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55593
大小:38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5
《上海市七校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5月阶段检测试题华东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测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31—35题每题3分,共15分。)1.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年应是A.公元前一千年代早期B.公元前一千年代后期C.公元前二千年代早期D.公元前二千年代后期2.古罗马人发展了一些统治艺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从而获取较大的实际成果。这些“统治艺术”包括①崇尚军事征服②主张法律治国③确立基督教为国教④通过采邑改革,确立封建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
2、②④3.右图生动地反映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应属于①习惯法②成文法③公民法④万民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更是雅典灿烂古文明的历史见证,它建成于下列时间轴的哪一阶段前8世纪前7世纪前6世纪前5世纪前3世纪ABCD5.“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被亚里士多德视为“全称公民”。而其所谓的“偏称公民”,是指儿童和已过兵役年龄的老人。可见,亚里士多德强调了A.公民的参政能力B.公民年龄的限制C.公民无须平等D.公民权必须
3、扩大6.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个千年帝国依然屹立于欧亚非三洲之间。该帝国是A.东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奥斯曼帝国D.查理曼帝国7.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父亲的罪名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为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A.保护弱者的原则B.权利平等的原则12C.行为归责的原则 D.注重证据的原则8.国家之主权如司法、财税、军队等,过去是由国王来执行,现在则沦入私人之手;而且这些国家主权随着土地之转移而转移,或者随着土地之分割而
4、分割。这一种政治形势盛行于西欧A.6世纪B.9世纪C.13世纪D.15世纪9.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种“独立性”A.源于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有限王权B.源于国王的庇护和封建贵族的默许C.源于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D.源于没有民族国家和二元政治结构10.“农奴的房舍、可耕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以使用它们”。文中的情景当出现于A.希腊“古典时代”B.中国夏商时期C.吠
5、陀时期的印度D.中世纪的西欧11.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经济变革的时期。以下文献材料,反映这一变革是A.《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B.《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C.《白虎通义》:“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D.《世本·作篇》:“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皇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12.史学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文中的“制度”包括①内外服制②分封
6、制③郡县制④礼乐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3.“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所载“宗室贵戚”之“怨望”主要是针对变法中的A.废除井田制度B.奖励农耕C.废世卿世禄制D.什五连坐14.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郡县制C.反对郡县制D.主张中央集权15.“诏不得以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居所官”。从语意判断,该史料
7、出自A.《魏书》B.《汉书》C.《隋书》D.《旧唐书》16.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12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17.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中写道: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据此推测,北朝人视为“文化正统”的朝代是A.曹魏B.蜀汉C.孙吴D.东晋18.某同学在研究唐代历史时看到这样的表述,“贵族跟平民的等级是严格的,只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狭径
8、,如进士及第等,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而贱民则连这个狭径都没有”。资料中“□□”可能是A.门第B.科举C.战功D.耕织19.《宋高宗实录》、“文景之治”、“靖康之变”三个专名中的“高宗”、“文景”、“靖康”依次分别是A.尊号谥号庙号B.谥号年号庙号C.庙号尊号年号D.庙号谥号年号20.“文武将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