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27038
大小:4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6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60例临床观察首席医学网 2010年06月17日16:15:54Thursday ·医师杂志征稿·普通外科文献·呼吸疾病会议·网站运营·核心期刊征稿·帕金森病·国际神经再生论坛·内蒙中医药·心律失常会·危重病诊治·心血管医师·内科诊疗班·方剂组成原理·亚健康学会·风湿关节炎作者:熊国飞 作者单位:(咸丰县中医院,湖北咸丰445600) 加入收藏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
2、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3、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医学会快讯
4、《中华普通外科》征稿【摘要】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肺炎喘嗽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静滴阿奇霉素
5、,并给予对症治疗。5~8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咳嗽消失、肺部啰音吸收、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 小儿;肺炎喘嗽;麻杏石甘汤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肺炎喘嗽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及
6、气温突变时发病率较高。笔者根据小儿肺炎喘嗽的发病特点,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平喘之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20例均为我院1999年8月至2008年11月门诊或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5岁;病程最短2d,最长16d。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5岁;病程最短2d,最长16d。两组患儿均发热(体温38~41.1℃)、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有啰音、胸部X线征象为支气管肺炎。
7、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阿奇霉素10mg/(kg·d)溶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0d,并给予对症治疗。 2.2治疗组 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分辨寒热虚实、寒热夹杂,分别随证施治。缓解期治以扶正,调其脏腑功能。麻杏石甘汤加减(根据患儿体质量调节药量):麻黄6g、杏仁9g、黄芩5g、鱼腥草5g、射干5g、石膏12g、金银花8g、连翘8g、半夏8g、甘草4g。每日1剂。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者,石膏用量宜减
8、轻,酌加薄荷、紫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者,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浙贝母、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两组疗程均为5~8d。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 3.2结果 3.2.1两组咳嗽消失、肺部啰音吸收、胸片恢复正常时
9、间比较 见表1。 治疗组在止咳、肺部啰音消失及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3.2.2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1两组咳嗽消失、肺部啰音吸收、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讨论 小儿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以3岁以下小儿多见。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多由小儿气血未充,腠理疏薄,卫外不固,外邪乘袭所致,病邪由表入里,化热炼液成痰,痰热郁于肺络而成本病,所以清肺化痰为其主要
10、治疗原则[2]。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意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使闭郁之肺气得以宣畅,炽盛之肺热得以清泄,再辅以黄芩、鱼腥草、射干清化痰热,半夏燥湿化痰,金银花、连翘解表清热。全方共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 临床观察表明,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如X线胸片),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