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ID:29949545

大小:4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5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

2、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

3、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

4、,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B.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C.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

5、发生的改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B.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C.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

6、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B.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二、古代诗文阅读和默写(42分)4、对下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丁都护歌唐·李白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鸣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系磐石,

7、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挽着纤,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B、中四句主要写纤夫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凄切哀怨的心境。C、末四句更进一层,写磐石之大,行动之艰难,即使是万人也无法将石头拖至江边,把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D、全诗朴素自然无刻琢的痕迹,处处以形象的画面代替叙写,层层深入地把诗情推向了极端,不愧为浪漫主义之作。5、对下面一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A、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

8、是谓'捣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