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

ID:29944496

大小:477.18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2-25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_第1页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_第2页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_第3页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_第4页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基本资料目录1综合说明11.1水库基本情况11.2工程特性表32水文42.1基本资料42.2设计暴雨62.3设计洪水83工程地质153.1工程设计施工简介153.2工程地质163.3天然建筑材料223.4工程地质及工程质量综合评价234加固设计244.1工程任务和规模244.2主要加固项目264.4工程总体布置314.6灌溉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424.7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454.8工程量汇总494.9对外交通511综合说明1.1水库基本情况1.1.1工程位置及水文气象要素沈家山水库位于江西省彭

2、泽县杨梓镇红旗村沈山组,座落在严炉河上,坝址中心地理位置坐标为:东径:116°37′,北纬:29°37′,坝址距彭泽县城区约75km,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49km2,设计灌溉面积1000亩,实际灌溉面积为700亩,沈家山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的综合利用性小(二)型水利工程。水库库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夏季湿热多雨,冬季风寒天冷,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00C,最高气温40.50C,最低气温-10.30C;年均相对湿度78%,年蒸发量为1195mm,最大风速15.0m/s,风向多

3、为东北风;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下,年无霜期240~26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440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降雨年际变化也较大。台风是形成本地区盛夏季节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均每年约1至2次影响本流域,约90%左右台风雨出现于7~9月,其中8月份占40%左右。经统计分析,雨季始于3月中、下旬,终于7月中旬,降水变化曲线有两个峰值,第一峰值出现于五月上旬为春汛,第二峰值出现于6月下旬为夏汛。暴雨历时一般以一天为最多,最长可达三天,一般由两次衔接的天气系统产生的暴雨过程历时较长,而由一次天气系统产生的暴雨过程历时

4、则较短。峰面暴雨过程历时较长,台风暴雨过程历时较短。1.1.2工程建设过程及近期加固情况沈家山水库于1964年由杨梓镇红旗村村民自行设计、施工,工程规模定为小(二)型水库,同年10月动工建设,1965年建成,1970年对大坝进行续建加高,工程达到现在坝高13m的规模。大坝施工建设时成立沈家山水库建设指挥部,以大会战的形式进行,具体情况如下:9大坝于1964年秋开始兴建,施工前未作地质勘探工作,施工时无机械设备,全靠人工进行作业,大坝填筑到坝高度达到11.0m,1970年加高加固达到13m。当时为了抓进度、抢时间

5、,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心墙填筑土料较差,土质砂性较重,大坝截水槽清基不够彻底,坝体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溢洪道始建于1964年,长47.6m。灌溉涵管于1964年建成,1970年大坝加高时接长涵管,全长共计49.9m。灌溉涵管为瓦管结构,目前涵管断裂漏水十分严重,由于管径太小,无法进洞处理。目前水库因为漏水严重,无法蓄水,2009年空库运行。1.1.3加固前工程任务及规模沈家山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的综合利用性小(二)型水利工程。总库容为21.8×104m3,设计灌溉面积1000亩,实际灌溉面积为70

6、0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洪水标准》(SL252-2000)枢纽工程等级为V级,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5级。永久性次要建筑物为5级。沈家山水库保护村庄7个,保护耕地1300亩,保护人口0.08万人,由于该水库地理位置较高,一旦跨坝,将直接危及下游乡镇的人员、农田的安全,损失非常大。因而该水库的防洪作用十分重要。工程枢纽由大坝、溢洪道、灌溉涵管等建筑物组成。设计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洪水位103.97m,校核标准为二百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洪水位104.38m。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7、252-2000)的有关规定,沈家山水库工程规模为小(二)型水库。1.1.4加固前建筑物布置及结构型式(1)大坝大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坝,风化石填筑坝体,坝顶高程为105.0-105.6m,最大坝高13m,坝顶宽3.0-3.45m,坝顶长度57.1m,上游坝坡坡比为1:2.47,下游坝坡坡比为1:3,坡面杂草丛生,且均未护坡,下游没有排水棱体,坝上无防浪墙。(2)溢洪道溢洪道于1965年建成,型式为开敞式溢洪道。仅由进口段组成,无陡槽段、消力池段两部分。进口过水断面宽度尺寸为1.5米,进口底板高程102.8m,长4

8、7.6m,最大过水流量5.1/s,整个溢洪道仅为一开挖的过水明渠,无护砌,无任何消能设施。(3)灌溉涵管涵管于1964年建成,为瓦圆管,管径为¢0.3米,总长49.9米,进口底板高程为96.3米,最大过水流量为0.3m3/s。涵管进口采用卧管控制。91.2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加固前加固后备注一、水文1.集雨面积km20.490.492.多年平均年降雨量mm140014003.设计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