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43037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2012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答案】D2.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C.是研究中
2、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史料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方法。历史事件的记录着由于受到政治、阶级等立场的影响会产生偏差,材料中“暴戾的中国军队”“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不符合客观史实,九一八事变时日本蓄谋已久的一场侵略行为,AC的说法错误,B项从材料中分析得不出。因此应选D。3.(2011年9月昆明市摸底31题)图3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某一时期公路分布图,导致图3中我国公路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战争的需要B.开发西部的需要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4
3、.(2011年9月温州十校联合体5题)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④英国由此展开了
4、罪恶的鸦片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点拨】“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说明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说明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消费市场几乎为零,对英国工业品形成抵制的作用,因此,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市场。④项无从体现。5.(2011年9月济宁市月考15
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B6.(2011年9月山东实验中学诊断9题)“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
6、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A.反清灭洋B.扶清灭洋C.以清灭洋D.反清扶洋【答案】A【点拨】考查义和团运动知识点。“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反映了义和团灭洋之主张,也体现了其反清之主张,A项正确;B项迷惑性较强,一定要注意题干情景,以题干材料为依据;C项说法错误,D项错误在于“反清扶洋”。7.(2011年9月安徽泗县高三质检6题)“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泽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
7、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C【点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领事裁判权”概念的理解,“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人在中国触犯刑律,由该国领事按照该国的法律裁决,这是对中国司法权的破坏。本题选C项。8.(2011年9月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5题)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
8、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这段材料()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答案】A【点拨】材料核心思想为洋务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