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ID:30014378

大小:75.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6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_第1页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_第2页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_第3页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一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由没有个人志愿的和个人独创性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也就是说,人类只有具备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社会才会有所向前发展。国家教育部进一步指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就更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无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需要。那么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如何培养和发展的呢?毫无疑问,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得到培养和发展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

2、委员会提出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愈益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能力都能解放出来。”“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的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能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并警告说:“教育具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就是说,教育教学工作既可以发展、促成,又可以阻止、妨碍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和警惕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应

3、该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真学好前人留下来的历史知识、历史观点、历史经验,而又不受这些知识、观点、经验的拘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二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谓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而言,指学习的兴趣、动机、情绪、意志等。这是一种内驱力,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索里所说:“当一个人有了要达到所提出的那些目的真正欲望时,当存在真实的内在动机时,尽管学习者对于有效学习的较为精细的特点一无所知,以及并不具备许多其他促进学习速度的条件,也能获得

4、卓越的成果。”而创新精神正好属于这一意识范畴。它是人产生一切创造的直接动力。假如没有创新精神这种意识作为动力,即使有创造能力,也是不会产生创造性活动的。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究竟如何去做呢?1、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理智感的一种。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的怀疑,对未曾料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索,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就浓了。首先,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既创造意境,制造悬念等。

5、这种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其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它最好是逆向思维的、发散思维的或者是立体思维的问题。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求索,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起主导作用。例如:第一堂历史课,我给学生讲地球文明起源的几种说法,一下就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然后讲了四大文明古国后,随后提出既然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亚非,那么为什么现在最发达地区却在欧美?又如:在分析中国洋务运动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获得成功时,可以这样

6、问学生:“假如19世纪60年代中国也同日本一样搞改革,会不会成功?”“假如你是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员,你会怎么做?”问题一提出来,即使学生能思考多种答案,又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都有跃跃欲试的心态。2、端正、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激发动机靠空洞的说教不行,依靠诱发兴趣也难以持久生效;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自我需要感”,这正好是发挥了历史学科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①请学生举出世界上重视教育的国家。提问:重视教育结果怎样?②过去的战争一打要几

7、年,成千上万的人流血牺牲。今后的大战,不必用几年,也许只要几天、几小时,就可以把一个国家多年的积累搞空。学生自然得出结论:国力要靠科技,竞争要靠人才。使他们懂得,21世纪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三教育应鼓励学生敢想、敢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斯宾塞认为:“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就是创造性学习,它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统一的有意识、有目

8、的、有计划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能促进学生更进一步地解放思想,破除对书本、对教师的迷信;它能培养学生善于从已知中发现未知,并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也就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突破,产生创造性的设想和假设,使学生懂得学习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把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那么,如何培养和对待学生的敢想和标新立异呢?1、设疑问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