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郑愁予诗歌的浪子情怀

论文-郑愁予诗歌的浪子情怀

ID:29985314

大小:4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25

论文-郑愁予诗歌的浪子情怀_第1页
论文-郑愁予诗歌的浪子情怀_第2页
论文-郑愁予诗歌的浪子情怀_第3页
论文-郑愁予诗歌的浪子情怀_第4页
论文-郑愁予诗歌的浪子情怀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郑愁予诗歌的浪子情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郑愁予诗歌的浪子情怀作者:王震指导教师:张晓楠摘要:浪子情怀成为郑愁予诗歌的主体,对郑愁予诗歌的分析,在理论上界定郑愁予诗歌浪子情怀的,揭示其主要特征,探寻郑愁予诗歌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然性。关键词:  诗歌分析  ;浪子情怀一、郑愁予诗歌的特色“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1](p12)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2](p35)   愁予,愁予,婉约中隐含悲悯与苍凉。   台湾诗人杨牧在《郑愁予传奇》一文中对郑愁予作出如下的评价:“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2、,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3](p26)   郑愁予先生是中国现代诗坛一个极富传奇性的人物。不仅他的人生具有传奇性,而且他的诗作也同样具有传奇性。郑愁予先生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婉约犹如李商隐,豪放起来,却酷似李白。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也正是这种修养使它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的浑然天成,从而更加增加了诗歌的动人魅力,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3](p19) 第11页(共11页)二十世纪

3、五十至七十年代流行于台湾的现代主义以及那批深受现代主义诗潮影响的现代派诗人,共同的缺点在于未能将现代主义的表现技巧以中文的形式准确而精致的表现出来,主要包括文法构词的严重欧化倾向和古典诗词根基薄弱。而我们说郑愁予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正是在他的诗中能含蕴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而与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技巧结合,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精品。   当时,台湾与大陆政治疏离,造成了一代诗人的断奶期。当局规定,除朱自清、徐志摩等有限的几位大陆作家,其余人的书一律禁读,这无形中把台湾文坛一时抛入了真空时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人们面对横的只有欧美文学

4、,纵的只有古典文字。面对如此局面,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的残存,带领台湾的诗人们发展并坚定了自己的道途,就是以古典文学为根本,以现代主义、欧美文学为形式拓展自己诗歌的道途,而其中郑愁予却具有化西方诗的技巧于传统意识的诗歌个性,成为了花草园中最挺拔的一枝。   虽然,郑愁予久居域外,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诗思的主要滋养或者说灵感直接来源是中国古典诗词。郑愁予在他的诗作中善于驱遣古物,打造古词,抒发古情,嘶啸古调,真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的境界。   二、郑愁予诗歌的表现技巧郑愁予的诗歌在形式上把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内化成为了创作技巧,而仍保

5、有了中国传统诗歌含蓄的美学观和优雅的抒情曲调。 (一)欧化语法的调整第11页(共11页)例如:“要一个铿锵的梦吧/趁夜色,我传下悲戚的‘将军令’/自琴弦……”(《残堡》)此诗虽然使用了倒装的语句,具有欧化习惯语法的形式痕迹,但内容却完全是中国的;西北,大漠等边塞的时空场景,以及旅人穿越时间的想象与墨客跌宕苍凉的吟哦。所以诗人杨牧才会针对这首诗说:“倒装语法的使用造成悬疑落合的效果。愁予继承了古典中国诗的美德,以清楚干净的白话,又为我们传达了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悲剧情调。[3](p55)又如《错误》中“小小的窗扉紧掩”中“紧掩”置后,形象的描

6、摹出女子闭锁的内心世界。“青石的街道向晚”也绝不是“向晚的青石街道”,前者以饱和的音响煞尾,以时间的嬗变秩序为基准,见青石街道渐渐“向晚”。揭起一幅寂寞小城的暮景;后者虽文法完整,但失去了诗的渐进性和暗示性。(二)音韵的讲究郑愁予诗作中用韵,追求诗歌的回环音乐美,其表现在以下两个小方面。首先,是拟声词的大量使用。如“达达的马蹄”(《错误》),“叮叮的耳环”(《如雾起时》),“叮叮有声的陶瓶”(《天窗》)。使用拟声词可以使物象人性化,含蕴音色,悦人耳目,从而丰富了段落间的节奏,使诗歌本身叮叮有韵。其次,郑愁予不依靠类似歌谣体的形式,以排比

7、类叠的形式和韵脚的反复回旋来造成协韵,反而是运用较为白话的说话型节奏,表现自由诗行云流水般流畅的自然天籁,诗人杨牧称之为“变化中的格律”[3](p32)。如“戌守的人已归了,留下/边地的残堡/看得出,十九世纪的草原啊/如今沙丘片……第11页(共11页)怔忡而空旷的箭眼/挂过号角的铁钉/被黄昏和望归的靴子磨平的/戌楼的石垛啊/一切都老了/一切都抹上风沙的锈//百年前英雄系马的地方/百年前壮士磨剑的地方/这儿我黯然的卸了鞍/历史的锁啊没有钥匙/我的行囊也没有剑/要一个铿锵的梦把/趁月色,我传下悲戚的‘将军令’/自琴弦……”《残堡》这首诗的节

8、奏相当平缓。由于诗中描写的意象更为苍茫凄美,整首诗显得悲伤而又绝望。但诗的节奏的平缓却是高频率的使用了“了”“的”“啊”等语尾声音助词。而且诗中长短句交错,消除了类同感,在音韵上增加了波折,延长了节奏,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