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之我所见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之我所见

ID:30063378

大小:102.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6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之我所见_第1页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之我所见_第2页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之我所见_第3页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之我所见_第4页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之我所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联网论文-物联网之我所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联网课程大作业题目:物联网之我所见学生姓名:刘涛二级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专  业:软件工程嵌入式班  级:14软嵌(3)班学  号:1412102089提交日期:2015年5月18日8/9目录引言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4网络拓扑控制5网络协议6网络安全2定位技术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性 4军事领域5环境的监测和预测6医疗护理2其他用途38/91.引言随着微电子技术和MEMS技术的不断进展,作为信息获取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术——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信息时代网络化的进程,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渐渐

2、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后PC时代,后PC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推动了计算机从桌面系统和数据中心进入到物理环境中。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是在以上技术的进步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集成了监测、控制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搭载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感知物理世界。它采用多跳的传播和无基础设施组网,节点既是信息的采集和发出者,又充当信息的路由者,具有规模大、自组织、动态性、应用相关、以数据为中心等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网络: 其一,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目众多,一

3、般没有全球唯一的网络标识符,传统的有线、无线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有唯一的地址用于路由。传感器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某些节点之间的路由是不需要的,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不宜采用传统的路由协议。 其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的流向是多对一的,需要的信息一般是来自一个区域,经过数据融合后,得到需要的信息,再传送到目的节点——sink节点,由其统一交付给用户。 其三,传感器节点电能和存储容量都很有限。由于在被观测对象内部或附近部署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一个节点中收集的数据有可能和其他附近节点收集的数据存在因为这些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是相同或相近

4、的,即存在冗余信息,传输数据会消耗大量的节点能量,因而没有必要将这些数据全部发送给汇聚节点。这就需要路由协议具有数据融合能力,以提高带宽利用率。 其四,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大部分节点不像传统的Ad hoc网络中的节点一样快速移动,因此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代价频繁地更新路由表信息。由于是无线传输、电池供电、覆盖范围和节点生存期受到一定的限制。 8/9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在远处从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取数据,一种方法是连接WSN和现有的网络设施,包括国际互联网。今天大部分网络使用的是IP协议作为其基本的技术,因此,如何实现把WSN和I

5、P网络互联网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 因为WSN采用多跳的传播和无基础设施网组,在野外或战场等恶劣且偏远的环境中,在电力系统以及运营通信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却往往是传感器网络大有用武之地,依靠计算机等功率较大的设备实现对野外目标探测传感器的实时监控并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访问是不现实的,采用低功耗单片机或微控制器组成的系统,利用以太网供电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拓展以太网的覆盖范围,延伸了WSN接入点的作用半径,成为具有实用和研究意义的课题。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当今信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涉及多科学交

6、叉的研究领域,有非常多的关键技术有待发现和研究,下面仅列出部分关键技术。 2.1. 网络拓扑控制 对于无线的自组织的传感器网络而言,网络拓扑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拓扑控制自动生成的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定位等很多方面奠定基础,有利于与节省节点的能量来延长网络的生存期。所以,拓扑控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 8/9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目前主要的研究问题是在满足网络覆盖度和连通度的前提下,通过功率控制和骨干网节点选择,剔除节点之间不必要的无线同喜链路,生

7、成一个高效的数据转发的网络拓扑结构。拓扑控制可以分为节点功率控制和层次型拓扑结构形成两个方面。功率控制机制调节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发射功率,在满足网络连通度的前提下,减少节点的发送功率,均衡节点单跳可达的邻居数目;已经提出了COMPOW等统一功率分配算法,LINT/LILT和LMN/LMA等基于节点度数的算法,CBTC、LMST、RNG、DRNG、和DLSS等基于邻近图的近似算法。层次型的拓扑控制利用分簇机制,让一些节点作为簇头节点,由簇头节点形成一个处理并转发数据的骨干网,其他非骨干网节点可以暂时关闭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

8、能量;目前提出了TopDisc成簇算法,改进的GAF虚拟地理网格分簇算法,以及LEACH和HEED等自组织成簇算法。 除了传统的功率控制和层次型拓扑控制,人们也提出了启发式的阶段唤醒和休眠机制。该机制能够使节点在没有事件发生时设置通信模块为睡眠状态,而在有事件发生时及时自动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