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大药物化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9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药物化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药物化学作业1(1-5章)一、药品名称及主要用途题号药品名称主要临床用途教材页码备注1氯胺酮(静脉)全麻8胺与氨勿混淆2氟烷(吸入性)全麻7见小黄本22,29页3利多卡因局部麻醉154地西泮镇静、催眠25参见小黄本第17页5奋乃静抗精神病356艾司唑仑镇静、催眠277卡马西平抗癫痫30结构式以教材为准,见小黄本第11页8氟哌啶醇抗精神病359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消炎4310吡罗昔康风湿、类风湿5211萘普生镇痛、抗风湿52见小黄本23,30页12盐酸哌替啶麻醉性镇痛61结
2、构式中包含盐酸,见小黄本23,30页13吗啡麻醉性镇痛55结构式以教材为准,见小黄本23,30页14喷他佐辛镇痛6215盐酸美沙酮镇痛、戒毒62结构式中包含盐酸二、药物的化学结构式及化学名称1.结构式:参见教材第13页。参见《药物化学期末复习指导》(即小黄本)第18页化学名: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2.结构式:参见教材第21页。化学名: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3.结构式:参见教材第31页。化学名:2-丙基戊酸钠4.结构式:参见教材第34页。化
3、学名: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5.结构式:参见教材第44页。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6.结构式:参见教材第52页。化学名:2-(4-异丁基苯基)丙酸7.结构式:参见教材第52页。化学名: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三、分解产物1.产物结构式参见教材第13页。2.产物结构式参见教材第22页。参见《药物化学期末复习指导》(即小黄本)第13页3.产物结构式参见教材第25页。4.产物结构式参见教材第36页。5.产物结构式参见教材第43页。参见《药物化学期末
4、复习指导》(即小黄本)第19页6.吲哚美辛强酸或强碱的水解产物为:对氯苯甲酸5-甲氧基-2-甲基-1H-吲哚-3-乙酸(请大家参照教材第50页吲哚美辛结构式,画出上述产物的结构)四、选择题题号答案教材页码备注题号答案教材页码备注1C79D522A910B623B1411C634D3112A575C3113C136A2614D557B4015B358D36五、填充题1.在生产、贮存过程中引进或产生的药物以外的其他化学物质,包括由于分子手性的存在而产生的非治疗活性的光学异构体。(参见教材第3页)2.
5、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参见教材第6页)3.芳伯胺(参见教材第13页)4.抗心律时常(参见教材第5页)5.巴比妥酸解离常数脂溶性(参见教材第20页)6.苯基丁酰尿粉针(参见教材第22页)7.吩噻嗪类噻吨类丁酰苯类苯酰胺类(参见教材第31、32、33页),见小黄本第28,32页8.花生四烯酸环氧合前列腺素(参见教材第39页),见小黄本第28,32页9.3,5-吡唑烷二酮类邻氨基苯甲酸类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参见教材第46、47、48页)10.心血管系统(参见教材第44页)11.保泰松(参见教材第46
6、页)12.强外消旋体(参见教材第52页)13.吗啡喃类苯吗啡类哌啶类氨基酮类(参见教材第58页)14.5左旋体(参见教材第55页)15.吗啡镇咳药(参见教材第56页)简答题(以下为答题要点)1.是指在生产、贮存过程中引进或产生的药物以外的其他化学物质,包括由于分子手性的存在而产生的非治疗活性的光学异构体。在不影响疗效、不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则下,便于制造、贮存和生产,允许存在一定限量的某些杂质。(参见教材第3页)2.参见教材第12页。注意注明反应条件。3.其水溶液放置易分解,产生苯基丁酰尿沉淀而失效
7、。因此,其注射剂不能预先配置进行加热灭菌,须做成粉针剂。相关反应式参见教材第22页。4.地西泮和奥沙西泮遇酸和碱易发生水解,分别生成2-甲氨基-5-氯二苯酮和2-苯甲酰基-4-氯苯胺,后者含有芳伯胺基,经重氮化后和β-萘酚偶合,生成橙色的偶氮化合物,而前者无此反应,可供鉴别。反应式参见《药物化学期末指导》(小黄本)第15页。5.按化学结构分类:(1)吩噻嗪类,如氯丙嗪;(2)噻吨类,如氯普噻吨;(3)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4)苯酰胺类,如舒必利;(5)二苯并氮杂卓类,如氯氮平。(参见教材第31
8、、32、33、34页),见小黄本第14页6.答题要点:(1)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1)前列腺素是:a致热物质b弱的致痛作用(痛觉增敏)c炎症介质(参见教材第39页)7.答题要点:阿司匹林水杨酸杂质易被氧化呈色扑热息痛对氨基酚易被氧化呈色(参见教材第43、44页)8.可分为以下5类(1)3,5-吡唑烷二酮类,如保泰松;(2)邻氨基苯甲酸类,如氯酚那酸;(3)吲哚乙酸类,如吲哚美辛;(4)芳基烷酸类,如布洛芬;(5)1,2苯并噻嗪类,如吡罗昔康(参见教材第46、47、48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