制要求是指:  A.编制程序控制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B.岗位责任控制  C.编制方法控制  D.审核控制  [答疑编号1338207101]  『正确答案』B  二、内部控制测评  1.了解并描述报表编制的内部控制。  2.通过审阅有关表、账或进行实地观察,验证企业所设计的报表编制程序的健全性及有效执行情况,并针对重点环节(薄弱、失控环节)做进一步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通过调查、询问、实地观察,检查报表编制的各环节、各岗位责任制的健全性、严密性,分工是否明确,相互间的制约、协调机制是否合理,各项责任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等。  4.运用抽查法(必要时对重要财务事项和账户采用详查法)检查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效。  5.调查了解有关人员掌握报表编制原则、程序、方法的情况,初步审查编制报表工作的质量。  6.索取以往年度报表报送工作的资料,了解企业是否在规定期限向有关部门、单位报送规定种类的报表。  7.评价内部控制。通过对以上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评审,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财务报告审计目标  1.证实报表内容的真实性  2.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3.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一贯性  4.揭示现金收支变化趋势,为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提供依据  5.证实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正确性  【例题2·多选题】(2009)审查财务报表的目标有:  A.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B.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C.证实报表内容的真实性  D.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E.确认报表编制方法的一贯性  [答疑编号1338207102]  『正确答案』CDE    四、财务报告舞弊信号的识别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管理层有意识地操纵财务报告结果来伪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常见的三种财务报告舞弊方式:操纵、伪造或者篡改会计记录或支持文件;误报或隐瞒事件、交易或其他重要信息;错误运用会计政策。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计人员应关注的关键信号包括:  年末或季末收入大量增长:收入经常在期末被操纵以达到收入目标,例如未结清账户和提前确认下期收入、虚假销售。  销售增长超过行业水平,并不能被合理证明:审计人员必须考虑企业竞争优势及其生产能力。若所有竞争者的销售都下降而公司销售处于增长状态,审计人员应提高其对舞弊或错报交易的怀疑。  毛利率异常增长可能是由于生产能力提高或其他异常变化,例如没有记录所有费用、重复开出发票、虚假销售、产品质量下降。  年末之后销售退回增加意味着产品质量问题、单边销售合同或销售途径阻塞。  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的显著增加或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应是高舞弊风险的信号。  存货经常被用来掩饰问题,存货周转天数增加应是高舞弊风险的信号。  财务杠杆显著变化:财务困难的企业经常会有保持负债/权益比率低于贷款限制合同,财务压力是舞弊风险的信号之一。  现金流量或流动性问题:企业最终需要现金来支付员工、供应商、债权人和所有者。如果企业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很高,但经营现金流量较低或为负数,则意味着高舞弊风险。  非财务业绩指标的显著变化:每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关键行为信号,例如制造业采购业务变化。审计人员应监督这些关键行为信号与财务结果不一致的显著变化  【例题3·多选题】(2007)审计人员发现的下列情况中,可能存在高舞弊风险的有:  A.应收账款回收天数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B.毛利率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  C.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很高,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较低  D.年末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  E.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退回大幅度增加  [答疑编号1338207103]  『正确答案』CDE    第二节 个别财务报表审计    一、资产负债表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1.复查和评价审计证据  (1)实物资产如现金、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材料、在产品、库存产成品等存货,都要有经过监盘核实的证据,才能证实其实际存在;并且对企业为他人寄存代管或已出售收款而未结算转账的资产,以及在外部委托加工、寄存代管的资产,都要取得书面证据,以确定其所有权。  (2)银行存款和长期、短期借款,要经过清查核实,取得银行出具的对账单和对未达账项调节相符的书面证据,才能证实其实际存在。  (3)往来款项,包括应收、应付的票据和账款,要经过函证来加以证实。  (4)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负债的应付债券和其他长期负债,都要以书面凭证或有价证券的实物清点记录,作为审计证据以证实其存在。  (5)无形资产审查。  审查无形资产是否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审查期末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  审查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是否按照规定披露信息。  2.检查会计原则的遵循性  (1)一贯性原则。  (2)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3)谨慎性原则。  (4)重要性原则。  3.报表编制正确性和编制方法合规性的审查  4.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审查  审查企业是否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所得税业务进行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5.报表所列主要指标可信性的审查  资产负债表中许多指标对于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也需要验证其可信性,从而表明其有效性。审查的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的指标、经营能力的指标。  6.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披露正确性的审查  审查企业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下列信息:  预计负债,包括: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各类预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情况;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  或有负债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无须披露对企业造成的重大不利影响,但应当披露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审查  审查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否按规定处理。