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61482
大小:70.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初中教学论文: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中教学论文: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目前六三制初中学校在九年级才开设化学课,这样就使化学教学有了一个突出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匆匆忙忙进行完新课,又一刻不停地和其他中考科目投入到紧张的中考复习中。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也很辛苦。有一些学生到了临近毕业阶段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学习期望不大,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对他们来说学习也很痛苦。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之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迫切需要努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创设生动有趣的课
2、堂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有效途径1、有效的化学教学来自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化学的动机与化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化学学习环境,创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化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在化学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
3、2、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的高效,还体现在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倡导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通过一系列课堂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实践能力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解决的第一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合适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用问题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
4、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有效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引入的素材。设置情境时,不但要对素材进行精心选择,还要讲究情境的设置方式。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地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创设认知冲突、悬念、揭示新旧知识的矛盾,解释规律性与个性的矛盾,温故知新,都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也是我们要去努力探索的内容。(一)单一情境的运用一方面,我们可以单独利用这些素材,激发
5、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促进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形成。例如: 1、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重要思想是“让化学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化学”。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密切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体会身边时刻有化学,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用化学。在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中,我们引入大量生活中有关化学的例子,从衣食住行入手,使学生体会化学无处不在,体会“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到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化
6、学的积极性。在开始《化学之旅》的时候,我们从生活中最常见的蜡烛燃烧开始,探究影响蜡烛燃烧的条件,学习控制变量这一重要的实验方法。 在学习“溶液”时,联系日常生活,如将泥沙进入水里形成悬浊液,用花生油进入水里形成乳浊液,白糖食盐等溶于水形成溶液,比较三者不同,由此进一步分析溶液的性质以及分散微粒。 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矿泉水标签作为教学情境,请学生观察其中成分的说明及其含量的意义,使抽象的元素概念来到学生身边。 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
7、“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被蚊子咬了怎么办”等引出酸碱中和的原理。在学生觉得很奇妙的同时,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其本质原因。 2、创设实验情境,激励观察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学习“生活中的酸和碱“时,老师分别先用石蕊酚酞、石蕊试纸对物质进行检验,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区分物质,并且归纳区分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方法。在学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时,先通过简单的试验:氢氧化钠中加入酚酞变红后,加入稀盐
8、酸,请学生观察现象,填写PH值表格,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归纳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本质及意义,并且请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中和反应。 3、联系社会实际,激励探究实践。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中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材。 在学习“地球周围的空气”时,可以从大气污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