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

扬州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

ID:29921724

大小:1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5

扬州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_第1页
扬州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_第2页
扬州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_第3页
扬州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_第4页
扬州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扬州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扬州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一)第I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

2、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3.在上海,人们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民谣。这反映出A.黄道婆在丝织业方面的突出贡献B.黄道婆是棉纺织业的始祖C.黄道婆在棉纺织业方面的突出贡献D.黄道婆雇佣了大量的织工进行生产4.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引文反映了A.长安、洛阳是汉朝最繁华的大都会B.扬州、开封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C.临安、成都是南宋最繁华的大都会D.扬州、成都是唐朝

3、最繁华的大都会5.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传道学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6.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A.经济稳定发展、社会走向正轨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C.市民阶层兴起、生活丰富多彩D.社会危机、巨人反省7.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

4、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A.鸦片战争失败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C.甲午战争后危局D.《辛丑条约》签订8.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言论能反映这一点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9.恩格斯说:“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中国近代史史实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A.①②B.③④C.②③D.

5、①④10.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及所体现的民主精神包括①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②规定实行总统制③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④规定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④11.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12.右图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海峡两岸同意于2012年9月12日实施。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该协议表明台湾当局承认

6、“一国两制”B.“九二共识”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C.该协议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D.该协议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13.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14.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被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①新三民主义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④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7、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②③15.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时间1842—1895年(甲午战争前后)1895—1812年(辛亥革命前)1912—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约10万人约60万人约200万人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十月革命的推动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16.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