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非调整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的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判断日后事项的时间: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例题4·多选题】(2007)为审查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正确性和编制方法的合规性,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有:  A.审阅法  B.核对法  C.函证法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D.监盘法  E.观察法  [答疑编号1338207104]  『正确答案』AB    二、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审查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循环审计中对部分收入和费用、支出项目不便于审查的,可以安排在财务报告审计中进行审查。这些项目主要有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企业所得税、所有者权益变动等。  1.管理费用的审查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就其共性而言,审计工作应包括:  (1)管理费用组成项目合法性的审查。  (2)各项管理费用的实际支出数合规性的审查。  (3)管理费用当期发生额真实性的审查。  (4)管理费用结转正确性的审查。  鉴于管理费用明细项目繁多,审计时还应有针对性地对主要项目按其特点进行审查。  其中:(7)无形资产摊销合规性的审查。  ①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审查。  ②审查无形资产摊销额。审计人员应根据已确认的无形资产成本价值和摊销期限,复核其计算的正确性,并确定是否转入管理费用。  2.营业外收入的审查  (1)营业外收入合法性的审查。有关制度明确规定了的营业外收入项目(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政府补助、债务重组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企业必须遵照执行,不得擅自增加项目;也不得扩大每项营业外收入的内容。  (2)营业外收入完整性的审查。此项审查可采用审阅法和复算法,如:固定资产盘盈净收益是指盘盈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减去估计折旧后的差额。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是指转让或变卖固定资产的价款收入减去清理费用后的净收入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的差额。  (3)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正确性的审查。按不同收入项目将“营业外收入明细账”分别与“银行存款”、“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应付账款”等账户进行核对,查明入账是否及时,有无错记、漏记、多记等情况。同时也要检查“营业外收入”账户是否留有余额。  3.审查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收入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4.营业外支出的审查  (1)营业外支出合规性、合法性的审查。按照有关规定,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非常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2)营业外支出正确性的审查。  (3)营业外支出账务处理审查。  【例题5·多选题】(2008)在下列有关被审计单位营业外收支业务中,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有:  A.将业务招待费列入营业外支出  B.将公益救济性捐赠列入营业外支出  C.将合同违约金列入营业外支出  D.将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列入营业外收入  E.将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列入营业外支出  [答疑编号1338207105]  『正确答案』BCD  5.所得税的审查  (1)所得税征收范围的审查。  (2)所得税计税依据的审查。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前会计利润调整项目金额  审查中对下列问题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①对于在会计处理中计入营业外支出的违法经营的罚款支出、被没收财物损失、各种税收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支出、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等,未按税法规定核算的在计算纳税所得时应予调增。  ②对于在会计处理中计入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但按税法规定其中超出规定范围和标准部分应当调增纳税所得的在计算纳税所得时应予调增。  ③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应调整减少纳税所得。  ④按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在连续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的规定,弥补亏损部分应调减纳税所得。  ⑤从联营企业分得的税后利润可以抵缴所得税,对于未调减者要进行调减;对于本企业所得税率高于联营企业,但未按规定计算补缴所得税者,应进行计算和补缴。  (3)所得税率和税额计算的审查。审查中应根据被审计单位所得税的计算过程,查核、验证所采用税率的适当性和应纳所得税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所得税减免的审查。所得税减免是国家对某些纳税人给予照顾或鼓励的一种政策措施。审查中应着重检查减免税的原因是否真实、正当;批准文件是否合法、有效;审批手续有无越权行为;被审计单位有无超越减免税期限,故意混淆免税项目或期限而偷漏所得税的问题。  (5)审查企业所得税有关信息披露的正确性。  【例题6·单选题】(2007)审计人员在审查被审计单位应纳税所得时发现下列支出项目在税前作了扣除,其中正确的是:  A.税收滞纳金  B.向下属公司的捐赠  C.非法经营的罚款支出  D.占年度利润总额2%的公益性捐赠  [答疑编号1338207106]  『正确答案』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6.复查和评价审计证据  复查和评价的内容包括:  (1)营业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的审计证据和评价意见;  (2)产品成本费用的发生、结转和分配的审计证据和评价意见;  (3)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的审计证据和评价意见;  (4)对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审计证据及其评价意见;  (5)企业利润形成的审计证据和评价意见;  (6)利润分配,依据国家法规、企业章程、合同、协议、决议及其分配顺序与标准进行分配的审计证据。  7.检查会计原则的遵循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配比原则。  (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4)谨慎性原则。  