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943341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5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高二历史第五单元同步解析与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回答1-2题1.如果说洋务派是魏源的继承者,则其所指主要是A.都是清朝的官员     B.都主张学习西方技术C.洋务派官员是魏源的学生 D.都开眼看世界2.魏源和洋务派对学习技术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的认识A.基本一致  B.完全一致  C.有本

2、质的区别  D.大同小异3.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如果你是洋务派,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你将得出的结论是A.闭关自守  B.完全西化  C.中体西用  D.推介中国文武制度5.十九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加速迈向近代化时,下列人物也正以一场运动引领着中国“

3、与时俱进”。他们的这场运动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A.补充作用  B.瓦解作用  C.改革作用  D.巩固作用6.上页图片中的人物掀起一场“与时俱进”运动的目的是A.挽救封建统治  B.将“师夷长技”付诸实践C.强化纲常伦理  D.推动中国近代化历程7.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史学界对他的褒贬不一。有史学家指出,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缔结《马关条约》以结束中日战争C.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D.甲午战争中竭力维护北洋舰队8.19世纪

4、七八十年代曾有人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这一思想主张当属于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9.持有上述思想的人包括①魏源②王韬③郑观应④左宗棠A.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10.下列关于中国历史的状况叙述与上述思想最具契合性的是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C.顽固派阻扰维新变法  D.洋务运动的开始11.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能够用来评价A.

5、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12.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如果是评价上列选项中的某一点,那么支撑它的事实是A.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B.孙中山发表《〈民报〉发刊词》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13.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继承了黄宗羲的民主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14.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

6、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康有为认为改制应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应该“托古改制”C.平民改革难以避免失败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15.康有为等人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A.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B.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C.废除了科举制度       D.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利16.“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这一观点引发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戌戊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7.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

7、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18.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陈独秀在此提到的历史事件不包括A.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  C.袁世凯复辟  D.新文化运动19.陈独秀在上面的材料里表达的观点是A.民主政治没有成功     B.执政党和在野党争斗激烈C.国民没有民主政治的觉悟  D.革命党人没有发动群众20.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