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004687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5
《福建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www.9ask.cn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http://www.9ask.cn/souask/ *注:本篇法规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府规章和省政府规章性文件修订的决定》(发布日期:1998年5月30日 实施日期:1998年5月30日)修改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 (第39号) 《福建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已经1996年5月2日省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 陈明义 1996年7月10日福建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 第
2、一条 为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及其全部职工,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中方职工(以下简称企业和职工)。 第三条 企业必须按照本规定参加当地生育保健,并如实申报本企业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及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四条 生育保险由各级劳动行政部门主管,财政部门、工会组织负责监督。 第五条 企业应按其工资总额(外商投资企业按中方职工工资总额)的0.7%按月向当地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缴纳生
3、育保险费,列入企业成本费用支出。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以国家统计局规定为准。 第六条 生育保险费可委托银行代为收缴,转入当地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生育保险基金专户,专款专用。银行应按规定计息,所得利息转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符合本省计划生育规定的,享受如下生育保险待遇: (一)生育津贴: 女职工生育时,在法定产假期间,由生育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标准为上年度本企业职工月人均缴费工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www.9ask.cn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上网找律师
4、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http://www.9ask.cn/souask/ 1、女职工产假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婴,产假增加15天。 2、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可延长135天至180天,由所在企业具体规定。 3、女职工怀孕3个月内自然流产的,产假15天至30天;怀孕3个月以上7个月以内自然流产的,产假42天。 (二)生育医疗费用: 女职工生育的产前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自费药品、营养药品的药费和医疗服务费由职工
5、个人负担。 第八条 男职工配偶生育符合省计划生育规定,未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由重庆保险基金给付一次性生育补助金,其标准按第七条第(一)项规定生育津贴的50%发给。 第九条 符合生育保险规定的,由企业或本人持有关生育证明到当地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办理手续,领取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 第十条 生育保险机构实行地(市)级统筹的管理体制。 社会劳动保险机构负责基金的征集、支付、管理等具体业务工作。 生育保险基金年终结余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一条 各级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经办生育保险业务所需的管理费,可从基金中提取,具体
6、比例由地(市)人民政府确定,但最高比例不得超过生育保险基金的3%。 第十二条 生育保险基金及管理费不计征税、费。 第十三条 建立生育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审计制度。具体办法由省劳动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企业工会及女职工委员会对本企业依法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情况实行监督;当地工会组织对生育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和支付情况实行监督。 第十五条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依法检查企业有关报表,督促企业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对劳动保险机构生育保险基金运作情况进行稽查。 第十六条 女职工生育期间依法享受的生育保险待遇受到侵
7、害时,可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七条 贪污、挪用生育保险基金的直接责任者或有关人员,由有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www.9ask.cn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http://www.9ask.cn/souask/ 第十八条 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无故拒付生育保险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九条 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企业未
8、按规定缴纳、少缴或欠缴生育保险费的,应补缴所欠金额及利息,并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转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二十一条 企业或职工虚报、冒领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的,由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如数追回虚报、冒领金额,并由劳动行政部门处以虚报、冒领金额2至5倍罚款,上缴财政部门。企业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