8.审计企业在附注中披露与收入有关信息的正确性  9.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审查  10.报表编制正确性和编制方法合规性的审查  11.报表所列指标可信性的审查    三、现金流量表的审查  1.实质性测试的内容  (1)现金流量表各要素的审查。  (2)报表项目正确性的审查。  2.实质性测试的方法  (1)检查核对法。  (2)分析性复核法。①趋势分析法;②比率分析法。  (3)金额验证法。  验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计账户资料去验证,如通过检查“其他营业收入”明细账,去验证“收到的租金”项目  二是利用其他报表和账户资料,通过公式计算来验证。例如: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额)-本期销售收入+本期增值税销项税额+(-)有关应收款项减少(增加)额-以非现金资产收回有关应收款项-核销有关应收款项中的坏账+收回已核销的坏账+(-)预收账款增加(减少)额-应收票据贴现息。  【例题7·单选题】(2009)将本期现金流量表某项目数据与前期现金流量表相同项目数据进行比较,以揭示项目本身及其所反映经济内容的合理性,这种分析方法是:  A.趋势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金额验证法    D.回归分析法  [答疑编号1338207107]  『正确答案』A    四、报表附注的审查  1.会计变更审查  规定的项目内容无法容纳的重要财务信息,要在相关项目或通过附表、附注等形式加以说明。在财务报表附注需要说明的会计变更包括:重要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估计和财务报告个体的变更。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审查企业是否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2.关联方关系及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审查  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是财务报表附注中需要披露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有关规定,当关联方为企业,并且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时,无论关联方有无交易,均应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关联企业的详细资料,具体资料内容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   *第三节 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审计(了解)    一、企业合并的审查  1.审查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2.审查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3.审查企业合并发生当期期末,购买方是否在附注中按要求披露与企业合并有关的信息    二、合并报表的审查  1.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查  审计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审计集团内公司间的股权关系,审查合并主体范围的正确性。  2.重视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审计  在审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之前,审计人员应重视对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审计,避免搞单纯的合并财务报表审计。  3.合并工作底稿和抵销分录编制的审查  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TopSage.com大家网155/156  4.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格式正确性的审查  合并财务报表与单个财务报表相比,增添了新的会计科目和内容。例如“商誉”“少数股权”。  5.合并财务报表所列指标可信性的审查  对此可参照审查单个财务报表所使用的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能力、资金流转状况等的指标体系来进行。  6.合并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审查  审查企业是否在附注中披露了下列信息:  (1)子公司的清单,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2)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不足半数但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  (3)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其他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但未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  (4)子公司所采用的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政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方法及其影响。  (5)子公司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方法及其影响。  (6)本期增加子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披露。  (7)本期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原子公司,说明原子公司的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本期不再成为子公司的原因,其在处置日和上一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以及本期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金额。  (8)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  (9)需要在附注中说明的其他事项。    三、分部报告的审查  1.报告分部确定的审查  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大部分收入是对外交易收入,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将其确定为报告分部:该分部的分部收入占所有分部收入合计的10%或者以上;该分部的分部利润(亏损)的绝对额,占所有盈利分部利润合计额或者所有亏损分部亏损合计额的绝对额两者中较大者的10%或者以上;该分部的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资产合计额的10%或者以上。  2.主要报告形式信息披露的审查  3.次要报告形式信息披露的审查  四、关联方披露的审查  【例题8·单选题】(2007)审计人员确定某个企业是否应纳入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依据是:  A.该企业资产规模大小  B.该企业盈利能力大小  C.该企业与被审计单位关联交易多少  D.被审计单位对该企业是否拥有控制权  [答疑编号1338207108]  『正确答案』D  【例题9·单选题】(2008)下列各项中,属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所特有的控制是:  A.结账控制  B.对账控制  C.审核控制  D.抵销分录控制  [答疑编号1338207109]  『正确答案』D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www.topsage.com大家学习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