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61.2-2005 笋竹两用毛竹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

db33 t 261.2-2005 笋竹两用毛竹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

ID:29945762

大小:8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5

db33 t 261.2-2005 笋竹两用毛竹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_第1页
db33 t 261.2-2005 笋竹两用毛竹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_第2页
db33 t 261.2-2005 笋竹两用毛竹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_第3页
db33 t 261.2-2005 笋竹两用毛竹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_第4页
db33 t 261.2-2005 笋竹两用毛竹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3 t 261.2-2005 笋竹两用毛竹林 第2部分 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B33/T261.2—2003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5-02-14实施2005-01-14发布笋竹两用毛竹林第2部分: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MaobambooforestforbothshootsandbamboosPart2:CultivationtechnologyandcheckingcriteriaDB33/T261.2—2005代替DB33/T261.2-1999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ICS65.020.40B66备案号:1DB33/T261.2—2005前言本地方标准是在浙江省

2、地方标准DB33/261《笋竹两用毛竹林》的基础上修订而成。DB33/261《笋竹两用毛竹林》实施以来,对毛竹林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适应笋竹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DB33/261《笋竹两用毛竹林》重新修订。DB33/261-2005《笋竹两用毛竹林》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母竹――第2部分: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第3部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第4部分:笋质量安全要求――第5部分:商品竹本部分为《笋竹两用毛竹林》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龙

3、游县林业局、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部分起主要起草人:吴柏林、王文清、李建华、虞敏之、吴丽君、郑连喜。IDB33/T261.2—2005笋竹两用毛竹林第2部分:栽培技术与验收规范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笋竹两用毛竹林的营造技术、培育技术及验收规范。本部分适用于新造的或改造的笋竹两用毛竹林。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4、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33/T261.1-2005笋竹两用毛竹林第1部分:母竹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笋竹两用毛竹林立地级立地条件按其对笋竹两用毛竹林生长的适宜程度区分为若干等级,称笋竹两用毛竹林立地级。本标准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3.1.1 Ⅰ立地级位于山谷台地、山麓缓坡。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土层厚100cm以上,土壤pH值5~7。3.1.2 Ⅱ立地级位于低山山坡中、下部,高丘山地,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较丰富、土层厚80

5、cm~100cm,土壤pH值5~7。3.1.3 Ⅲ立地级位于低山山坡上部,低丘山地,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中等、土层厚60cm~80cm,土壤pH值5~7。3.2 笋竹两用毛竹林结构与竹林生长关系密切的结构因子的数量组合。3.2.1 树种组成竹林建群树种的数量组成。用其树冠投影面积之比值的十分数表示。毛竹纯林用“10竹”表示。3.2.2 立竹密度单位面积上活立竹的株数,用“株/hm2”表示。6DB33/T261.2—20051.1.1 立竹大小立竹个体的大小,用立竹胸径表示,单位“cm”。竹林立

6、竹大小以单位面积上立竹平均胸径表示。1.1.2 整齐度立竹个体大小差异的程度。1.1.3 均匀度立竹在竹林中分布的均匀程度。1.1.4 立竹年龄单株立竹存活的时间,用“年”或“度”(2年为1度)表示。1.1.5 年龄组成用各年龄立竹株数的百分数表示。1.2 钩梢用刀截去当年新竹竹梢,截去长度为竹冠的1/3至2/5。1.3 退笋不能长成新竹的竹笋。1.4 劈山用刀劈倒林内杂草灌木,并摊在林地上。1.5 铲山夏秋季,在竹林中浅削(10cm~15cm)土层,铲除柴草。1.6 垦复深翻(30cm~40c

7、m)竹林地,挖去柴蔸、竹伐蔸,除去土中大石块和老竹鞭。1.7 号竹用专用号竹笔在新竹秆上书写发竹年号。1.8 竹林蓄积量竹林现存全部立竹竹秆重量或立竹数量之和。用“T/hm2”或“株/hm2”表示。2 营造技术2.1 造林地选择2.1.1 气候年平均气温15℃~20℃,一月平均温度4℃~8℃。年降水量1000mm以上。2.1.2 土壤土层深度80cm,腐殖质土25cm以上,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pH值为5~7。2.1.3 地形6DB33/T261.2—2005海拔500m以下的山

8、谷、山麓和山腰地带,坡度小于25°的阳坡或半阳坡。1.1 整地1.1.1 带状整地沿等高线带状开垦造林地,带宽和带距为3m~4m,整地深度30cm,清除树蔸、石块。造林后1年~2年内将未垦带轮流垦完。1.1.2 块状整地按造林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土地块的大小一般为2m×2m。其余同带状整地。造林后1~2年内逐步拓展开垦范围至全垦状。1.1.3 挖穴穴长80cm~100cm,宽40cm~70cm,深40cm~60cm。1.2 造林密度450以上株/hm2。1.3 造林季节一般在秋末初春。1.4 母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