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0733
大小:1.16 MB
页数:95页
时间:2017-07-20
《高效节能环保锅炉余热余压回收装置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产业化类高效节能环保锅炉余热余压回收装置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41.3承办单位简介41.4项目区概况51.5可行性研究依据91.6可行性研究的范围10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12.1项目建设背景112.2项目建设必要性14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173.1项目建设地址173.2项目建设条件17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224.1项目设计依据与原则224.2工程规划方案234.3工程技术方案254.4给排水工程304.
2、5供电工程314.6采暖及通风354.7燃气设计37-5-第五章环境保护385.1环境保护标准385.2环境影响初步分析385.3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395.4运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415.5绿化425.6环境影响评价43第六章节能446.1依据标准、法律、法规和规范446.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446.3节能措施45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487.1设计依据487.2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487.3安全设施及措施487.4消防设施50第八章抗震设防528.1编制依据528.2建设场地条件528.3建筑
3、结构概况与抗震设计54第九章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569.1组织机构56-5-9.2项目管理56第十章项目建设实施进度5910.1项目建设期5910.2项目建设实施规划59第十一章工程招标6011.1招标依据6011.2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6011.3项目概况6111.4项目提前招标情况6211.5项目招标内容62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措筹6512.1建设投资估算的范围6512.2投资估算依据6512.3投资估算编制内容6612.4资金筹措70第十三章效益分析7113.1项目实施对社会的影响分析7113.
4、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7113.3社会风险分析7213.4社会评价结论74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7514.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因素75-5-14.2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分析76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7815.1研究结论7815.2建议78-5-高效节能环保锅炉余热余压回收装置产业化项目第一章项目概述一、项目提出的背景1、项目概述项目产品余热、余压回收装置属于工业锅炉节能环保装置技术产品。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各项性能指标均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余热、余压回收装置主要性能:有效的回收工业锅炉运行中无
5、功排放的能源,将能源再利用,纯属于节能环保产品类型;产品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重量轻、方便搬运移动,属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技术产品;产品机组可靠性强,易损件通过强化加固技术保证使用寿命。产品采取创新技术,具有崭新设计理念。本产品囊括新型节能环保型的优点:节能、清洁、多功能、市场反应好,节约能源,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维修简单方便的特点。主要创新点:设计上的新突破: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运用机械压缩功能:将工业锅炉蒸气余热加以回收再利用;该回收装置系统包括:1、可往复式凝结水混合物回收增
6、压装置;a高效节能环保锅炉余热余压回收装置产业化项目、自动变速驱动合塞装置;其系统解决了蒸气余热中的闪蒸气的难题。解决了过去蒸气余热设备采用水泵增压惯例;b、设备减少了中间驱动环节,使其实用性能得到大大提高,锅炉余热蒸气回收利用效率达到100%。c、采用新型合金材料d、产品涂装高效抗老化、耐磨涂料2、真空热能回收机组a,锅炉烟气通过真空制冷剂热传导技术,制取所需生活热水。b,整机设计为负压集热器装置。(1)、热管余热回收器体积小,传热效率高。(2)、热管余热回收器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3)、热管余
7、热回收器使用寿命长,单台使用寿命达十年以上,单根热管可拆卸更换,维护简单,成本低项目产品经数年的研究开发,现已完成关键技术的攻关,并很好的解决了设备实际运用参数问题,目前已经进入中试阶段。产品已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与查新,证明了其:技术上的创新性、实用性能、环保上的优越性。2、项目提出的背景高效节能环保锅炉余热余压回收装置产业化项目能源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主要存在总量比较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赋存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等
8、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等几个方面。中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约资源的道路。中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节能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到上世纪末实现了经济增长翻两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