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88752
大小:72.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谐振原理》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原理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各广播电台以不同的频率的电磁波向空间发射自己的信号,用户只需要调节收音机中谐振电路的可变电容,就可接受不同频率的节目,本试验主要研究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不同特性.谐振电路是由电感线圈,电容器及电阻构成的.图4-2-1(a)所示是无分支的串联谐振电路,图4-2-1(b)所示是有分支的并联谐振电路。{一}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在RLC串联电路中,若接入一个输出电压幅值一定,输出频率f连续可调的正弦交流信号源,则电路中的许多参数将随着信号源的频率的
2、变化而变化.即电路阻抗Z,回路电流I,电流与信号源电压之间的相位差φ分别为Z=[R2+(ZL-ZC)2]1/2=[R2+(ωL-1/ωC)2]1/2I=U/Z=U/[R2+(ωL-1/ωC)2]1/2φ=arctan[(ωL-1/ωC)/r]上述三个式子中,信号源角频率ω=2пf,容抗Zc=1/ωC,感抗ZL = ωL,各参数随ω的变化而变化. ω很小时,电路总阻抗Z=[R2+(1/ωC)2]1/2,φ→π/2电流的相位超前与信号源电压相位,整个电路呈容性;ω很大时,Z=[R2+(ωL)2]1/2,
3、φ→-π/2,电流相位滞后与信号源电压相位,整个电路呈感性;当容抗等于感抗,相互抵消时,电路总阻抗Z=R,为最小值,此时回路电流为最大值Imax=U/R,相位差φ=0,整个电路呈阻性,这个现象即为谐振现象.发生谐振时的频率fo称为谐振频率,角频率ωo称为谐振角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ω=ω0=(1/LC)1/2或fo=ω0/2π=1/[2π(LC)1/2]谐振时,电感L上的电压 UL与信号源输出电压U之比为Q,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Q反映谐振电路的固有性质. Q=ZL/R=ZC/R=UL/U=UC/U=1/
4、ω0RC=ω0L/R=1/R(L/C)1/2 有式(4-2-5)可知,UL或Uc均为电源电压U的Q倍.通常Q>>1,所以UL或Uc可以比U大得多.故此有称串联谐振为电压谐振. Q值还标志着电路的频率选择性,即谐振峰的尖锐程度,如图所示.通常规定电流I值为其极大值的1/21/2的两点所对应的频率之差Δf=f2-f1 为"通频带宽度" 根据此定义,可推出 Δf=f2-f1=fo/Q 显然,Q值越大,通频带宽Δf越小,谐振曲线也就越尖锐;反之亦然.这就表明电路的选频性能越强.
5、Q值越大电流越大! (二)RLC并联谐振电路 RLC并联电路也具有谐振的特性,但是与RLC串联电路有着较大的区别.电路总阻抗Z,回路电流I,回路中电流与信号源之间的相位差 与角频φ的关系如下Z={[R2+(ωL)2]/[(1-ω2LC)2+(2ωCR)2]}1/2I=U/Z并φ=arctan(ωL-ωCR2-ω3L2C)/R 同串联电路类似,若固定RLC参数并使信号源输出的电流值I保持不变,而只改变信号的频率,则回路中Z.I都将随信号源频率的改变而改变,当角频率为ω0时,Z达到极
6、大值,回路电流I达到极小值.此特性与串联电路谐振时的情况恰恰相反,当φ=0时,电路呈阻性,电路达到谐振状态,此时并联谐振为ω01=[1/LC-(R/C)2]1/2=[ω0-(R/C)2]1/2一般情况下,R2/L2<<1/LC,故 ω01≈ω0 . 并联电路的特性,也可用品质因数Q来描述,Q越大,电路的选择性也越好.在谐振时,两分支电路中的电流几乎相等,且近似为总电流I的Q倍,因而,并联谐振也称为电流谐振.在电阻、电感及电容所组成的串联电路内,当容抗XC与感抗XL相等时,即XC=XL,电路中的
7、电压U与电流I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纯电阻性,这种现象叫串联谐振(也称为电压谐振)。当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Z=√R2+XC-XL2=R,电路中总阻抗最小,电流将达到最大值。产生谐振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电路在运行是,电路中的感抗与容抗相等才能产生谐振。你注意在电路中不产生谐振时,电路是处在哪种状态,是容性电路还是感性电路。如果是容性电路就用一个电容并联在电路中,如果是感性电路,就用一个电感线圈并联在电路中,这样做使电路的感抗与容抗不至相等而产生谐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