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66768
大小:31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5
《支付宝“蚂蚁宝卡”产品体验:浅析蚂蚁宝卡的流量兑换机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支付宝“蚂蚁宝卡”产品体验:浅析蚂蚁宝卡的流量兑换机制 在这个吐槽支付宝一切行为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时候,我也来吐槽一下支付宝。 关键词:支付宝蚂蚁宝卡流量兑换体验支付宝“蚂蚁宝卡”产品体验:浅析蚂蚁宝卡的流量兑换机制 在这个吐槽支付宝一切行为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时候,我也来吐槽一下支付宝。 关键词:支付宝蚂蚁宝卡流量兑换体验改进 前两天自己在用的过程中对蚂蚁宝卡这款产品有些体验上的问题,觉得其制定的流量兑换规则有些复杂。现在梳理一下并进行分析,文末会提出自己的一点点改进方案。 蚂蚁宝卡是支付宝推出的和运营商联合,通过线下支付送流量的活动。 我理
2、解蚂蚁宝卡对于蚂蚁金服的主要目的: 通过合作获得用户通话相关的数据,掌控用户的流量等相关情况,为自己的大数据添砖加瓦。 通过流量促销的模式来竞争和微信的线下支付场景(但是感觉作用有限)。 获得用户的线下支付习惯的数据 今天要梳理的是其中流量兑换规则,因为支付宝的说明一直很繁琐,包括第一版的红包也是。我大概列举一下获取和兑换步骤的说明: 线下买单付款超过1元才会赠送流量(其实这个限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1元以下的商品都少了) 同一用户每月累计只能获赠10次流量,同支付宝账户或同一身份证号均视为同一用户 每月可兑换5次,月兑换上限1000M流量 然后
3、他的产品界面是这样的。 那么我来理一下他的兑换规则: 这活脱脱是一道小学六年级应用题。在我的产品观内,产品规则算法的上限是五年级水平可以非常流畅的使用。 在说这个规则以前,我先简单说一下我使用中的一般的产品流程。 线下支付–获得流量–累计到100M流量–直接兑换 而支付宝提供的功能就有多种兑换流程了(可以不看): 线下支付–获得流量–累计到100M流量–再累计几个月–……–累计到800M–每100M换一次,换5次–最多换500M(每月上限5次)–剩余300M,下个月换 线下支付–获得流量–累计到100M流量–再累计几个月–……–累计到800M
4、–每100M换一次,换2次–剩600M–每300M换一次,换2次–没了 线下支付–获得流量–累计到100M流量–再累计几个月–……–累计到1000M–每100M换一次,换3次–剩700M–每300M换一次,换2次–还剩100M,下个月换 线下支付–获得流量–累计到100M流量–再累计几个月–……–累计到1300M–每300M换一次,换3次–剩100M–每100M换一次,换1次–还剩300M,下个月换(每月上限1000M) 线下支付–获得流量–累计到100M流量–再累计几个月–……–累计到1300M–每500M换一次,换2次–还剩300M,下个月换(每月上限1
5、000M) …… 不写了,这样写下去能写到我再换两份儿工作。 其实我理解,这款产品之所以这么多规则,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运营商只有100200300500的流量包,且运营商的每个流量包都背着KPI,所以不能只换100M的流量 若只能换100M的流量,万一有用户用20年攒了24000M的流量不换,如果后面每个月最多换5次,每次最多换100M,那要换48个月,就是4年。这样对用户体验不是很好,也不行 运营商每个人每个月只能兑换5次,毕竟再多请求的话,会导致服务器崩溃吧 运营商只有每人每月1000M流量的上限给到这个活动 优化建议 基于用户的使用场景
6、。我思考过后初步对规则做出了一些优化: 1.规定每人每月兑换的流量上限为500M 说明:由于用户每次线下消费只能获得10M流量,所以1000M也好,500M也好,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在这里缩减用户的每月流量兑换上限,对用户的影响不大。如果真的是这款产品的用户,其实正常的用户使用习惯就是能够当月兑换自己所需的流量。 2.不提示用户每月兑换次数 说明:因为500M上限,每次兑换100M的话,最多5次 3.如果,每个流量包没有KPI,只提供100M的流量包可以兑换 说明:理解设置不同的兑换额度的原因,一是因为方便用户能够组合将流量全部兑
7、换。但是这无非增加了用户的选择成本,你给我流量就好。如果说是因为运营商每个月100M的流量包有限,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用户选择兑换的还是100M流量,因为既然设置了100M这样一个比较低的门槛,用户还是会在门槛达到时就立即兑换。 这样,用户体验就很明确,不用去阅读很多规则。产品界面可以设计成以下这样,可以减少一个页面的跳转。用户体验也更顺畅。 如果这里的余额是200M(即可兑换多次时),可在此处添加动画,表示用户每次消耗掉100M流量。而且每月用户兑换,最多点击5次,配合动画效果,不会给用户的操作体验带来很大负担。 当然以上只是我基于用户体验流程做的一个小小
8、的优化,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