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1)

ID:29931508

大小:1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1)_第1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1)_第2页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1)_第3页
资源描述: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认识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及对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了。②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

2、要性。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③了解中国创立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②课上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学习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阐述历史、分析问题和从宏观上把握历史

3、进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决策,充分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及其伟大历史意义。通过改革开放十年初期10年间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增强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②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政策。③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

4、感,增强紧迫感。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探讨、师生交谈等形式。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创设历史情境,营造轻松的欢乐气氛,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带领学生融入历史,走进历史。或者让学生看一组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四组图片。设问:是什

5、么带来了这些变化呢?引导由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打出邓小平的图片,以及他的一句明言,让学生感受历史。一、工作重心的转移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历史背景①20世纪50-70年代以来的经验教训;②“文革”的结束;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1)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改革开放决策:提高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思想方式;肯定权力下放原则、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三个历史性转变①从“以阶

6、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③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2)两个标志: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可以演示影视、图片、文字等资料,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面临哪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呢?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压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温饱问题都没解决。(2)历程:①安徽(小岗村)、四川(广汉)秘密尝试:包产到户;②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文件,对做法肯定;③中

7、共中央推动: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改革生产关系,没有改变所有制性质)。(3)意义这场改革,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起步:农村改革的推动。(2)标志: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要求:①基本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②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③地位:改革重点(4)国企改革①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②内容: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经理)负责制。③

8、作用:增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